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作为皇帝,怎么可以生闷气呢?!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保证他们不会被消灭?

    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书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穷人家的孩子想鲤鱼跃龙门,想摆脱自己的贫困遭遇,就要读书,考取功名。

    想读书,想得到名师指导,那就拜在我们士大夫名下吧,我们以师徒相称,会给你最好的教导,只要你在功成名就后,不忘记我们就好。

    那说话的语气,就把自己变成了圣人似得。

    其实一肚子都是男盗女娼。

    一旦做出任何不符合‘师父’意思的事,那就是欺师灭祖,所有人都会隔离你。

    这样的方式,谁会喜欢?

    你会吗?

    不会!

    哪怕朱标,都不会喜欢。

    “可是,找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怎么好选择啊,他们都是士大夫。”

    朱标很郁闷,他发现这几乎就是无解的。

    “那就在科举的时候,主考策论而轻文章,挑选出一批干吏出来。”

    朱楷伸出五根手指,“五年,只需要五年的时间,他们只要在五年内没有彻底转变,我们就可以推举出下一批的干吏出来。”

    选拔出官员,只能用五年……当然,这不是指全部都是五年,而是要保证大部分的官员,五年内初心不改。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削了读书人的传承!”

    朱楷看着朱标,询问道:“大哥,你知道读书人的传承在哪吗?”

    读书人的传承在书本里,但在读书人心中却一直有一个圣地:孔!

    儒圣孔子!

    孔庙是读书人心中向往的圣地。

    儒家已经被后世子孙改的不成样子,完完全全就是抛开国家大义于不顾,只在乎自己的孔家。

    朱标在听到朱楷的询问后,也毫不犹豫的说出了一个字:孔!

    “没错,就是孔家!”

    朱楷看着朱标,笑嘻嘻的说道:“大哥,现在的孔家,可不是读书人的孔家,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王国,在他们那儿,只认孔家却不知大明,在我们大明,决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存在。”

    “……”

    朱楷一说话就是要杀人,朱标虽然不怎么赞同,但还是沉默下来,良久后才说道:“楷弟,你如果走这一步,那会得罪天下士大夫。”

    “得罪天下人?那又如何?”

    朱楷嘴角露出笑容,“他们准备造反,然后打仗吗?我倒是觉得造反不错,但他们能成功吗?”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这句话并不是一句虚言……而是事实。

    再者说,如果对孔家动手,谁会开心?

    武将,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勋贵!

    打天下的时候,武将的风头一时无俩,但打完天下后,武将就会逐渐退出舞台,他们自然不甘心,有些武将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还会低三下四的和文官混在一起。

    如果打下孔庙,把孔家拉下神坛,那武将们就会开心,他们会紧紧地跟朱元璋团结在一起。

    有这些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在,那些文人就算造反,又能如何?

    “大哥,我们现在正处在关键变局中,如果不能把延续千年的制度打破,那就只能故步自封。”

    朱楷看着朱标,“纵观历史,三百年是一个王朝的坎,但开创新局,大胆革新者,便可存活更久,大明想要缔造千年王朝,如果继续延续曾经的制度,最后的结果不会比宋朝要好。”

    要改!

    必须要改!

    朱楷虽然灭了女真,但在几百年后,很有可能蹦出来一个男真、妖真,这是大明王朝必须要面临的挑战,想要应对挑战,那就要从根本上对世界进行改革,让其变得不一样。

    顺应潮流,切勿固步自封。

    朱标想了想,还是下不定决心,然后对朱楷说道:“呃,楷弟,我们还是先聊聊,你说的办学的事情吧。”

    “办学,好说。”

    朱楷对朱标说道,“先在应天和湖广搞试点,钱从国库出,让百姓免费入学,找一些郁郁不得志或者考科举落榜,无力继续考试的学生,让他们去教孩童启蒙,然后再选择比较合适的官员,让他们去教十几岁的小孩,最后择优录取,找靠得住、信得过的人,对那些学生进行大明官方的教育,教他们为官之道、处世之道,最后通过科举考试录取相应官员,考不上的就让他们呆在学校里教学生……嗯,每个人在三十岁之前都有考科举的机会,这就够了。”

    朱楷把后世的一些公考的方法拿出来,朱标听到后连连赞叹,认为朱楷的主意很妙。

    “这不就是县试、府试和殿试吗?这个主意好!”

    朱标很认同朱楷提出的办法,拍着手掌对朱楷夸赞道:“我们只要让天下免费读书的人知道,他们能读书不是因为那些士大夫,而是因为大明,他们才有机会读书!”

    最重要的,还是大明!

    要让百姓们的心,和大明站在一起,他们就可以一步步弱化士大夫的影响,提升百姓的地位,巩固老朱家对大明朝的统治。

    这种不见血的改变,是朱标愿意看到的,这不比把孔家杀的血流成河要好?

