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纯为扶起林则徐,“林大人请说吧,只要我能解答的,必然回答。”司纯为在这些天相处下来,对反应敏捷且做事认真负责的林则徐有相当的好感。
林则徐说道,“我汉人一直坚信,国虽大,好战必亡,且多有历史证明,然而,新华夏立国至今,大小战争无数,却尤然越战越强,让鄙人百思不得其解。”
司纯为笑一笑,“其实,所有的战争,都不会是片面的只是战争,都是政治或者经济的需要,简单说吧,就是要看战争是否有利可图?这些利益不仅仅是暂时的利益,还要看长远的利益。林大人觉得汉武帝是怎样的帝王?”
“雄才伟略,集数代积蓄,荡平匈奴,功莫大焉,堪为雄主。然耗尽国库,徒然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令人惋惜。”林则徐作为传统儒生,自然是传统的观念。
司纯为摇头,“不然,汉武帝虽然耗光了国库,却将匈奴几近灭绝,打出大汉煌煌天威,才有了后来大汉400年的稳固江山,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虽分三国,犹自让北方胡虏气不敢喘,此皆为汉武之功也。”
见林则徐在沉思,待了一会才继续说道“一般而言,若能获得经济利益,则战争可行,此乃短期行为,否则,就如汉武唐宗一般,打出一个盛世,亦是长期利益。再有一例,就如汉族前身炎黄族,起源于黄河中游,而今却扩展至汉家十八省,为何?无非这些土地适合农耕,可以获得利益罢了。虽然几经战乱,汉地屡有缺失,然大一统时机却更加悠长。再看一下北方,汉人不曾占据漠北,最直接的理由,不能耕作,与汉人农耕民族习性不符罢了。”
林则徐顿时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不错,从历史上看,夏商周领土不过黄河中游,秦汉时期,却已经奠定汉族现今之固有领土,正是土地适合农耕之故。”
这时候,林则徐中意明白新华夏为什么屡经大战,却越战越强的缘故了。林则徐更加佩服新华夏人的“远见卓识”,没办法,都是来自后世的崖山人的后代,见识方面自然要远超古人。因此,林则徐再次诚恳请教,“我大明几十年前就已经取消了八股取士,然而,文人士子却依然趋之若鹜,反观贵国,同样的汉人,对理工科目也是不逊于儒家学识,鄙人实在是困惑。”
司纯为思考了一番,“在我们看来,时尚绝大多数的事情,往往都有利益的驱动,这虽然听着很冷漠,但往往是事实。请问林大人,之前的八股取士,读书人为什么趋之若鹜?”
林则徐沉思一会说道,“因为他们可以当官,即使稍逊一筹,也可以赋税优免,在乡间更有极高的地位,生活无虞。”
林则徐在司纯为提到了利益驱动,其实就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大明虽然取消了八股取士,但是由于当代的读书人还是读取八股文的居多,这些人在民间又有极大的影响力。大明为了安抚这些人,就只能尽量的多的向他们倾斜资源。比如,读书人最高的目标是当官。虽然八股取士取消了,但是大明依然需要一大批的官员,怎么办呢?只能从民间选拔,竟然退回到了汉朝以及魏晋时期的模式,举荐制。让官员举荐一些合用的人才填充官员阶层,而这些官员大多是旧式知识分子出身,本身就是八股文的受益者,其举荐的人才又怎那么可能超脱八股的范畴,反而让官员的选拔失去了“公正性”。
最后竟然出台一项制度,专门举办了一系列的预备官员培训学校,学院就来自这些旧式知识分子,相比较以前,就如同前明的监生一般,换汤不换药。
汉人一向推崇或者说是习惯了官本位,既然八股依然可以当官,那自然要继续努力攻读。
林则徐以前并不是想不到这一点,但是修习孔孟之太久了,一向将孔孟之道看的无比神圣,自然忽略了人群的蝇营狗苟,反而让自己陷入思想的误区。
林则徐在获得了答案后,心满意足的回国了。临行前甚至获得了新华夏资政林航的接见。
在林则徐看来,林航是新华夏的元老,德高望重,值得自己仰望。然而,作为上了后世小学历史教科书的林则徐,才是林航需要仰望的存在。
林航这些年由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