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大臣们的一般意见,作为圣主的自己又哪里需要听从?
最后,乾隆下了一道密令给南方的福康安。
福康安接到命令的第二天,就对徐州附近的明军展开了一场几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战斗,让习惯了爱般的阵地战的大明军队吃了一个大亏。等到大明第二天意图反攻时,却发现对面的清军大营已经人去楼空。
福康安下令这些残兵丢掉了一切辎重,只带着十天的口粮,首先抵达济南修整,那里有满清的大型粮仓,可以获得补给。然后再绕过京师,抵达保定。与勤王的部队一起,合攻京都。
福康安的所属部队可以说是满清最后的精锐了,乾隆无论如何都舍不得放弃。这些部队中,有一半是满蒙两族士兵,剩余的也大多是世代包身奴才出生的汉人,对满族人的忠心不下于满族人,甚至还超过了满清传统的盟友蒙古人。因此他们才能装备最先进的火枪火炮。
福康安一路急行军,导致抵达保定的时候,二三十万的部队,仅剩18万不到。不过,精锐就是精锐,在修整了三天过后,又再次龙精虎猛起来。
此时的保定已经汇合了超过满清三十万的大军。
三十万大军在福康安的率领下,再次逼近京师。
涂宏达试图凭借坚城据守。只是京师原本已经遭遇战火,城墙已经遭遇多处破坏,在据守的短短半个月时间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修补,缺口很轻松的被清军破坏并扩大。
更糟糕的是,京师为满清统治多年,城内绝大多数百姓虽然是汉人,但是心思却大多向着满清,多年帝都子民的心态,让他们已经忘记了身为汉人的荣耀。
在满清攻城的当晚,城内民众爆发起义,涂宏达左支右绌的艰难应对,最后还是放弃了京师,一路南下,逃往天津,乘船难返,十万部众,剩余者不过一半左右。
福康安并没有继续驻军京师,而是将目标对准了尾随自己前来的徐州方面军队。原来,福康安一路“北逃”,让徐州军队认为立功在即,紧紧跟随在后面。
但是,由于补给不到位明军也只能在临沂一带暂停,等待援助物资。等到物资抵达,已经是大半个月过去了。此时的满清却已经对京师发起了进攻,并再次夺得京师。
而徐州方面军没有接到相关信息,在休整过后,就开始沿着运河北上,物资在船上运输,两边军队护翼。一路抵达沧州,却发现,前面已经铁索横江,再难前行。
明军明白敌人已经开始还击,却没有想出好的应对办法。物资还在穿上呢,没了这些物资,还怎么与清军对抗。正犹豫间,满蒙骑兵同时从运河两岸出动了。这一次,满清几乎触动了所有的骑兵,总数超过7万。骑兵的声势自然非步兵所能比拟。在加上明军警戒松懈,竟然被清军突袭得逞,遭遇惨败。
这也是明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满清京师既已失陷,必然军心涣散,正是自己痛打落水狗的良机,一路冒进。
由此可见,从双方将领的领导指挥能力来看,满清一方是大大强于大明一方的。只是就如同楚汉相争,大明就如同屡败屡战的刘邦,潜力太大,不惧怕失败,才让满清没能捡到便宜。
结果就是,此次北上的二十几万的大明军队,就被迎头痛击,直接有三四万万人战死当场,大多数都是自相践踏而死。随后明军后撤,为了安全撤军,直接将船上物资抛入运河,让士兵登船。
可惜军心慌乱之下,人人自危,都想要乘船,导致秩序混乱,清军在后面又是一顿掩杀。结果,明军壁虎断尾般,又损失了六七万人,其中超过一半都成为了俘虏。
满清这次就显示了鞑虏的本色,下令将明军俘虏全部处死,并堆成京观,以警示南方。
福康安向乾隆请示,是否借此大胜恢复故土。乾隆却站在地图前,沉默良久,“康安觉得,收复淮河以北还有意义么?”
福康摇头,“我军虽然战胜,消灭明军接近二十万,对于明逆而言,不过十失其二,兵力依然充裕。而我们虽然战胜,却也损失近十万人,已经伤筋动骨,无力一战了。”
福康安说的是大实话,如果是别人说出来,乾隆说不定就要看他脑袋,但是福康安说出了,乾隆却只是摇头苦笑“康安所言极是,再战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东北,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陛下是要退往东北?”福康安惊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