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步成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肯定对这个方言有些纳闷,想一探究竟,娘花到底是一种什么花?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这篇散文被散文选刊原创版2011年第10期发表,最近又被读者推荐,被阅读杂志2012年第1期转载。别让苦难的墙遮挡住幸福的花园是不是比较有诗意?这篇随笔几年前在中国职工教育月刊发表。在构思标题的时候注意不要惰性思维,随手起一个通俗的标题,如什么游记,读什么有感、故乡的小河、童年的记忆等等。要费些脑筋,最好使用动词,或者调动色彩,把标题营造得动人心魄。去年,我和一帮朋友去三河湖,那是我第一次去,回来后就想写一篇游记,开始起了个标题初识三河湖,文章写好了,我摇摇头,太俗气了。俗气的标题,导致了内容的陈旧。我就绞尽脑汁地想,突然找到切入点,那一天下着雾,我就写雾中的三河湖,是如何向游客呈现朦胧美的。我把标题改为雾锁三河湖,我用了一个动词“锁”内容也做了改动,用雾衬托三河湖的美丽。去年秋天的菊花展大家都看过吧?如何来写菊花展,我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最后把标题定为晚秋的火焰。

    五是开头要独辟蹊径

    开头如同一个人的面孔,如果一个人的面孔不够生动,即使你的身材再好,也可能错过多数人的欣赏。悬念式:开头用谜语般的语言诱惑读者往下欣赏。我在凤婶子中是这样开头的:“凤婶子出丧那天,天气出奇的好。乡亲们以为会刮很大的风,会下很大的雨。凤婶子太苦了。”凤婶子到底有多苦?读者一定想知道。直接进入式:我的散文杠头叔开头直接描述他的外貌:“杠头叔五大三粗,大头大脸,面庞皴黑,好像打了一层黑蜡。就外貌讲,杠头叔是个典型的庄稼汉身子。”但看完全篇,读者会发现,杠头叔其实是个病秧子。前不久,杠头叔已经去世了,终年59岁。得到消息后,我们兄妹六人全部回家,参加杠头叔的丧礼。杠头叔的父亲,也就是我文章中写到的鸿爷爷坐在床上,神情呆滞,这位86岁的老人是如何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痛苦?还有的开头可以直接用场景和画面。我在跪送亲娘中就是这样处理的,开头写了母亲的遗体要送往火化场,我们全家人“扑通”跪在地上的画面。在胡同里,我则用了一段思考开篇:“我对胡同情有独钟。特别是在阅读的时候,一看到胡同这个词,就像看见我老家的亲人,我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增,我甚至认为,接下来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因为幽深的胡同是神秘的发源地。胡同在城市里几乎不存在了,即使有,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胡同,城市里的胡同太宽,太光明正大,不具有隐藏功能。真正的胡同是乡下的独有产物,是房屋之间留出的一条细细的通道。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死胡同就是胡同的脚步突然被一座房屋阻止,停在那里无可奈何。活胡同就是两头可以通达,只要你进入这条胡同,后边追赶你的人跑得再快,你一溜烟就不见了,你拐了弯,胡同掩护了你。死胡同是一个危险的境地,我们看电影最怕好人跑进死胡同,我们会为他捏一把汗、急得直跺脚。当然最好的结局是好人会飞檐走壁,两臂一展,上了房顶。坏人进了死胡同,观众会鼓掌,小孩子会大跳起来:‘终于逮住了!’死胡同是个死穴,谁也不愿意被点中。后来,语言学家把死胡同的意义延伸,一个人精神上走投无路了,叫走进了死胡同。”

    开头还有很多方法,如先抑后扬、倒叙等等。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不要拖泥带水,说了半天不疼不痒,那样读者会弃之不读。

