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派一眼看出,少数派是在借题发挥,意图倒阁呢,赶紧反驳,“现在战败已经成为事实,事态紧急,并不是追击责任的时候,现在应该寻找一个解决的办法。”
少数派不屑,“难道我们要继续追加军费头土,建造巨型铁甲舰与新华夏对抗?”
这无疑是是一个选项。但是不提荷兰人并没有建造巨型铁甲舰的技术与能力,即使是耗费的时间与金钱,也不是现在的荷兰人所能够承受的。新华夏的海军就在澳洲,怎么可能眼巴巴的等待荷兰人建造好舰船来一个决战,却不乘着这个时间差来点别的行动?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多数派无奈之下,最后提出要与新华夏谈判,意图以经济利益来换取新华夏不侵犯印尼。
少数派则讥笑,“作为一个战败的政府,有什么资格代表荷兰与新华夏谈判?根本没有说服力。”执意要求借此良机将执政的多数派拉下台。
执政的多数派处处受到制约,无力掌控国内局势,只能同意大选。
少数派在国内大肆渲染多数派的种种不堪,让老百姓对多数派确实产生了许多不满,并最终让少数派获得了议会大选,组建新政府。
不过,比起唾面自干的荷兰,还是骄傲的大英帝国最为郁闷。
经此一战,大英帝国的海军主力毁于一旦,更加惨痛的是,数十年的努力白费,让大英帝国举国哀痛。近现代国家,相对于封建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强,也因此国家的动员能力得以最大化。海战的实力,对于英国来说,就是一个全民哀痛的日子,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百姓,几乎再无欢颜。
乔治三世不愧是一名英明的国王,在战败的消息初一传来,就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不仅是内阁成员,有许多重要的勋贵都参加了进来。
看着全场那沉闷的气氛,乔治三世内心自然也是压抑的很,但是作为领袖,有许多责任是逃避不掉的。沉声说道,“对于此次与新华夏的海战失利情况,大家想必都所了解。此战失利原因在于我,不应该低估敌人的实力轻启战端。”
众人见国王自责,自然纷纷劝解。
福克斯作为王国的海军统帅,还是受到了极大的优待,被新华夏提前释放,以显示新华夏并无意与大英帝国死缠到底。因此,福克斯得以与会。这也是乔治三世召开此次会议的契机。
作为英国海军的最高统帅,福克斯自然将战败的责任拦到了自己身上。但是国王的本意显然不是批判大会,既然福克斯开口,自然就要当众询问战败的原因,集思广益嘛。
福克斯自然也是深刻思索了海战的整个过程,其中纳尔逊也给了自己许多中肯的建议,因此提出的观点还是比较深刻的。首先,此战,皇家海军的人员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即使面对的敌人舰船更加先进,炮火更加猛烈,给皇家海军造成了极大损失。但是绝大多数的海军人员依然能够坚守岗位,勇战不退。此战,英国海军损失了三成的人员,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但也从侧面证明了皇家海军的英勇善战。
另一方面,福克斯将战败的主要原因归罪于皇家海军铁甲舰相对于新华夏舰船的全面劣势。表面上看,新华夏的无畏舰仅仅比大英帝国的新式战列舰大上5成或稍多。但是不要小看这五成多出的排水量。由此,带来了更厚实的装甲,防护力直线上升。还有就是舰船的速度极快大英帝国的舰船根本无法追击,这就导致了在海战中,新华夏海军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而自己的舰船却成了活靶子。
不过,这仅仅是舰船的优势,最关键的还是新华夏火炮优势。新华夏的舰炮不仅口径更大,最关键的是管径比,经过目测,新华夏舰船的管径比已经超过四十,而皇家海军的管径比,最大的不过35。这就会导致,即使同等口径,新华夏舰炮的射程依然会大大超过英国舰炮。
英国人历次海战,取胜的法宝除了善战的海军人员,另外就是火炮了。相比较对手,英国人的火炮一般都是超越对手的,比如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靠的就是射程更远的火炮,让庞大的西班牙舰船根本无法近身。后来,虽然别的国家火炮技术也在进步,但是皇家海军的炮手训练的更加有素,每分钟发射的炮弹数总是超过敌手,再加上英国海军往往拥有舰船的数量优势,海战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但是,现在自己的优势竟然被人破解了,让英国人如何不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