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走近麦积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21

    早饭后,方萦真和丈夫冯效辽,带着儿子小石头,准时来到酒店小院子里,经过一晚上的休整,大家看起来,个个精神抖擞,兴致勃勃的样子。

    车来了,教务处干事,早早就把前排的座位,给预留出来,自然是给几位领导来坐,这个早已经形成了惯例,每个人都很自觉,心领神会地达成默契。

    司机是个光头中年人,鼻子特别大,方萦真上车时,经过他的面前,竟然被他的大鼻子给惊住了,猛然地怔住了,觉得那鼻子,就是活脱脱的一个小土豆。圆圆的的亮亮的,闪着光。

    方萦真脸上露出了笑容,想起来昨天,他们两个人吃的那种呱呱,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就是这种土豆,加工成了。这里明显的比唐都市,温度要低很多。当地的土特产,是很有标志性的。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大家有序安静地坐好了。这个光头司机,就启动了车子。

    只见一个白白净净的,年轻女孩,站在司机旁边,用甜甜的嗓音说道:“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导游小甘,负责今天我们麦积山之旅,游览解说服务,大家有任何问题,我都会竭诚,为每位老师做好服务。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秦岭东段小陇山之中,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由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5各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

    听到这个导游,像背书一样,熟练流利语气和口径,这些常年,站讲台的老师,似乎也自叹不如啊。

    方萦真突然感觉到,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规矩和业务能力。这个年轻的小女孩,看来是,很热爱这份工作的,讲起来清晰准确,流利娴熟。

    不知道为什么,方萦真就本能地,不喜欢这种背书式的讲解,觉得缺少了些,讲解者本人的个人特色,哪怕是说这些,枯燥的数字,这就是典型的说明性的文字,也能够加入一些感性的,温热的,富有情感的元素,让听者被深深的带入,尽可能地融入其中。

    想想自己,刚开始站讲台,当老师那会儿,是多么地排斥这种氛围,极其反感面对一大群人,还要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还要被规定好,好要时刻被监督,被检查,被评比,被评价,被最后的结果,甚至淘汰。

    老是觉得自己,活活地被架在火上烤着,全身上下,都被烤得发热发烫,每个毛孔都在冒汗,汗如雨下的尴尬劲儿,自己还真不如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孩。

    车子穿行在街道、村庄、山间、溪水之间了,快到景区附近了。

    方萦真的思绪,还在自己的胡思乱想中,心里的那种感慨,是复杂的,无定数的,但好像,又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的。时刻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回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和自己无限丰富的精神世界,做一种神奇的交流,飞翔的感觉是很舒爽的。

    有一种无限无尽的思绪,似乎永远都在飘飘荡荡的,忽上忽下间,跳跃流淌着。

    眼看着车子,行进到了景区停车场,下车,排着队,到入口检票,有导游带领着,一切都顺理成章,轻松自如被搞定。

    走进景区,就远远的看见,最着名的麦积山石窟,大家跟着小甘,有人没注意小甘了,自己被周围的奇特风景,所吸引走了。

    方萦真听到,小甘还在说:“这个麦积山石窟,坐落在西秦岭的东段,小陇山林区,崇山峻岭中,特别是,因为山崖上,一峰突兀耸立,拔地而起,外形神似农家麦垛子,故名麦积山。

    整个山高142米,山顶端有隋代的舍利砖塔,古老的孑遗植物白皮松遍布塔身四周。就在悬崖绝壁上,雕刻精凿着1600多年来的209个洞窟,其中有7866身泥塑石雕,还有1300多平方米的壁画,这神奇的麦积山石窟,成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美誉。

    摩崖造像,凌空栈道,这些人间奇迹和苍松翠竹,赤壁丹崖,交相辉映,构成了麦积烟雨神奇景观。”

    方莹真惊奇于,导游的好记忆力,这些数字,在无数次地,重复中,就变得跟自己的指头一样熟悉了,不思量,自难忘的,骨子里铭刻的感觉,自然就出来了。

    方萦真惊叹的是,麦积山是隋代的舍利砖塔,一千六百多年了,还有另外的三大石窟敦煌的莫高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这些石窟,都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代表,悠久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雕刻着文化的的演绎传承过程。

    就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人们把自己的意志,动用浩大的物力财力,做成一个个巨大无比的工程,建构起人文景观和自然鬼斧神工交融,达到穿越千年的神话,让后人在这里顶礼膜拜,在这里流连忘返,这这里留下生命的真迹。

    用这种巨大无比的劳作,超大规模的活动,以便超越生命的短暂,解除自己内心的恐慌无奈,无力感和焦虑感,都被凝固在山水的动静之间。

    水在流,人在生死之间,穿行着,前仆后继,奔流在永恒的大千世界里。

    方莹真边走,边看着,思考着,琢磨着,叹息着。是啊,这些石窟,这些雕塑,一个个逼真的泥塑,石雕,变成人自己的化身和愿望,行走在千万年的流动里。

    让所有的生命,来做一个连接和共鸣的心声。达到自己脉搏跳动的深呼吸,惊人的高度同频共振。

    麦积山的人文模样,在肉体的生死间,变得坚硬和超然。让后来的生命体,被动地停下脚步,感受属于自己的,那个最独特的澎湃。旅游的意义,在心里凝成了,千古的更替和不变的心思。

    方莹真的心思一直在飘动,在游走,在思考,在叹息,在觉察,认知。是的,谁都在活一回的过程里,凸显了生而为人的无奈和尴尬。千变万化的肉体和那么易腐烂,不朽的灵魂永远在跳舞,给鲜活的生命里面,注入深厚的精气神。

    生生不息,就变成了自然的一部分了。麦积山的景致里面,都是浓浓的生命踪迹。泥塑和石雕的温度,在流淌的生命血脉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方萦真跟着流动的人群,行走着,在这里驻足凝视,沉思默想,在这里抽离又回归,飞升又落地。来来去去的时空对接。看起来确实是虚虚实实,都在一趟趟行走中完成了。

    行走在美景之中,大家不知不觉,一连看了几个景点了。什么香积山、罗汉崖、天池坪之类的,到了仙人崖,这个地方,好多人都走不动了。

    方萦真自己背着随身的包,也累得气喘吁吁。儿子小石头一直,都被丈夫冯效辽背着抱着,一路走来。看着冯效辽满头大汗的样子,方萦真说:“我们歇会儿吧。”

    “好的,饿了吧。我们去吃碗呱呱吧。我还挺喜欢吃这个东西,和我们的凉皮子差不多,甚至比凉皮,还要更筋道,更有嚼头,口感更好。你要不要?”

    “我要啊。这里的特色小吃,就是这个,关键是最对你的口味嘛。”

    带着儿子过去,走到景区的小吃摊上,要了两碗呱呱,冯效辽狼吞虎咽,一口气风卷残云,一碗呱呱,就下了肚子。

    这呱呱一碗,也不算多,量不大,小小的一碗,好像冯效辽还没吃饱,吃光了碗里的,接着说:“老板,再给我来一碗,多放点辣椒!”

    “好嘞,马上。”

    吃了呱呱,两个人带着儿子,坐在摊位的凳子上,休息会儿。结果,又来了一大拨子人,老板示意给别的客人,让一下座位。

    冯效辽就起身和方萦真走开了。儿子也许太累了,有些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