    “唐太宗李世民在科举考试的时候,说天下英才尽如瞉中,科举到了现在,已经不再适合,楷弟你说的方法,才是把天下英才尽入瞉中!”

    朱标拍着手,表达着自己的开心:“哎呀,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好!好事!天大的好事!”

    好事?

    不见得!

    朱楷知道,朱标不想见太多的血,但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不见血而成。

    朱标性子里有刚硬,他也不介意杀个血流成河,但那是朱标的底线,他不想这么做。

    他不想这么做,不代表其他人不会这么做。

    那些文官在知道朱标办学的事情后,他们能猜不到朱标要做什么?这是要挖了他们士大夫的根!他们能不给朱标下绊子?

    他们就欺负朱标不愿意动手,一味的和朱标谈,谈成一次再继续谈第二次、第三次,逼迫朱标向后退,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

    朱楷对那些文官的尿性太熟悉了,论耍嘴皮子就没人能玩得过他们,只要不动刀子,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朱元璋现在尚且还在位上,在他的威压下,官员们或许还会捏着鼻子认,但是……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捏着鼻子认得。

    官员们压抑的越久,他们一旦失去了能压制住他们的朱元璋,这些人就会变本加厉,他们在面对朱标的时候,会把他们在朱元璋身上遭受到的所有压力都释放出来。

    到时候,朱标能压制住他们吗?

    不会!

    朱标不会轻易动刀子,但朱元璋可不管这些,当忍无可忍的时候,朱元璋会付诸于武力来解决问题。

    可是,朱标从骨子里就不想动武,士大夫们只要知道朱标的这一底线,他们就会疯狂的进行僭越,一个劲的去找朱标要好处。

    到时候,朱标能撑得住吗?

    现在朱元璋还在,那些人尚且不敢对朱标做的太过分,可一旦朱元璋不在了,朱标根本抵挡不住那些士大夫。

    换句话说,士大夫们为什么这么拥立朱标,而讨厌朱楷?

    原因很简单,朱楷是和朱元璋一样的人,喜怒无常,不把士大夫当人看,士大夫们自然害怕他们被压制太久,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反抗了。

    可惜,这写存在的问题,朱标现在看不明白。

    朱楷看得明白,是因为他站在大明的尽头、几百年后去看现在,他当然能看得明白,至于其他的,朱楷能确定自己看得明白吗?

    朱标觉得,办学校这件事可以计划实施,至于其他的暂时就不需要了的。

    比如朱楷所说,把孔圣人拉下神坛,让孔家在大明消失……这么做,会让整个大明都陷入到混乱之中。

    可对于朱楷来说,混乱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朱标忍不住对朱楷提醒道:“楷弟,你让孔家消失的想法,太过危险,这件事千万不能让爹知道。”

    否则,朱元璋会当真的。

    他真的会把孔家杀的干干净净。

    “知道了岂不是正好?”

    朱楷才不吃这套,对朱标说道:“让爹把你想做事情的绊脚石打扫干净,我们大踏步带领大明朝前进就是。”

    这有什么难得呢?

    朱楷不明白朱标在纠结什么。

    ……

    朱元璋都开始住到坤宁宫了,那说明马秀英得病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

    当前重要的,不仅仅是过年!

    汪广洋来找朱元璋,在确认马秀英的病没有什么更大的问题后,他便开门见山的对朱元璋询问:“陛下,如今尚有一件事,需要陛下定夺,太子殿下和二皇子殿下的成人礼,已经推迟许久,距离过年只剩下三天的时间,如果再加以延缓,这成人礼可就要拖到更后面去了,陛下~此事拖不得。”

    “拖不得?为何拖不得?”

    朱元璋把手中的朱笔放下,看着汪广洋说道:“难道,成人礼不办,你们就不认同朕立下的太子吗?”

    “这……”

    这叫什么话?

    汪广洋一脑门的黑线,朱元璋此时是不讲道理的。

    我们最认同朱标,关键是你这个当皇帝的,不见得你也认同朱标啊。

    如果朱元璋只有朱标这么一个儿子,那他们也就不需要担心那么多了,可关键是……朱标还有个孪生弟弟朱楷,而且朱楷更加受到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宠溺,这让其他人不得不对朱元璋的行为展开推测。

    朱元璋究竟是更喜欢朱标,还是更喜欢朱楷?

    此时的汪广洋无疑是最难的,他从朱元璋的话里面,没听出朱元璋究竟是更喜欢朱楷,还是更喜欢朱标……这俩人无论谁当太子,都是朱元璋选定的太子,他们难道还能不认同朱元璋选定的太子吗?

    真是操蛋!

    汪广洋此时一头雾水,他都不知道自己现在应该怎么去理解朱元璋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意思。

    “哼!告诉那些臣子,让他们做好自己应该做得事情,不管是谁来当太子,都是大明的太子,百官需要尊奉的大明储君!”

