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2月19日那天蒋介石、周恩来给烈士提挽联的记述后,特别提出其父亲与空战英雄李桂丹在“二一八”空战前的一段交往:
我之所以对“2。18”空战和李桂丹烈士特别萦怀,乃因为李桂丹与我父亲同为中央军校(黄埔军校)第九期同学,且在“2。18”空战前的两个星期,李桂丹带领几个空军同学到兰州去接收一批从苏联运到兰州的单翼小型战斗机,当时我父亲在兰州控星墩机场任机枪连连长,执行机场的守卫任务。闻李桂丹等到兰州,家父便做东邀约了一批在兰州的军校同学为李桂丹接风和送行,并照相留念。
董老师看了这篇文章后,感慨地说:“刘老师,这资料太珍贵了。谢谢您了!”
古三皇人在发出有关璇宫饭店停业的帖子中,附了一张宣传照,照片上记录了“1961年9月19日,英国著名元帅蒙哥马利下榻饭店并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的情景。
董老师看到这张照看后,立即跟帖:“呵呵,真是有心人。那张毛泽东与蒙哥马利的照片,珍贵!”
还有,去年11月3日,董老师与作家加诗人的欣儿一起走进长堤街,感受那儿的市井生活气息——丰富物质而生活闲杂的气息。
记者型的董玉梅
说董老师记者型,一是她有记者一样的敏感。3月15日傍晚,我和王学长在弥漫着早春寒气的汉口火车站广场,接来一位珍贵的客人——一位抢救抗日战争历史的作家,人民网(日本版)日本问题专家,他就是方军。方军曾出过两本书,一本是我认识的日本鬼子,另一本是最后一批人。方军这次来汉,是专程采访王学长的父亲——一位曾经参加地淞沪会战,为周恩来、陈诚站过岗,三次护送过日本俘虏,现年92岁的国民党老兵。
我将这一信息在论坛上披露后,董老师立即认为,这国民党老兵,也正是她要采访的人,她要从他那儿得到一些资料,来佐证某些历史事实,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从志书史册上更真实反映历史。就这样,董老师便多次与我和王学长联系,待她从山西出差回来后,要采访这位国民党老兵,用录像的方式记录下他对抗日战争的回忆。
说董老师记者型,二是她有记者一样的装束。抗日战争胜利60多年了,经历过1931年至1945年抗日的中国老兵、战争受害者、战争目击者已经少之又少了。现在,他们的人数占曾经的抗战地区人口的万分之一。我应该去记录他们,反映他们,抱着这个目的,董老师采访了王老。我为了争取与董老师有第二次见面的机会,早早地便在王老家中迎接董老师等一行人的到来。
董老师来了,同行的还有武汉电视台的侯红志老师和另一名记者。董老师第一个进门,满面春风地与我握手,并将我介绍给侯老师。侯老师拉着我的手,哈哈大笑:“我想就是你!可董老师说你姓王,使我犯迷糊了。”
再看董老师的一身打扮,不是在“名家讲坛”上学者的打扮;也不是在办公室里,穿职业装的打扮;而活脱脱是一名摄影记者的打扮。头戴一顶挡阳帽,鼻梁上衬着一付近视眼镜;上身着一浅灰色的春装,下穿一漂白过的蓝牛仔裤,脚蹬一双运动鞋。外加一炮筒式的照相机。董老师的这一朴实、简洁、大方的着装,更增加了王老对董老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实情毫不保留倾诉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素材。
说董老师记者型,三是她有记者一样的执着。我与董老师没说上两句话,侯老师他们已安放好摄像机,于是采访工作开始了。
王老的记忆力特强。从他的出生、成长、当兵说起,一直讲到淞沪会战,讲到武汉会战,讲到遣送日本俘虏。
王老说:“那时,冼星海先生天天到我们的连队来,教我们唱歌,教我们指挥,教我们欧洲的音乐历史。和我们一起吃饭,喝茶。这个‘老广’,他的音容笑貌我至今可以形象地描绘出来。从1938年到1939年底,我们连队里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接着,王老引吭高歌军民合作歌:
嗨嗬嗨——,我们军民要合作。
嗨嗬嗨——,我们军民要合作。
你在前面打,我在后面帮!
挖战壕,送子弹,抬伤兵,送茶饭,我们有的是血和汗!
大家同心合力干哪嗬嗨——,嗨嗬嗨——,嗨嗬嗨——!
赶不走那鬼子心不甘哪嗬嗨——。
采访的气氛十分活跃且和谐,董老师很执着地询问王老关于武汉遭遇日本飞机轰炸的细节,询问王老关于陈诚指挥作战及生活中的细节,询问关于蛇山表烈祠的细节王老一一作答,应该说,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采访。
女人味的董玉梅
董老师大概有四个博客:乐活中国的博客很少上了;另外两个,一个是搜狐,一个是敏思的博客;还有一个是新浪刚建的博客。啊,还正在建立一个播客。
当你打开董老师的博客时,看到她谈生活,谈家事,谈丈夫,谈孩子的那些文字时,扑面而来的似乎有一股浓烈的女人味,一股带着异性芬芳特有的女人味。
在中奖彩票一文中,讲到先生出差,临走交给她一个重要的任务,买彩票,体育彩票。怎么买呢?
“先生交我一纸条,6组数字,一组复式,5组单注。”她将彩票连同先生预先写的纸条放在桌上。结果,先生回家后,找不到彩票了,先生叹了口气:
“我就知道你没买。别哄我了。
“什么?我没买?我还做了梦呢。”
先生一下从沙发上坐了起来:“什么梦?”
“由彩票而起的鸡生蛋,蛋生鸡,中奖中奖再中奖呀。”
她在博客中写了女儿的抓周,女儿的爱心,女儿的画瘾、女儿的谎言等,篇篇反映了母亲的爱女之心。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当她得知女儿在学校挨打后,恨不得教女儿用以牙还牙的方法去打欺侮她的同学。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哎,真是大作家,小女人。
生活中女人,就应该是像董老师博客中的这样,不然的话,还有什么生活的情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