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先生这一晚上,睡得极不安稳。 ..
也不知道为什么,向来极易入睡的他,这一夜却是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睡下了,又是噩梦连连。
结果到了四更天的时分,卓先生被一阵吵闹声惊醒时,悚然发现在自己的床头,立着一道人影。
“谁?”
卓先生大惊失色,手已经下意识地向枕头边上的长剑摸去,虽他是一介书生,可也练过几手武艺,学了些剑法以为护身。
可是这一摸之下,却是摸了个空,卓先生再次大吃一惊,再定睛一看,这才发现自己放在枕边的长剑,此时早已不翼而飞。
“卓先生不必惊慌,是我!”
床边的那道人影见卓先生如此反应,终于是开了口,卓先生一听这人的声音,也是镇定了下来。
“邓老三,是你!”
卓先生有恼火,再仔细一看,果然发现这道人影五短身材,虽然黑暗之中看不清来人的面目,但以他对邓老三其人的熟悉程度,已经确认这人确是邓老三无疑。
“半夜三更,你摸到我房里来干什么?”
只是镇定下来之后,卓先生又有些疑惑,这时候他已经发现自己的长剑正握在邓老三的手里,这显然极不正常,而且外边那喧闹声又是怎么回事?
“外边怎么如此吵闹?”卓先生惊疑不定地问道。
邓老三叹了口气,道:“外边正在拿人,自然是会吵闹一些的了!”
卓先生闻言心中不由一沉:“拿人?拿什么人?”
邓老三幽幽地道:“自然是拿那些意图勾结倭寇的人!”
又道:“卓先生智谋过人,难道这时候还想不明白?”
卓先生愣了愣,随即惊怒交加:“邓老三,难道你……你竟然敢……莫非你忘了殿下的恩义不成?”
邓老三叹了口气,低声道:“殿下的恩义,邓老三自然是不敢忘切的,然今日之事,事关天下大义!邓老三虽是一介莽夫,却也明白忠义不能两全的道理,是以只能是对不起殿下了!”
着邓老三又是叹息:“殿下千不该,万不该,竟然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惜做出勾结倭寇的事情来,真真是迷了心窍!邓老三虽然可以为殿下出生入死,赴汤蹈火,这一次却不敢为虎作怅,去做这个卖国之贼,害了这满城数十万条人命!卓先生智谋过人,当能明白邓老三的苦衷!”
卓先生闻言不由得默然无语。
邓老三又道:“卓先生有大才,亦有恻隐之心,邓老三相信,卓先生虽然助殿下如此行事,但心中亦是不安!如今我已投效到钦差大人帐下,亦曾向钦差大人提起卓先生之才华,所以钦差大人让我来问先生一句话!”
卓先生有些愕然,下意识地问道:“常浩要问我什么?”
邓老三沉声道:“钦差大人让我来问先生,他意欲将我大汉旗帜,遍插太阳照耀之地,不知先生肯相随否?”
“将大汉旗帜,遍插太阳照耀之地?”卓先生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随即冷笑道:“他倒是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闪了嘴巴,他这是想要横扫天下诸国么?他有那个本事?”
对卓先生的质疑,邓老三也不生气,只是道:“不管他有没有这个本事,邓老三只知道,他的志向,至少比殿下要远大得多,而且今时今日,殿下正在勾结外敌,损耗我大汉元气,而他却在奋不顾身地对抗外敌,保我大汉一方平安,甚至因为顾及百姓安危,不惜以身犯险,两者相较,谁高谁下,想必先生自会分辩!”
卓先生又沉默了。
邓老三此时耐心极佳,见卓先生不话,他也不急,只是又将自己先前在刺史府内的所见所闻,向卓先生一一道来。
卓先生自知不是邓老三的对手,也知道此时外边肯定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倒也没有生出要设法逃走的心思,便也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当听到邓老三常浩早已预知城内有人会和倭寇里应外合之后,才终于是再次变了脸色。
待听到邓老三起常浩的那番汉人内斗于国无益的言论之时,卓先生终于是动容。
“想不到这位钦差大人年纪轻轻,却有这般见识!”
