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钟之后。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就击中了“武宗”号甲炮塔的正面。虽然没有能够击穿装甲。但是爆炸产生了大量地弹片,其中好几块就打在了司令舰桥外面。另外。甲炮塔也暂时丧失了作战能力。
紧接着“武宗”号挨了第二枚炮弹。
这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穿甲弹打在了舰桥右后方,并且在击穿了露天装甲之后,又击穿了水平装甲,最终在与二号锅炉舱仅隔了两个舱室的地方发生爆炸。虽然没有能够直接摧毁二号锅炉舱,但是震坏了数根高温高压蒸汽管道,导致二号锅炉舱内地数十名官兵伤亡,同时迫使舰长不得不下令暂时官兵二号锅炉舱里的二台锅炉。
为了保持航向,四号轮机开始超负荷运转,同时一号轮机的输出功率降低了一半。
万幸的是,当时战舰还没有达到最快速度,在只有三台蒸汽轮机工作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继续保持现有速度。
到六点五十五分的时候“武宗”号已经挨了六枚穿甲弹。
其中第六枚穿甲弹打在了“武宗”号右侧阶的水线附近。并且在进入舰体之后改变了前进方向。最终一头撞上了弹葯舱前方的装甲隔板。虽然穿甲弹没有能够穿透厚达一百八十毫米地装甲隔板,但是爆炸之后在舰体上撕开了一条长达十多米地裂痕,并且导致阶处至少十四个舱室进水,从而使“武宗”号出现了六度左右的首倾。
杨定方也在爆炸中受了点皮外伤。
此时“武宗”号的情况已经相当严峻了。如果再挨几枚炮弹,且敌人的运气稍微好一点,或者“武宗”号的运气稍微差一点,恐怕就会被穿甲弹打中关键部位,从而丧失战斗力。甚至战沉!
当然,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必要缩短交战距离了。
随着双方的距离缩短到了一万五千米之内,杨定方立即下令转向到二百七十度,并且降低到交战速度。随即,第42舰队里的四艘战列舰全部摆正了身位,将炮口指向了“明尼苏达”号,并且打出了一轮相当整齐的齐射。
在这个距离上,既可以使用重型穿甲弹。又可以使用标准穿甲弹。
如果使用初速较慢的重型穿甲弹,就得增大主炮地仰角,使弹道变得更加弯曲,炮弹落下时,打击敌舰的水平装甲。如果使用初速较快的标准穿甲弹,就得减小主炮的仰角。使弹道变得更平直,直接打击敌舰的主装甲带。
在实际战斗中,如果能够使用标准穿甲弹,炮手一般不会用重型穿甲弹。
这并不是标准穿甲弹更便宜,而是直接打击敌舰的主装甲带更容易重创敌舰。另外,使用标准穿甲弹也更容易瞄准敌舰。
此时,太阳已经升到了海平面的上方,天色已经大亮了。
四艘战列舰上一共有三十三门四百毫米节加入了对付“明尼苏达”号的战斗,并且都以二分种三枚的速度开火。
毫无疑问。即便只是威力较弱地六十七年型节。“明尼苏达”号也难以消受。
密集的弹雨很快就让“明尼苏达”号的还击显得相形见绌。当然,杨定方绝不会轻易放过到手的猎物。
齐射刚刚打了三轮。“武宗”号再次转向。
因为局面太混乱,且之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上的主炮能够在一万五千米的距离上打穿“衣阿华”级地主装甲带,所以杨定方决定继续缩短交战距离。只是,这次向“明尼苏达”号逼近的只有“武宗”号与“世宗”号,后面的“穆宗”号与“神宗”号则继续保持在原来的航向上。
战斗打到这个地步,杨定方也在拼命了。
“武宗”号的境况不太妙,可“明尼苏达”号的境况更加危险。只要“武宗”号与“世宗”号将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米,甚至一万二千米之内,就能用标准穿甲弹百分之百的打穿其主装甲带。到时候“穆宗”号与“神宗”号肯定会加速追上来,参加最后的战斗。
相反“明尼苏达”号几乎没有办法规避这样的情况。
在前方地“缅因”号没有变更航向之前“明尼苏达”号地舰长无权做出撤退的决定。
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将围歼“明尼苏达”号,用巨大地兵力优势干掉“明尼苏达”号。
也就在这个时候,白佑彬遇到了一件最让他头痛的事情。
在第21舰队还没有完全丧失航行能力,甚至没有完全丧失战斗力地时候,英国海军的本土舰队已经出现在了“台湾”号战列舰西面大概二万三千米处,并且已经完成了战术转向,摆好交战架势,向被缓缓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