    六是描写要细腻

    也就是说,要饱满。一篇文章不但要有筋脉,也要有血有肉。血肉就是细节,就是画面。我以自己的散文落霞为例,说一下如何用细节说话。这是一篇描写母亲癌症晚期的散文,但从标题到内容,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母亲”二字,但读完文章,每位读者都明白写的是作者的母亲。在写这篇文章以前,我写过多篇描写母亲的散文和诗歌。后来我就想,大概我再也写不出送给母亲的文章了,因为我不想重复原来的风格。有一天,一个画面却跃入我的脑海——母亲的手。我就问自己,为什么不写写母亲的手呢?通过写手,反映母亲的苦难和大度。文章写出来后,感觉比较满意,但还是有些单薄。我就想起母亲给小弟弟装土布袋的细节:“那些沙突然闯入我的脑海。那是她最小的儿子出生后不久,她摇晃着身子,用簸箕溜着刚刚烧热的沙土。那些银白色的沙土瀑布一般从簸箕里流向土布袋,我以为那是一个母亲表达感情最优雅的姿势。她最小的儿子被温热的沙土包裹,舒坦得双脚乱蹬。她笑了,俯下身子,用不再年轻的脸颊亲吻那张鲜花般的脸蛋。”这个细节加入以后,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我的散文一只狗的母爱被著名刊物散文发表。说实话,这篇散文并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文章,为什么能被散文看中呢?我想这得益于它的细腻,整个文章都是在用细节说话。如:“在生小狗之前,毛毛有散步的习惯。我会带它到远处散步,早晚各一次。生了孩子以后,不能到远处去了,我和妻子便轮流领毛毛在附近的院子里散散步。没做妈妈之前,毛毛在外面玩不够是不肯回家的。做了妈妈后,在外面散步5分钟,毛毛就会乖乖地跟着主人回家,它是想着它的孩子呢。”“小狗快长到一个月的时候,毛毛的奶水已经不多了,小狗自己也能够吃饭了。毛毛吃下几口饭,便急匆匆跑到小狗跟前,把自己吃下的饭全部吐出来,让给小狗吃。等小狗吃完了,毛毛再把剩余的重新吃掉。看到这个情景,我与妻子眼睛热热的,被毛毛的母爱深深震撼。”这样一刻画,养狗的人看了感到格外亲切,不养狗的人看了感到十分新鲜。

    七是文风要质朴

    “好的文章总是深入浅出的。”这是我与市作家协会主席李登建交谈时的一句体会,他深以为然。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越是老辣的作家,文风越是质朴,寥寥数语,便营造出一个神奇的境界。这就启示我们,散文不要故弄玄虚,弄得花里胡哨,好看是好看,但没有内涵,没有深度。我写了很多回忆童年的文章,用的都是乡村语言,有的还是口语。一些文化不高的人也喜欢看。如我在胡同中,用一个孩子的语调叙述当年在胡同里玩耍的情景:“我最喜欢下雨天,特别是下大雨,湾里的水倒灌到路上,路上的水又倒灌进胡同里。我们管胡同里有水的地方叫阳沟,我们会用铲子把阳沟与大街衔接的地方加深加宽,在阳沟的头上竖上一条网子,竟然可以捉到几条寸把长的小鱼。我有些惊奇,天上怎么会下鱼呢?可能是湾里灌上来的吧。我用一只罐头瓶子把小鱼养起来,能活好几天。”“有一次我走路不小心,在胡同口的砖角上磕破了头,母亲给我煎了2枚鸡蛋,我一口气吃了,用手抹抹嘴角的油,回味着余香。我就跟弟弟说:‘煎鸡蛋太好吃了,你也摔破头吧,摔破头咱娘就给你煎鸡蛋吃。’这句傻话被小姑戏说了好多年。”

