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沾化县城正东三公里处,有一个民营工业园区,其中一家海金食品有限公司格外引人注目。这家企业的创办人是一位卖海米起家的青年农民,叫魏克举,今年35岁。从17岁开始,经过十八年的摸爬滚打,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六百万元,年销售额三千万元,吸纳员工260多人的民营企业家。
说起魏克举的创业史,颇有传奇色彩。他出生在沾化县冯家镇商家村。该村世世代代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勉强可以果腹。八十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村里的年轻人成群结伙做起了海米生意。15岁的魏克举软缠硬磨,跟着哥哥跑了一趟济南,与海产生意结下了不解之缘。两年后,只有17岁的他开始自己做生意。他从几个姐姐家东拼西凑借来1600元钱,独身闯荡济南,第一次不但没有赚钱,反而赔了500多元。
第一次失利,没有打消他的斗志。他继续跑济南、下东营,大街小巷留下他忙碌的身影。这期间有赔有赚,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挣到大钱。直到1991年初结了婚,在妻子王金兰的帮助下,才开始走上坡路,当年赚了9000多元。那时候用的是笨办法,每销三四百斤就得回家拉货,即浪费时间又不方便。这时候,魏克举产生了到济南安点的想法,便动员哥哥魏克兴去济南搞点。1992年5月,兄弟俩在济南租了房子,海米放在冷库保存,起早贪黑往各商店送货。魏克举凭着一副健壮的体魄,蹬着一辆加重自行车,每天驮着二三百斤海米穿行在大街小巷,成了济南市的活地图。有一次外出坐出租车,魏克举指挥司机左拐右拐,司机惊讶地问:“你路怎么这么熟?”
对魏克举来说,1995年是个黑色的年份。他与别人合伙拉来一车货,结果赔上2万元;从淄川拉来一车海米,又赔了本。那段时间,愁得他睡不着觉。回家后的一天夜里,他凌晨3点爬起来修录音机。老父亲从里屋跟了出来,问他:“孩子,愁得慌吗?”为了不给父亲增添压力,他故作轻松地摇了摇头。
当年,他把海米送到水产公司抵押,结果全部脱手,打了个大胜仗。
1997年,在济南搞了门头,净挣13万元;1998年,挣了10万多元;1999年经营摩托车赔了本。
通过近十年的风风雨雨,魏克举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能再这样在家门口小打小闹,他决定进军东北。2002年6月,他背起铺盖卷来到齐齐哈尔,一开始挂靠济南一家公司。当年7月22日开业,当年产品进入齐齐哈尔、牡丹江、锦州等5个地区。
2003年,一场非典席卷全国。魏克举无奈撤出东北。当年8月,他响应沾化县委招商引资号召,带着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美好愿望,注册了沾化海金食品有限公司。并在东北设立营运处,重新进入东北市场。至此,他已在东北三省、河北、天津、北京和山东部分地区站稳脚跟,沈阳、济南、沾化设立了三处大的站点,济南为总采购处。
2005年4月,魏克举进入沾化经营,他租用房子和冷库,并购进价值每台1。7万元的真空包装机7台。这时候这个不服输的年轻人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一个企业,进行规模生产。但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一部分人的非议,一些人泼冷水,认为没读几年书的人想办企业是异想天开,也有的为他捏一把汗,开公司与做买卖不可同日而语,搞不好就要陷进去,闹个人财两空。况且,由于占用流动资金太多,需要贷款,银行是不是支持?
魏克举骑虎难下,一愁莫展。2005年11月份,每天晚上他都需要吞下四五粒安眠药,却仍然无济于事,他两眼望着天花板,心海里思绪翻滚,是像有些人那样小富即安,还是敢于超越自己?妻子王金兰劝他说:“看你愁眉不展、茶饭不思,我好心疼。要不我们不办企业了?”魏克举咬咬牙:“办!一定要办!”他想准了的事情不会轻易回头,他只是在寻找一条最佳路径。
就在他举步维艰的时候,三个人给了他精神的支持,永兴公司总经理魏克用、恒泰食品公司经营经理郭为民、县检察院内退的政工科长魏书昌。这三个人不但理解他的想法,而且愿意加盟公司与他同舟共济。副总经理李爱峰更是给予他强有力的支持,帮助他跑资金、扩大销售业务。
做为招商引资项目,占地30亩的花园式新厂区最近拔地而起:一座冷库,可储存400多吨产品;生产车间3000多平方米;办公场所450平方米。
风雨过后见彩虹。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150多人,加工海产品达到100多种,产品远销东北、河北、山东等地。42家美国、泰国、台湾在国内开设的大型超市与该公司签订了长期购货合同,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新厂区建成后可吸纳下岗职工、农民工100余人,使员工总人数达到260余人,职工平均工资可达到每月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