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也用掉了200万大军,以在在波兰东部的驻军30万,在高加索地区有驻军50余万,在如此状况下,虽然扩军备战,苏俄军队已经扩编到600万人,但还是给人感到前线兵力匮乏。
再加上在芬兰苏军由于芬兰人的誓死抵抗,斯大林才感到整个局势的困难。
在这个冬季,芬兰人神出鬼没,利用各种战术,在前方,在后方狠狠打击苏军,对侵犯芬兰的40万苏军进行打击,这让苏军损失超过数万人,更为重要的是,芬兰这样一个弱小国家,敢于与北方巨人这样强敌正面交锋,无疑鼓励了世界进步力量,欧美各国、北欧各国纷纷派出志愿军前往支援,在这些自愿人员支援下,前线苏俄士兵陷入一片恐慌中。
有人建议,要求疯狂报复中国,从防备德国的200万大军中调出100万,从苏俄各地抽调40万大军,以在中亚战区、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形成兵力优势,改变目前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正如历史上斯大林对远东驻军的意见,在莫斯科激战正酣的时候,斯大林还在远东保留了巨大的兵力。这一次,斯大林同样坚决反对这种作法,斯大林认为,德国早晚会进攻苏俄,目前德国在东线已经有80多个师,在东方保存200万大军,这是最低底限。
况且,将这100万大军抽调到西西伯利亚平原,也是苏俄所不能承受的,最后,即使将这100万大军调派到西西伯利亚平原,已经越过重重关隘的中国西伯利亚战区的3个兵团已经进抵鄂木斯克。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一面通过莫洛托夫发出和平声音,认为中国俄罗斯都是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俄两国没有必要相互仇视,没有必要像帝国主义者那样拼过你死我活。
一面,如历史上那样选择相信朱可夫,命令其为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员,全面负责协调前线各集团军,以挽救西西伯利亚的危局。
2月26号,一度受到撤职查办的朱可夫被任命为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以图巩固西西伯利亚局势。
而在此时,西伯利亚战区司令李宗仁正率领第1兵团、第3兵团、第4兵团逼近西伯利亚城。
而在唐努乌梁海,得到补给的第5兵团,也在兵团司令宋哲元率领下,向西伯利亚大铁路出击,随时有击败当面之敌,截断西伯利亚大铁路之势头。
面对中国军队的进攻,正在困守西伯利亚城的马利诺夫斯基建议调派5个集团军前往救援,被朱可夫果断打断,认为若是派出5个集团军进行救援的话,在中亚地区的中国第2兵团,第7兵团很可能北上,进攻正在修整的8个集团军。
面对进攻,朱可夫坚持自己主张,只有在后勤得到保障,后路不被中国军队截断的条件下,才可能对中国发起反击,否则中哈吉骑兵师,中国特种兵,以及神出鬼没的西伯利亚军队,随时可能破坏西伯利亚大铁路,导致前方补给困难。
在3月26号,经过一个月的混战,中国第3兵团攻陷西伯利亚城,这更一步印证了朱可夫的想法,重新调整在鄂木斯克、在车里雅宾斯克的驻军。
为了应对中国的进攻,斯大林为了挽救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失败,终于决定重组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力量,将欧洲驻军源源不绝的调往远东,以抗衡中国可能发动的进攻。
决定建立乌拉尔方面军,任命罗科索夫斯基为方面军司令,指挥苏俄在车里雅宾斯克集中了7个集团军,有大军近60万人,随时准备南下进攻哈萨克斯坦西北部。
重新任命朱可夫为远东方面军司令,指挥集中鄂木斯克的12个集团军,有大军100万人,随时可能对西伯利亚城,对阿克套发动攻击。
加强布琼尼的南方方面军,包括6个集团军,在两次登陆失败后,继续留守在高加索地区,一面恢复巴库油田的开采,一面准备渡海作战。
而与此同时,为了改变自己在外交上,军事上的不利影响,苏俄外交委员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发表谈话,认为中国与俄罗斯都是帝国主义、外国殖民地的受害者,两国没有必要为了帝国主义利益,而拼过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