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受降城打得热火朝天,还在大斤山前线的郑言庆和陈远此时已经急得上火了。
二人之前不是不知道俟利伐的军队已经向西转移,但受限于胜州来来往往的军队和官员,他们也不能明着离开大斤山。
这一耽搁,就给了俟利伐间隙,让大同陷入了危难之中。
当李子孝的求援信送到大斤山之后,陈远和郑言庆都懵了,二人没想到俟利伐会这么疯狂。冒着覆灭的危险去攻打大同,就是成功了又能怎么样。两人倒是忘了俟利伐对大同物资的垂涎。
但此事已经如此,再讨论原因、责任都是无用。二人担心光凭大同现在的力量,是挡不住有上万精锐突厥大军的俟利伐的。大同的四面都是战事,都管不了大同的生死,现在能救大同的,只剩下他们这一支部队。
但茫茫阴山,要想成功救援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从受降城到大斤山前线,距离接近三百五十里(今三百八十里),沿途尽是崇山峻岭,密林峡谷,很是难走。郑言庆等人想尽快赶往受降城只能沿着阴山、大斤山南侧一路向西。
但大斤山前前后后都是眼睛盯着。
陈远和郑言庆商议,由陈远、严孝武率领原大同军所部一千余人从最近的阴山南侧出发,直趋受降城,增援当地的防御部队。而张文远则率领榆林军铁骑以巡逻的名义出大斤山,一路向西,在阴山以北昼夜兼程,直趋稒阳旧塞,好一举堵住南下的突厥军的归路。
而郑言庆所部的金河军和榆林军的步兵,则被郑言庆以大张旗鼓、多出少进之计,阴遣出数千余人。郑言庆以大将蔡知运为主将,密从阴山山间小径一路西进,为第二拨援军。
各部援军目的地都是受降城。大同城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无论明暗的救援军队,此时皆甩开膀子,一路驰奔。这个时候终于显示出黄明远训练各军长途奔袭能力的前瞻性了。不是那一波大跑步运动,这三百多里山路怎么赶回去。
严孝武下令所部千余人步兵,丢弃一切不必要的物资,轻装前进,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大军就是跑死,头也得倒在向着受降城的方向。这支军队一路上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一昼夜奔袭竟达一百五十余里地。
身为步兵,前后三百五十里的道路,两昼夜多的时间就走完了,检查难以想象,这群疲惫不堪却仍然斗志昂扬的大军如神兵天降的出现在突厥人的身后。
而张文远所部,为了避开突厥人的侦骑,则绕了一个圈,向西而进。
大军快到受降城附近,张文远部的侦骑侦知,原来,俟利伐为了避免跟都蓝可汗犯同样的错误,防止隋军突袭而导致全军物资丢失匮乏,便将所有的老弱病残等部众和牛羊、粮草辎重等物资都聚集起来,放在了受降城东北部的稒阳塞(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附近)。
稒阳塞属于古稒阳县地,地处阴山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