    八是表述要有跳跃感

    文似看山不喜平。要在文章中穿插一些回忆、矛盾等动人心弦的生活画面。不要把散文写成好人好事,不要写成人物通讯。回避矛盾是对散文的一种伤害。有一位老同志,写的散文非常多,看了也很热闹,但就是缺少矛盾,缺少让人扼腕叹息、唏嘘落泪的情节。我在落霞中,插入了一段回忆:“远方那些熟知的事物依次穿过我的记忆:土屋、猪圈、枣树、柴垛、地瓜窖,还有一位抱着柴禾的小脚女人、六个高矮不一打打闹闹的孩子。我从众多的孩子里面认出了自己,一个背着瘦长身影赶路的少年。我多想喊住他,问他一些有关小脚女人的话题。但我阻止了我的做法,眼前这个安详的女人正用渐渐失去光泽的目光注视着我。我的目光潮热,赶紧装作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人,转身离开,到病房外擦拭我的眼泪。”落霞在鲁北晚报发表后被新华网、太原日报山西发展导报等转载。我在胡同写了童年的快乐,也写了童年的恐惧:“但那个老女人我记忆犹新。老女人有一双鹰隼一样尖锐的眼睛,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更加瘆人,那眼里的光带着钩子,射向你,仿佛要把你的魂魄勾走。我小时候经常与弟弟妹妹,还有二爷爷家的叔叔一起玩捉迷藏等游戏。不管我们玩得多么高兴,老女人大门一开,没等见到她的影子,我们立即散开。在我的心中,她像一个魔影,更像一个老巫女,给人一种阴森腐朽的味道。不但孩子们怕她,大人们也不喜欢她。母亲生前一直喊老女人刘姜,其他大人也这样叫,当然是在老女人不在现场的时候,当着面需要叫娘娘(奶奶)。多年来我一直弄不懂,刘姜是老女人的名字,还是一个绰号。”

    以前我也犯过这种错误,就是叙述多,描写少,语速快,不注意刻画人物。再就是不敢触及矛盾。我第一本散文集中有几篇文章原来有矛盾的描写,但在校对的时候,有的朋友和亲属建议我删掉,害怕引起别人的不愉快。现在看来,这样做是错了,文章少了矛盾,就少了曲折,少了曲折,就少了韵味。为弥补这种不足,我在近期的创作中,如实地描写矛盾。如吃的记忆,我写了好几个反面的细节。一个是同学偷学校的馒头被批,一个是同事杀了村里的羊,一个是要饭被侮辱。在父亲给我的七封信中,我写了自己因为接电话没听清楚,被企业由办公室下派车间的实例。

    九是结尾要干脆

    不要画蛇添足,本来应该结束了,却非要蹩脚地发表一番感慨。要学习电影的手法,留点空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在一个论坛,看过一位女作者的文章,写的很是不错,但结尾总要发一番人生感慨,本来是写景的文章,却非要写一大段人生感悟教育人。有的朋友给这位作者提意见,她不但不接受,反而非常反感。想想挺可笑的。我以前也犯过这种错误,总害怕读者看不明白,恨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全部端给读者,到头来却适得其反。我在落霞中这样结尾:“那一刻母亲的目光更加安详,安详得令我心碎。”在娘花中则幻想了一幅画面:“去年,老家一个弟弟结婚,我坐车回家,快进村的时候,我打开车窗,看到了路边的田野里一大片正在怒放的娘花,像波涛一样在风里起舞。我让司机停下车,急匆匆走下车子,冲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大喊了一声:我的娘花啊,你还认得我吗?!天堂里的娘好像就站在大田里,被漫无边际的娘花簇拥着,朝我微笑着”以瓷的方式爱你从远到近慢慢收回:“我再次打开那首人过情未了,涌现出的却是海瓷集团生产车间的一幅画面——一位妙龄少女,一手擎盘,一手握笔,盘子在手指的调动下轻轻旋转,围着画笔妙曼起舞,一圈圈金线将这个秋天深深留住”

    一个巧妙的结尾常常会令读者深深陶醉。

    2012年3月10——15日

    (在滨州交运报通讯员培训班上的讲稿2012年3月18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