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人在社会上生活,实际上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圈子里,这个圈子主要是平时经常接触或者是相处其间的圈子,如工作圈子、朋友圈子、战友圈子、同学圈子、老乡圈子等等多种多样。秦有益虽然是市委副书记,但他在丽春的圈子,主要还是他工作和分管形成的圈子,他的战友圈子、同学圈子、老乡圈子都在丽春之外。
秦有益担任市委副书记之前是市委组织部部长,任组织部长之前在西原省所属东蓬市下辖的莱蓬县担任县委书记。因为是外地调到丽春担任领导的,和同样是外地调到丽春工作的谌建新一样,在丽春的圈子也不是太多,更不象在丽春本地成长起来的苟益桥,圈子非常复杂。秦有益担任市委副书记后,分管的部门相对多一些,圈子也就扩大了一些。之前作为组织部长,面对的是全市干部,所以并没有形成特别紧密的小圈子,如果说有小圈子,也主要是市委组织部的人员。担任市委副书记分管党务工作后,扩大了工作范围,但这些范围也主要是党委部门。而党委的几个主要部门一把手都是市委常委兼任,秦有益虽然作为副书记,也不可能非常明显地在这几个常委担任一把手的部门去拉圈子,否则就会和这些常委们产生直接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秦有益也只能重点把几个不是常委兼任一把手的部门笼络起来,在常委兼任主要领导的部门悄悄地拉拢一些人,譬如市纪委副书记欧光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牛不力就是秦有益利用工作关系拉拢到自己身边的。当然他们自己也希望自己身后的领导越多越好,职务也高越好,自己今后的发展也才越有依靠。郝正刚倒是秦有益担任市委组织部长时就已经进入了秦有益圈子里的人,秦有益担任市委副书记后,自然仍是秦有益圈子里的人。这一方面是秦有益的官更大了,郝正刚不可能离他而去,另一方面郝正刚也自认为自己要做一个忠臣,不能做忘恩负义的小人。郝正刚知道,如果不是秦有益担任组织部长,自己不可能在市委组织部任副部长,并且分管干部工作,最多是到县上去担任部长,但最后还是要回到市级机关。在县上担任组织部长,或者是担任副书记,即使回到市级部门,也不一定能够在市委组织部担任副部长。在外面的人看来,市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职有权的位置,哪怕就是县委书记到市委组织部担任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也并不觉得亏得有多大。姜新生也知道郝正刚是秦有益圈子里的人,但毕竟秦有益是副书记,管着组织部,姜新生对郝正刚也不敢怎么样,只能时不时利用工作上的一些问题给郝正刚穿穿小鞋。当然,对姜新生给郝正刚穿小鞋的事,郝正刚也无可奈何,只能忍受。不过他也找恰当的时机把姜新生给自己穿小鞋的事给秦有益反映过,但秦有益听了后也只能要郝正刚忍耐,并让他向汉朝的张良学习说,让他“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并说成大事者不计小嫌。
秦有益之所以如此劝诫郝正刚,是因为秦有益不愿意直接和姜新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毕竟大家都是一个班子里的人,相互之间是有一定制约关系的。虽然理论上讲自己是郝正刚的上级,也是姜新生的上级,但实际上,和姜新生的关系并不完全是上下级关系,而是班子成的关系员。在官场上的人都知道,对下级可以为所欲为,但对同级却只能礼而待之,即使两人之间有矛盾,除非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否则都会在表面上表现得客客气气,尊尊敬敬。这也是官场处事法则。如果都象黑社会里的人那样恩怨分明,那在官场是无法生存的。
苟益桥被收监以后,秦有益暂时分管政法工作,也就趁机拉拢政法系统的人进入自己的圈子。秦有益清楚,要使自己有所成就,枪杆子和笔杆子都必不可少。在平静时期,笔杆子非常重要,在非常时期,枪杆子就非常重要。自己圈子里有政法上的人,以后如果有必须动用特殊手段,也就有了可能。苟益桥在任时,因为政法工作是他在分管,秦有益这方面的念头都没有,虽然秦有益和苟益桥之间的关系并不僵硬,但毕竟隔着一层,苟益桥也不可能主动把自己圈子里的人推给秦有益,成为秦有益埋在自己身边的隐患。现在直接分管政法工作了,虽然只是暂时的,但正好可以借机拉拢人,让他们为自己的需要服务。秦有益知道,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是有特殊手段可以用于掌控一些必要情况的。通过特殊手术,可以掌握领导干部的方方面面的情况,有必要时,就可以利用这些情况为自己服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