    朱元璋没有和汪广洋客气,“以后,再让我听到谁在背后讨论这些没有的东西,他们就不用干了的!”

    “……”

    汪广洋没想到,自己随口问了一句,竟然惹得朱元璋这么大火气。

    战战巍巍的从武英殿走出来,汪广洋仔细的想了想,突然又觉得不对。

    朱元璋的态度不对,他不应该是这种态度。

    以汪广洋对朱元璋的了解,他已经选定了朱标当成继位者,这是朱元璋一直以来就有的态度,现在改变也不太可能。

    可为什么……听朱元璋话里的意思,似乎对朱标有些不满呢?

    不对!

    不是对朱标不满,而是对朝臣们不满。

    所有人几乎都已经知道,朱标是太子,只是大家都不确定,而是想借此机会,一次次的试探朱元璋的底线。

    可是……朱元璋的底线是那么好试探的吗?

    你们越是试探,我偏不让你们试探,而且我还会让你们着急,让你们不知道我到底要选择谁!

    朱元璋作为一国天子,他想做什么事,自然不会有什么人阻拦。

    唉~

    汪广洋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发现朱元璋当皇帝的时间越长,他行事风格越捉摸不定,仿佛生怕被别人猜到他在想什么一样。

    朱元璋这是把大臣们当成敌人了啊!

    想到朱元璋想做的事情,汪广洋就忍不住摇头,他把所有朝臣当成敌人,朝臣们又不是朱元璋的奴才,他们自然要反抗……如此一来,僵持着的双方必然会发生一场很大的争斗。

    陛下啊陛下,您不能这么做,再这么闹下去,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明又会风雨飘摇。

    大明之外蒙元尚未被消灭,大明之内尚且没有恢复民生,朱元璋如此的刚愎自用,导致君臣离心离德,这样只会让亲者恨仇者快啊!

    汪广洋一心想要让大明更加强大,这种强大不是纸面意义上的强大,而是国富民强,四海臣服,他想成为长孙无忌这般的朝臣,能够流芳百世。

    但是可能吗?

    不可能!

    有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在,他想做的事情,并不会完成的一帆风顺。

    汪广洋忧心忡忡的向外走,他在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代贤相!

    ……

    成人礼,在朝臣们眼中,是朱元璋确定谁是太子的一个重要因素。

    朱标虽然一直是太子,他也一直帮助朱元璋处理政务,所有人都认为朱标做的非常好。

    但是,做得好并不一定保险。

    尤其是现在的朱元璋又特别的宠溺朱楷,朝臣们也不确定,朱元璋会不会昏了头,突然的撤掉朱标的太子之位,换上朱楷当太子。

    毕竟因为宠溺太子之外的皇子,然后行废立之事的事情,在古代的皇族中也屡见不鲜。

    关键是,朱楷怎么看上去都像是暴君,这样的人当了皇帝,那不得让大明朝二世而亡?

    想到让朱楷当皇帝,朝臣们就觉得可怕。

    朱元璋觉得,成人礼不过是自己孩子长大了的一次礼仪而已,这种礼仪和普通人家在孩子十八岁以后,一大家子人好好地在一块吃顿饭没什么两样。

    凭什么我孩子长大了,你们就得这么多事?

    好好地一个成人礼搞出来这么多幺蛾子,朱元璋非常不开心。

    他不开心,那朝臣也别想开心!

    这就是典型的我不好过,你们谁都别想好过的想法。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中,他的确有了换太子的想法。

    倒不是因为朱标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朱楷太过优秀,朱标从小接受大儒以及武将的教导,政务熟稔,能够居中调和各种关系,他是一位非常合格的君王。

    反观朱楷,就是一个纯野生的小子,所有的一切都是朱楷自己的成长,可就是这种非常野生的成长,让朱元璋觉得比大儒和武将教出来的朱标更适合当皇帝。

    能打,能知道大明的发展方向,心中善良,惦念百姓……如此如此多的优点,朱元璋都看得见,他怎么都觉得,朱楷才应该是自己的接班人。

    如果朱楷能当上皇帝,朱标做丞相辅佐朱楷……朱元璋不由得眯上了眼睛。

    画面太美,朱元璋都不敢再想下去了啊。

    当然,这种画面,朱元璋也只能想想……因为朱标对皇位,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怎么让没有兴趣当皇帝的朱楷当皇帝……朱元璋很头疼,他太了解自己的二儿子,一旦让他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他能把事情做得一塌糊涂,然后让你对他失望,让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样的人,他就不适合当皇帝!

    怎么办?

    朱元璋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一个解决的办法,只能无奈叹气。

    这逆子!

    生是朱家的人,当个皇帝怎么了啊?

    这不是为了老朱家,为了老朱家的皇位吗?

    为什么不愿意!

    朱元璋很不开心,但他也只能自己在武英殿里生闷气!

    作为皇帝,又怎么可以生闷气呢?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