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章 少帝明断均赋役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皇宫内,皇帝这几天心情大好,平时最爱去的上书房也去得少了,每天脑子里想着的就是把阿紫和菲儿这两个小丫头给办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二女是阿珠和小倩替代者的原因,他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执念,不愿意接受这二女客死他乡的悲凉,希望在眼前这二人身上找到一丝似曾相识的感觉。

    加上前一次冲动起来想办菲儿,正赶上她来红,和当前的小倩惊人的相似,更让他坚信,这二女就是上天赐给他的“小倩”和“阿珠”。

    要说阿紫和菲儿的岁数并不大,哪里经得起愈发成熟的少帝这番软磨硬泡,半推半就之间,他已经接近得手,所以每日乐此不疲,最喜欢看的就是让二女穿戴上凤冠霞帔,象极了出嫁前的“昭云公主”与“和安公主”,这是他最后见她们的时候,也是她们此生最美的时候。

    当然,这必须是在出嫁前。他一直到现在还在后悔。或许自己当时再强硬一些,不让她们去和亲,或者再好好动动脑筋,换成别人去,该有多好!如果是那样,或许她俩现在就是自己的“昭云妃”与“和安妃”了。

    这天午休之后,正打算借一个机会将菲儿扑倒,却隐隐约约听到门外有冯保的声音,他好象正在问值守太监:“皇上起来了么?今天早上太后还问了,皇上最近去上书房没有?”

    他当时就是一惊,迅速放开了菲儿,整理好衣服,朝菲儿使了一个眼色。菲儿眼色潮红地将门打开,他大步迈了出去,惊得冯保及值守太监匆忙下跪问安。

    他却只是微微一笑,冲冯保摆了摆手:“大伴儿!你不是说母后都问我有几天没去上书房了么?咱们现在就去!”

    “是!”冯保跟在后面,心里暗暗叫苦,本来最近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就减弱不少,方才自己这番无意间的部族就被他听到了,真是雪上加霜,却也顾不上太多,只得快步跟了上去。

    皇帝进了上书房,把冯保晾在外边,自己在里面翻看折子,看了半天,也没有什么能免提起兴趣的,正想把冯保叫进来,让他把谭纶请来,督办一下再购置红衣大炮支援东南沿海的事情,却在这时看到了张居正的密奏折子。

    当下觉得很是奇怪,这位当朝首辅大臣,自己的先生,怎么会写起了密奏折子,他这是打算参谁么?

    于是打开来看,看到后来时真是触目惊心。自己还以为大明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春天,却没想到隐藏着这么多危机重重。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还好张居正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没有象大多数人那样对自己大唱赞歌,适时给自己警醒,目前的局势只是稍有好转,内外压力其实空前巨大,毫不客气地说,甚至比“三患齐发”前更可怕。

    因为就如张居正所说,那会儿应对困难,大家还算心齐,现在随着胜利节节推进,大家的心里都开始打起了小九九。这可就麻烦了。

    看到折子的最后,他对张居正写的这“变法”二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很快陷入了沉思。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他才向外唤了一声:“大伴儿!”

    “臣在!”冯保应声,推门进来,还以为皇帝找他商量些什么事,看来皇帝对自己还是充分信任的,大事小情还是想多多征求自己的意见。

    却没想到,皇帝并没有找他商量什么事情,只是让他把前朝甚至前前朝哪些法正在变,哪些法好推动,哪些不好推动,开列一个单子过来。Μ.

    冯保先是一愣,继而点头:“是!臣这就让他们多方查找,并及时汇总报您!”

    “好!”皇帝点了点头,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却再也没说话,只是挥了挥手,让他汇总。

    冯保应声而出,约莫用了一个时辰,将皇帝所要的东西尽皆呈到了他的案前。

    皇帝细心地看着这些东西,又把张居正写的密奏折子翻来覆去的看,看到张居正折子的最后,就在“变法”的下方有一道细线,刚开始还以为是张居正收尾时一不小心用手笔带出来的墨迹,后来才明白,原来这位首辅大臣已经给出了答案!

    如何变法?答案就是一条鞭。

    要说他让冯保去找这些东西还是很有用处的!

    这一条鞭法,推行“一条鞭法”是从自己的爷爷嘉靖时期开始的,实行较早的首推赋役繁重的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和浙江省,其次为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但这时也只限于某些府、州、县,并未普遍实行。

    其实一条鞭法并不新鲜,早在一百五十年前的宣宗宣德年间,江南就出现了征一法,到了后来英宗正统年间江西出现的鼠尾册,英宗天顺年间出现的十段锦法,成化年间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弘治年间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和“一条鞭”一样具有徭役折银向田亩转移的内容,当然这些变法都只是在少数地区实行。从全国推进一条鞭法是从嘉靖九年开始的,实行较早的首推赋役繁重的江苏、安徽和浙江,其次为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但这时也只限于某些府、州、县,并未普遍实行。由于赋役改革触及官绅地主的经济利益,阻力较大,在开始时期进展较慢,到了嘉靖末年和父亲隆庆这十多年间才逐渐得以推广。

    何为一条鞭法,其实很简单。在此之前,赋役是分开的。赋以田亩纳课,役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

    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全部简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官府雇人代役。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得以稍安。

    这是利民,与此同时,还利朝廷。为什么呢?

    因为唐代以前的田赋,基本上都是征实物。唐代两税法虽以货币计算,但缴纳仍折实物。宋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