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的日子。
虽然唐婉之前跟班里每一个学生都叮嘱了返校记得来,不过今天一共也只来了11个学生。
各班各年级组的班主任们公布了考试成绩之后,巩立国又在操场上给学生们开了个校会,也没说什么,就是些暑假的安全问题,例如假期学生不许去洗野澡啊,外出时要注意自身和交通安全啊等等。
总之都是些片汤话,学生们听不听是一回事,作为学校来说肯定是要交代清楚的,一是职责所在,二是以防万一。
开完校会,九点多,学校放学,学生和老师们也算是正式迎来了暑假。
办公室里,其他老师都已经走了,唐婉坐在那托着下巴发呆,张东明趴桌子上不知道在写什么。
张东明停下手里的笔:“不走了?”
唐婉回过神,轻轻叹了口气,没精打采道:“回去也没事。”
张东明起身笑道:“走,领你去干点有意思的事。”
“什么?”
“走了你就知道了。”
张东明拿上他刚写完的那张纸,拉着唐婉出了办公室。
今天是集市,十点来钟正是人多的时候,一路上骑着摩托车、开着三轮四轮车,赶着驴车马车的一个接一个。
十来分钟,张东明和唐婉到了街上一家复印社,昨天张东明已经来这问过了,这家复印社能复印彩纸广告单。
这时刚好没人,张东明花40块钱复印了800张广告单。
集市门口。
“特大喜讯:收蘑菇!收蘑菇!高价收蘑菇啦……”
“特大喜讯:收蘑菇!收蘑菇!高价收蘑菇啦……”
拥挤喧闹的人群中,张东明抱着厚厚的传单,一边大声吆喝着,一边给来往的人们发着广告单。
唐婉的话,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有点放不开,只是闷头发传单也不说话,不过后来可能是受到周围热闹的人们感染了吧,也可能心里压抑的情绪需要释放吧,总之是突然就放开了,看着比张东明还来劲儿。
过程中,除了一些熟人,俩人还遇到了刚好来赶集的孙淑芬。
孙淑芬对这俩孩子真是有点哭笑不得,收蘑菇也就算了,咱消消停停的,可堂堂的中学老师,竟然跑集市门口来发传单来了。
然后小婉这孩子也是,一个大姑娘,平时也挺文静的,怎么也跟着瞎掺和,看来回去得好好说说这俩孩子了。
一个多小时,俩人发完了广告单。
“咋样?”张东明问。
“还行。”唐婉说。
俩人相视一笑,一个抱着西瓜、一个拎着二斤桃慢慢消失在人群中。
吃了午饭,差不多一点半的时候,张东明和唐婉出门了。
俩人到店门口,发现已经有一个大婶在这等着了,这人张东明还认识,就是之前他打听蘑菇情况的那个胖大婶。
“婶,今个又卖蘑菇来了。”
“你不是那天那个……”
“是,上午就是我在集市发的广告单,快进来吧。”
拿钥匙开了店门,张东明和唐婉帮着这胖大婶把蘑菇都拿进来,估摸着得有二三十斤。
“传单婶看到了吧,我这收黄蘑和红蘑,就现在的市场价,黄蘑今年鲜的10块钱一斤,干蘑不分去年和前年都是0,红蘑的话,今年的15,干蘑也是一律0。”
蘑菇这东西张东明本身是一点也不懂,不过既然刘川公司那边没什么问题,他这边也没啥可顾虑的,管他哪年的干蘑,照单全收便是。
至于价格方面,因为刘川公司那边给的基本价很高,他开始是打算在北山乡这边蘑菇的市场价上面往上提个一块两块来着。
不过这样一来会打破市场平衡,二来现在北山乡的蘑菇是严重滞销的情况,三来他现在基本属于垄断式收够,他完全没必要通过抬价的方式来获取市场竞争力。
当然,这种情况下他其实可以进一步压低收够价格,不过那样太不厚道了,况且以刘川公司那边给的基本价来说利润已经足够大了,没必要那么贪得无厌。
“婶,你这黄蘑鲜的14斤,干的5斤。红蘑鲜的8斤,干的6斤。”给这位胖大婶秤完蘑菇,张东明起身刚想算下多少钱,唐婉道:“一共540。”
张东明笑了笑,还是用计算器算了下,确实是540。
这些蘑菇大概有多少斤胖大婶心里是有数的,不过听到能卖这些钱还是高兴的不得了,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她每次来回骑自四十多里的自行车来集市一共也卖不了几斤,这一下子都卖出去了。
“那个,大兄弟,你这不去毛去土了啊?”这位胖大婶还是很实诚。
“不用,也没多少。”张东明把钱递给胖大婶:“婶,你数数。”
胖大婶仔细数了两遍,又一张一张地看了好几遍钱是不是假的才乐呵呵道:“正好,正好。”说着,这位胖大婶侧过身,半解开裤袋把五张百号放进了内裤兜里,然后小心地拉上拉锁。
唐婉看到这一幕有点不好意思,脸都红了,张东明则是见怪不怪。
胖大婶整理好衣服,准备走了,问道:“大兄弟,你这每天都开门吧,俺家里还有蘑菇呢,明个再过来。”
张东明笑道:“都开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下午两点到四点。”
这位胖大婶刚走,店里就又来了俩大婶,其实也不能叫大婶,看着有点老,估计也就三十来岁。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