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元咺已经拥立公子瑕为国君,修缮城池,加强防备,出入都进行严格检查。卫成公担心回国后,元咺会派兵抵抗,于是秘密地和宁俞商量对策。宁俞回答说:“我听说周歂和冶廑之前曾经为了支持公子瑕而想要成为卫国的高官,但是没有成功,内心充满怨望。我们可以把他们当成卫国的内部支持者。我认识一位名叫孔达的人,他是宋国忠臣孔父的后代,非常聪明智慧,而且周歂和冶廑也认识孔父。如果我们让孔达去执行国君的命令,让他们两个成为高官,让他们杀死元咺,其他人就不足为惧了。”卫侯说:“你为我秘密地去联系他们。如果事情成功,卿的地位是不会吝啬给予的。”于是宁俞派他的心腹之人四处散布消息:“卫侯虽然得到了宽恕,但无脸回国,准备前往楚国寻求庇护。”接着,宁俞拿着卫侯的手书交给孔达作为信物,让他私下结交周歂、冶廑二人,就如此这般地操作。周歂和冶廑商量后说:“元咺每晚必亲自巡视城池,我们可以设下伏兵,藏在城池内部的隐蔽位置,突然发起袭击,然后杀入宫中,杀死公子瑕,清除宫殿中的敌人,最后迎接卫侯回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获得最大的功劳。”两家各自约定家丁,做好埋伏的准备。
在黄昏时分,元咺巡视到了东门,突然看到周歂和冶廑一起前来迎接他。元咺惊讶地问道:“你们两个为什么在这里?”周歂回答说:“外面传言说我们国君已经进入卫国境内,应该在这里等候。大人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元咺吃了一惊,说:“这种说法从哪里传来的?”冶廑说:“我们听说宁俞大人有人进入城池,约请官员们前来迎接,大人该如何处置?”元咺说:“这是乱传的言论,不可相信。而且现在国家权力已经稳定,又何必迎接之前的国君呢?”周歂说:“大人是正卿之位,应该洞察万里之情。这样重要的事情,竟然还不知道,真是太可怕了!”冶廑立刻抓住了元咺的双手。元咺急着想要挣扎,周歂拔出佩刀,大喝一声,从头顶上劈下去,去了他半个天灵盖。伏兵一齐起来,左右两边的人一时间都惊慌逃走。周歂、冶廑带领家丁,沿途大声呼叫:“卫侯带领齐、鲁之兵,现在已经在城外集合!你们的百姓各自应该安居,不得惊扰!”百姓们纷纷闭门不出,官府里的官员们也都半信半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个都坐在那里等待消息。周歂、冶廑两人杀入宫中。当时公子适正在和弟弟子仪在宫中喝酒,听到外面有兵变,子仪拔出剑来,出宫去打探消息。正好遇到周歂,也被杀死了。他们寻找公子适,但却找不到。宫里乱了一夜,直到天亮,才知道公子适已经投井自杀了。周歂、冶廑把卫侯的手书贴在朝堂上,召集了所有的官员,迎接卫成公进城重新登位。后人评论宁武子,能够忍辱负重,设法让卫成公重新上台,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然而,如果在这个时候,他能劝说卫成公把国家让给子瑕,子瑕知道卫君要回来,可能就不会派兵抵抗,或者退居臣子之位,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吗?但他却引导周歂、冶廑进行袭取之事,导致了弑君逆伦,亲人相残。虽然卫成公的过失很轻,但武子的罪过也不能算小啊!有一首诗感叹道:“前驱一矢正含冤,又迫新君赴井泉。终始贪残无谏阻,千秋空说宁俞贤。”
卫成公复位之后,选定了一个日子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他没有忘记之前的约定,封赏了周歂和冶廑,并且让他们穿上卿服,陪同自己一起祭祀太庙。在那天的五更时分,周歂先上了车,准备前往太庙。当他即将到达庙门时,突然眼睛翻白,大喊:“周歂,你这个小人,蛇豕一样的奸贼!我父子忠诚为国,你却为了卿位荣华,害我性命。我父子含冤九泉,你却穿着盛装来陪祭,真是快活啊!我要带你去见太叔和子瑕,看你还能有什么话说?我就是上大夫元咺!”说完这些话后,周歂的九窍开始流血,最后僵死在车中。冶廑随后赶到,看到这一幕非常吃惊,急忙脱下卿服,借口身体不适就返回了。卫成公来到太庙,改命宁俞、孔达陪同祭祀。回到朝廷时,冶廑的辞职书已经送到。卫侯知道周歂死得奇怪,于是就没有勉强冶廑接受爵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冶廑也去世了。可怜的周歂和冶廑,他们只是贪图卿职,干了这样不道德的事情,却没有享受到一天的荣华富贵,只留下了千年的耻辱和唾骂,真是太愚蠢了!卫侯因为宁俞有保护之功,想任命他为上卿。但宁俞推辞给了孔达。于是卫侯任命孔达为上卿,宁俞为亚卿。孔达为卫侯出谋划策,将元咺、子瑕的死因全都推到已经死去的周歂、冶廑两人身上,并派使者去向晋侯道歉。晋侯也不再追究。
当时是周襄王的十二年,晋国已经休养生息了一年多。有一天,文公坐在朝堂上,对群臣说:“郑国对我们的不敬之仇还没有报复,现在又背叛了晋国的盟约。我想要联合其他诸侯一起来问罪,你们怎么看?”先轸说:“诸侯已经多次出征了。现在再为了郑国的问题出兵征战,不是稳定国内的好办法。况且我们的军队士气高涨,士兵们都在遵守命令,为什么要去外面寻求帮助呢?”晋文公说:“秦国的国君在临行前有约定,一定会和我们一起行动。”先轸回答说:“郑国是中原的交通要道,所以齐桓公想要称霸天下,总是争夺郑国的土地。现在如果让秦国一起进攻,秦国一定会争夺这块土地,不如只用我们国家的军队。”晋文公说:“郑国离晋国近,离秦国远,秦国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于是派人带着军队的约定去通知秦国,约定在九月上旬,一起在郑国的境内集合。晋文公在出发前,让公子兰跟随。公子兰是郑国国君郑伯捷的庶出弟弟,之前曾经逃到晋国,并在晋国担任大夫。晋文公即位后,公子兰尽忠职守,非常谨慎,因此晋文公很信任他。这次出行,晋文公主要是想利用公子兰作为向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