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遥原本要告退,脑中忽然一闪,想到刘炎书桌上赫赫然的大字,迟疑了一下,终于开口:“著作郎可是为了修史的事……”
谢祺拍了拍脑门道:“可不是,燕王诛董太后,这一句,该用‘诛’还是‘杀’呢……”谢祺自言自语着,看她一眼,摇摇头又往回走;“我晚些再来罢。”
萧遥微微一怔,燕王杀董太后,这果真是令史官为难的一笔。文昭三年董太后伙同名门杨氏勤王,笼络了羽林军,直逼王府,王妃早早控制了皇宫,以幼帝为质,范阳候赵云千里驱驰急救才将董杨之乱压了下去。后来燕王以谋反之名杀董太后,灭杨氏满门,诛连几百人,刑台血流成河,腥味绕长安十日不绝。
燕王妃就是在那场乱离中受了寒,早年的旧伤复发,缠绵病榻半年,最终在文昭四年初撒手人寰。
如今史官这一笔,如果记作“诛”,就承认了董太后谋反的罪,如果是“杀”,就是指责燕王作乱。
董太后虽然已逝,毕竟是今上的亲生母,如今幼帝渐大,亲自督促修史的事,实在不是他心里是什么想法,难保不会为这一字触怒圣颜,因此谢祺才犹豫许久,还是前来探探天子口风。却不料燕王世子在这个当头来了……
谢祺边想边往回走,忽然又听到那个女吏叫住了他:“大人且慢。”
谢祺停住脚步,转过头见她欲言又止的神色,心想这个女吏也是天子身边人,说不定揣摩到了什么要紧的要跟他说,便往偏僻处走了两步,果然见她跟上来,压低声音道:“你我私谈而已,不必避讳,你说吧。”
萧遥踟蹰一会儿,轻轻道:“今天早上见陛下来来回回就写那么几个字,似大有烦恼。我没读过几本书,不可替陛下分忧,甚觉失职。听闻著作郎是邺中名士,学富五车,还望不吝赐教。”
谢祺心想果真如此,口中道;“什么字,你说说。”
萧遥一字字道:“董狐直笔。”
谢祺浑身一震,面色大为诧异:“当真是这四字,你没认错?”
萧遥轻声道:“确实如此。”
谢祺呆了好一会儿,脸上的神色显示就惊讶,继而平静,又转入了深思,过了一会儿,一拍脑门,正要往回走,萧遥忙唤住他:“著作郎?”
谢祺心不在焉的道:“你是书房中的女吏,如何连史狐的典故也不知?”
萧遥摇头轻叹:“奴婢惭愧。”
谢祺便唤她跟上,一面走一面道:“这董狐乃史官之典范,是春秋晋国太史,晋灵公昏聩,正卿赵盾苦谏几番,晋灵公便有杀机。赵盾不得已逃亡,才至边境,便听闻族弟赵穿带兵弑君。赵盾乃反国执权。董狐记此事为‘赵盾弑其君’。”
萧遥疑惑道:“那晋灵公又非赵盾所杀……为何要记为他?”
谢祺冷笑道:“赵盾也如你一般发问,董狐却反问——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停了停:“赵盾弑君这一笔账,终是记到了今天。”
萧遥若有所思:“那陛下为何忽然写董狐,又这般烦恼呢。”
谢祺看着她一副不开窍的模样,摇摇头,留下一句:“君要杀臣,臣亡走而不救君,不讨贼,是为弑君。陛下想说的我看是——君臣有别!”
……
到黄昏时分,窗外只听到树叶摇晃簌簌有声,像是起了风,萧遥一面吩咐奴仆将门缝掩紧,一面将药汤一勺勺喂到父亲口中。
刘钰身下垫了枕头,半撑起身,面色蜡黄,是常年卧病之像,鬓边几斑白发,四十多岁的年纪,竟然显出下世的样子来。他默不作声的一口一口喝着药,一碗药尽了,萧遥用帕子轻轻将他嘴边的药渍擦拭干净,扶着他睡下,又细心的将被子掖好。
刘钰由她扶着躺下,眼眸半睁,听着外面的雨声,轻轻道:“你不必回来得这么频了,夜里又要冒雨回去,着凉了怎么办。”
萧遥笑道:“爹不要担心,陛下恩准我明日晚些再去当差。”
刘钰叹口气,唇边却有了丝放松的笑意:“陛下浓恩。”说着从被底探出手来,拉着她的手拍一拍,无数次的旧事重提:“遥儿该再寻门亲事了,爹也就是这几年的光景,总不能耽误了你一辈子……找个踏实可靠的人,也不必在意门第……”
“爹!”萧遥打断了他,轻言细语的把话带开:“怎么又提这个了。爹一日病不好,我就不嫁。大夫说你平日少思虑一些,多出去走走,这病几个月就能好。”
刘钰知道这是女儿安慰他的话,把目光转开,看着窗户,听得淅淅沥沥雨敲窗的声音,神识渐渐模糊,轻轻的道:“郿坞和长安隔得这么近,却不常下雨……”
萧遥道:“那儿风大,爹不记得了么,五丈原那边戍兵的帽缨都能被吹到城里来。”
“你还记得?”回忆到郿坞的那段时间,刘钰眼底闪灼着隐隐约约的喜悦,原本浑浊的眼睛像是一下子亮了起来。
“怎么不记得。”萧遥微笑道:“爹还说谁的军容不齐整,说幸好是你在,要是遇着徐将军,那是要杀头的罪过。”
“什么徐将军。”刘钰摇头道:“要喊王爷。”
萧遥迟疑了一会儿,见刘钰还有精神,便问:“爹常说燕王旧部权势滔天,为何他的封地不在赵国沛国这些地方,却是晋阳呢?”
晋阳以北就是燕代鲜卑人的地盘,常年战乱纷争不休,若是换了别的侯爵封地在那,必然一生盘桓帝都不肯离去,而燕王竟自请去封地,一去就十多年,就连王妃的忌日也只派儿子来凭吊。她在书房掌事,也常常听到诸如“燕王有自立之意”“蓄积兵力已多年”“欲通敌叛汉”之类种种流言。虽然碍于朝中元老不曾摆上台面猜忌,也一度被一些人传的甚嚣尘上。她明眼看着,刘琰也像是信了几分,常常召那些人议事。
刘钰叹息道:“我素来受长安门第欺压也就罢了,只是他们不该坏了你的婚事,私底下说,爹对燕王妃的旧部也是抱怨在心!只是燕王……疑他有异心的,才是真正的乱国小人。”
萧遥听了,只是默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瞧见刘钰面有倦色,将被子再拢了一遍,放下帐帘,轻声说:“爹爹睡吧。”
正掀开罩子拿着篾片去压灭烛上的火焰,忽然听到帐里模模糊糊传来一句:“若我的封地在郿……我也愿意,一世不回长安……”
萧遥一时怔了,直到滚烫的蜡油滴下来才回过神,掩下灯罩,悄无声息的出了门,披上蓑衣,令侍女掌灯,踏雨朝宫中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