他长叹一声,自嘲道:“可笑卓某平生自诩高才,在这等事情上,见识却是不及一个未满二十的年轻人,真真是浪费了这三十余载光阴!”
又向邓老三道:“钦差大人见识,胜我十倍,又何须我来相助?罢了罢了,卓某技不如人,看了天下英雄,输得不冤,你速速取我性命,也算成全了我与殿下的一番君臣之义!”
着竟是闭上了眼睛,摆出了一副引颈就戮的模样出来。
邓老三叹道:“先生何必如此……”
他正想再劝一番,忽地听得身后推门声响起,一人裹着寒风,大踏步地走进屋内。
“舍生取义,慷慨赴死,卓先生果然让人敬佩!然则义分大,卓先生为何弃大义而就义?难不成就不怕别人日后耻笑?”这人一进门,就吼了这么一嗓子,显见是在门外听到了二人先前的谈话,“死亦有轻重,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先生今日赴死,避重就轻,又是何道理?”
邓老三一听来人的声音,再回头一看对方那雄壮的高大身影,哪里还不知道是谁来了,连忙拱手道:“大人!”
来人正是常浩。
话先前常浩因为触景生情,重新化身愤怒青年,在刺史府内自己的住处,对着潘家五虎很是发了一通牢骚。
他不过是有感而发,不想这番牢骚听到他人耳中,却是另有一番滋味,直把他当成了忧国忧民志向远大的不出世大贤。
也因此,非但是潘家五虎因此对他更加崇拜,就连那躲在暗处,原本打算刺杀于他的邓老三,也是被深深地打动了。
邓老三是个很简单的人,他本就对自己原先的主子竟然勾结倭寇而心怀不满,此时又觉得相比较之下,这位常浩常钦差简直就是圣人一般的人物,这眼光这志向,比之那位平日时满口仁义道德,如今却不择手段做出这许多不仁不义之事的殿下,不知要高出了多少。
心情激荡之下,邓老三只觉得自己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对自己曾经的一切即羞且耻,于是便下定决心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从暗处冲了出来,对着常浩纳头便拜,并在之后供出了自己知道的一切,希望能借此来避免让那位殿下真个得逞,使郯城真个落入了倭寇之手,非但害了郯城满城百姓的性命,也害了眼前的这位大贤。
常浩哪里能想到自己随便抒发了几句心中的郁闷,竟然也能引得他人弃暗投明,一开始也是心中疑惑万分,不过在弄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之后,常浩自然是喜出望外。
什么叫铁鞋踏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是了啊!
当下常浩也不迟疑,立即带着潘家五虎和邓老三等人赶到了归义营,召集新军人手,然后着邓老三引路,来城西的秘密据捉拿卓先生等人。
能在出征之前将城内的宵之辈一网打尽,非但可以大大提升民心士气,也能让自己在前线作战之时无后顾之忧,常浩当然不会错失这个良机。
邓老三和卓先生相识已久,知道那卓先生颇有才华,又知道其之所以**于贼,也是事出有因,其人本身亦常怀报国报民之心,于是在路上又向常浩推荐了此人,言道此人胸中有乾坤,若能收服,可为大人一大臂助云云。
常浩虽然对此将信将疑,但邓老三这才投靠过来,对那卓先生又如此推崇,他不想拂了对方的面子,于是便满口答应下来,让邓老三去劝此人。
于是便有了先前邓老三劝卓先生的一幕情形。
期间常浩已经带人将盘踞在此处的贼人一网成擒,但这只是贼人的其中一处据而已,此外在城内贼人还有其他三处据,他急着找邓老三带路去扫荡剩余的贼人,却见邓老三去劝那位据是大才的卓先生迟迟未归,于是便亲自找上门去查看情况,结果便在门外听到了两人后半截的对话。
这一听之下,常浩虽然不知道这卓先生是不是真的大才,不过因为其人的忠义,却是对其颇有好感,后来听到对方竟然求死,心中不忍,于是便推门而入,大声喝问。
“以先生的大才,若是肯辅佐于我,来日便是想要青史留名,亦非不无可能!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