关灯
护眼
字体:

喝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星期天,一个朋友打来电话,盛邀到他的家去座座。答应去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共事,相处得很好,有什么事都能说出来相互交流,可以说是铁哥们。

    骑上自行车十分钟即到,他已在家等候。知道我喜欢喝茶,他已准备好了上等的绿杨春和一套及雅致的宜兴茶具,进了门,他指了指阳台“今天我们就在这边喝边聊。”

    一眼望去,阳台并不大,但布置得非常得体,一套藤制的小桌构成了喝茶的主要地方,阳台是全封闭铝合金结构,宽敞的窗户把阳光和微风透了进来。窗台里面摆了一盆文竹,一盆吊兰,还有一个不知是什么品种的树疙瘩,象地瓜一样的东西,到是那根藤长得挺长,叶子茂密,挂下来很有情调。于是问得原来名字叫何首乌,不知是不是跟中药齐名的那种。

    座下五分钟功夫,茶已沏好,徐徐倒入如鸡蛋大小的小盅,一股清香已扑鼻而来。“绿杨春”在扬州仪征一带很有名气,品质上并不逊于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等外地名茶,尽管只有20多年生产史,但生产工艺不断创新,茶质也不断提升,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特色,特别是新茶,汤色和茶叶都绿得诱人,可以说赛过龙井。我们一边喝着,一边谈着我们仪征自己的茶叶发展历史。

    据考证,江苏扬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成为名茶产区之一,市郊蜀岗也以茶而得名,所产茶叶在宋代被列为贡品。据甘泉县志清乾隆七年刊本的记载:“甘泉县宋时贡茶,皆出蜀岗,甘香如蒙顶,并以蒙顶在蜀,故以名岗。”扬州茶质量优良,五代毛文锡在茶谱中记载:“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旁蜀岗,其茶甘香,味如蒙顶焉”为恢复和发展历史名茶,繁荣扬州经济,提高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适应旅游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1988年春,由扬州市多种经营管理局主持,扬州市林业生产技术指导站承担,会同仪征市多种经营管理局、仪征市林业技术指导站、仪征市捺山茶叶试验场、捺山茶叶试验场制茶二厂、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仪征研制出象征历史文化名城扬州风貌的绿杨春茶。

    仪征市西邻六朝古都南京,东接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枕岗峦,依淮水,抱月湖,临长江,地势起伏,山川辉映,古迹相间,风光如画。地擅北方之雄,人兼南国之秀,史称“风物淮南第一洲”由于生态环境优良,昼夜温差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仪征茶素以香高、味浓、汤绿、耐冲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茶叶的采摘要求很高,一芽一叶初展至半展的芽叶,芽叶长度要小于3厘米。每千克干茶约含芽头8万个左右。此外,还要求不采病虫叶、对夹叶和紫色芽叶。鲜叶分特级、一级、二级。鲜叶采回后分级摊放在清洁无异味的竹匾中,摊放厚度3-4厘米,晴天摊放4小时左右,然后付制,手工制作分杀青、整形初干、足干、精制,分4道工序制成。仪征的绿杨春茶形似新柳,翠绿秀气,香气高雅,汤色清明,滋味鲜醇,叶底嫩匀。仪征“捺山”牌绿杨春茶1994年荣获江苏省名特茶评比“陆羽杯”一等奖,成为江苏名茶中的后起之秀;“沁园”牌绿杨春茶1999年荣获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茶杯”特茶评比特等奖,跻身全国名茶前列。2001年“沁园”牌绿杨春茶获第三届全国“中茶杯”茶叶评比特等奖第一名,震惊了茶叶界,绿杨春茶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大大增强了绿杨春茶在全省和全国的影响力。

    不知不觉,已喝下两壶茶了。二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谈了许多感兴趣的事。我握着朋友的手道别,相约下次再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