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马得到的消息,刘泽清已经率领着部下抵达了距扬州不到两百里的地方,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凶狠程度一点也不比满清差,士兵们纷纷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想趁此大捞一笔,而刘泽清为了鼓励士气,更是有意无意的放纵这些行为。士兵们抢得开心,将领们则因为能从部下那里得到一份“战利品”所以也十分的开心,只是苦了附近的百姓,本以为鞑子走了,从此应该可以过上清苦但安定的生活,谁知这大明的军队杀起自己的百姓来一点也不比鞑子差。在这种死亡的威胁下,各种传闻满天飞,百姓们则纷纷携家带口,向着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逃亡。而在当前的情况下,最安全的地方就应该是扬州城了,所以扬州城里的难民立刻多了起来,而粮价就更是猛的窜了上去。
林清华坐在扬州府衙之中,他将手中的惊堂木猛的一拍,喝道:“刘仁贵!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违反本侯的命令,将那粮价提了三倍!你居心何在?是否想尝尝本侯皮鞭的滋味?还是想到那菜市口尝尝快刀的厉害?”
跪在堂下的刘仁贵哭丧着脸,说道:“侯爷饶命啊!小人实在是迫不得已呀!小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他们都要吃饭呐!往常粮价虽然高,但小人进价也高啊,所以赚不了几个钱,而且还经常亏本啊!现在小人看到其他的粮商纷纷涨价,所以小人也就跟风涨价了,谁曾想却犯了侯爷的禁,小人真是该死!但请侯爷看在小人尚是初犯的份儿上,饶了小人一命吧!就想前几天侯爷处罚那些个奸商的办法来出发小人吧!小人愿意交纳罚款!愿意出一万两银子赎罪!”
林清华冷笑道:“一万两银子?你想得倒美!前几天那些个奸商之所以罚了那么一点钱,是因为本侯考虑到限价令才发布几天,还需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但现在呢?限价令已经发布了快十天了,你却还在涨价,你这不是藐视本侯的命令吗?难道本侯的命令在你眼里连个屁也不是吗?”说到这里,林清华又重重的拍了一下惊堂木,喝道:“来人呐!将这奸商给我拖到辕门外,一刀斩讫,然后将人头挂在东城,让那些个奸商好好看看,看以后谁还敢藐视本侯的命令!”
刘仁贵面如死灰,不住的筛糠,道:“侯侯爷侯爷饶命啊!小人下次再也不敢了!小人愿意出更多的银子,求求侯爷开恩!”说完不住的磕头。
林清华伸手制止了欲上前拉走刘仁贵的卫兵,说道:“你说你愿意拿更多的银子?那你愿意拿多少?”
刘仁贵道:“小人愿意拿出三万两啊,不,是五万两银子,买回小人这条狗命!”
林清华道:“五万两?哈哈,你也太小看本侯的能力了!告诉你吧!本侯早就把你的家底查得一清二楚了!”说完他掀开一个帐本,说道:“你家世代经商,而且还与贪官相勾结,在乡下大占良田。你在苏北一带和淮南一带拥有大约一万顷良田,此外还有大量的山地,每年收的地租肯定不少吧?”
刘仁贵道:“不敢瞒侯爷,小人确实有那么多的田地,但前些年闹灾,地租少了很多,根本不能和过去相比,而且小人还要从每年的经商收入和地租中拿出很大一笔钱,用来巴结那些朝廷官员。侯爷是清官,当然不知道那些贪官有多贪,他们狮子一开口就是十万八万的,小人也是无奈啊!”林清华一拍桌子,道:“你无奈?哈哈,你要是无奈,那些百姓该怎么办?那些被你强占了土地的农民该怎么办?好吧,既然你不想要命了,那么就别怪本侯不客气了!来人呐!”
刘仁贵又吓得筛起了糠,忙道:“侯爷饶命!侯爷饶命!小人愿意再多出些银子!小人愿意拿出十万两银子!”
林清华道:“你是真傻呀,还是假傻?你要知道,本侯随时可以下令将你全家籍没,那你的家产本侯想怎么拿就怎么拿,还用得着跟你讨价还价?本侯之所以现在耐心的跟你说话,是因为本侯不是那种坏人。本侯也知道你罪不致死,但本侯的命令居然有人敢违背,而且是在这军情紧急的时候,要是以后人人都像你一样,那本侯还靠什么号令天下?这样吧,本侯就把话点破,这次你敢公然向本侯的命令挑衅,本侯要重重的罚你!你有两条路,一条是枭首示众,一条是交纳罚款,不过必须要交很多罚款才能赎你的罪。本侯给你定个数量,银子二十万两,粮食一万担。怎么样,这个条件你接受吗?”
刘仁贵听到这几句话,先是有些庆幸,接着便感到有人在挖他的心头肉。对于他这种人来说,早就养成了贪婪吝啬的习惯,一向是惜钱如命。但再多的钱还是没有自己的命重要啊,思虑再三,他终于垂头丧气的答应了。
林清华说道:“好!既然你答应了,那么本侯就不再深究你的罪行,不过你一定要把银子和粮食在天黑以前送到本衙门,否则本侯定不会轻饶你!卫兵,你们跟着他去,督促他早点办完!”
待将刘仁贵押下去,林清华刚坐下喝了杯茶,正要审理下一个奸商案,门外就奔进来一名士兵,他将一封探马的密信交给林清华。
林清华拆开信一看,原来是关于朝廷的防御动向的。何腾蛟率领着部下三万人已于三日前抵达南京城,而左梦庚也率领着部下近七万人与堵胤锡率领的两万人抵达南京东面的燕子矶,与黄得功、李成栋的人马隔江对峙,刘良佐的五万人马也已抵达六合一带,威胁着黄得功、李成栋的侧翼,加上南京附近早已集结的人马,此时在南京一带已经聚集了近二十万朝廷的军队。为了与这些军队抗衡,并牵制住刘良佐的人马,黄得功不得不又从庐州调来了数万人马,使得他与李成栋的军队人数达到了十四万。
此时的整个南京一带,气氛紧张,火药味浓重,隔江对峙的双方都屏住了呼吸,睁大眼睛监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同时厉兵秣马,准备迎击对方的攻击。明朝面临着自靖难以来最为危急的一次内部纷争,一场新的内战似乎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