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仲率领部队大肆冲锋,追逐敌人,军刀呼啸,砍瓜切菜,锋芒所至,清军铁骑,非死即伤。
形势就这样好转,毛仲以为,大局可以逆转,艰难困苦的战斗还可以取得胜利了。
不料,忽然在清军的西南堡垒侧翼,冲出了一大队清军骑兵,朝着李黑风所部杀来。那里的清军,显然非同一般。军旗林立,铁骑如云,蓝色和白色的军装,整齐划一,蔚为大观,因为骑兵快速移动,形成了壮观的云团形状,将整个地平线都翻卷起来。
毛仲知道,敌人还有一支生力军,居然隐藏得这样深,在关键时刻冒了出来,而明朝的京城大军,却死一样寂静,呆呆地在城上当木头。
怎么办?怎么办?
毛仲身边的好多官兵,都发现了西南地区堡垒群附近的新锐敌军,都焦躁地看着毛仲。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步枪子弹已经打光了,只有死命拼搏。
毛仲再也顾不得那么多,大吼大叫,催促官兵死战,追逐着败退的敌军砍杀。
于是,在北京城西南地带的旷野里,在城头上冷静地观赏的明朝官员和士兵百姓的眼里,出现了一个奇观。一股明军骑兵,疯狂地冲锋着,将对面的清军撵得鸡飞狗跳,狼狈逃窜,其他各部清军,也开始动摇,向着南面溃退,其他几股明军骑兵的浪潮,也逐渐汹涌澎湃起来,向着南面追逐,在明军的背后,奇怪地又涌来了一大片清军骑兵,飞速地向着明军杀来,气势汹汹。
“谁败了?”大明兵部尚书陈新甲都看傻了眼儿。
“是啊,谁败了?”王承恩,熊文灿,温体仁等也莫名其妙。
“杀!杀!”毛仲呼喊着,冲锋着,震撼了亲信部队,数十特战训练过的士兵,凶神恶煞,前赴后继,将清军阻挡者杀得晕头转向,死伤惨重。他们穿着轻捷的皮软甲,以长大兵器对抗敌人,动不动就窜上敌人的马背上乱砍乱杀,弹跳能力之强,让所有的明军官兵叹为观止。
毛仲杀得兴起,一连劈死了十一个敌军。血,将他的脸上图谋成了古怪可怕的造型。
噗!一个敌军刚抡起大刀,笨重沉着的大刀要阻挡毛仲的单刀,原本轻而易举,可是,毛仲根本不假思索,顺势一旋,刀片就飞到了敌军的咽喉处,他的大刀一沉,被毛仲夺了。
毛仲其实不喜欢以刀劈砍,而是以刀为暗器,胡扔乱戳,结果,在追逐之中,效力惊人。
清军被毛仲等一阵猛攻,惊慌失措,彻底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向着南面没命地逃窜了。
战场上,形成了罕见的格局。清军往南面败,明军尾随追捕,又有大批清军在后面猛追,一直追出了五六里地,追过了北京城很远,看得城上的官员百姓,一个个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
到处都是死伤,到处都是激战,北京城外,成为殊死搏斗的人间地狱。
很多年以后,曾经观战的老百姓们,还能津津有味地回忆起那一场战斗的精彩,“简直是,简直是,太好看了!”
南线清军大败,死伤极多,最多的情况,是其人马混杂,互相践踏造成的,蚂蚁群一样地滚来卷去,能够全身而退的实在寥寥无几。
毛仲追着追着,发现部队已经非常稀少了。后面,则有激烈的撕杀声,已经,他回马而战:“诸位儿郎!兄弟!为了大明,杀呀!”
虽然明军人马不多,可是,听到这话以后,所有的官兵都振奋起来,“为了大明,杀呀!”此起彼伏的声音,在旷野里回荡。毛仲回军时,发现清军人数,远没有想象得那样多,不管怎么,他已经不再惧怕了,清军两部,已经被击溃一部,现在只要专心致志对付北面追来的敌军,就算败了,也不致于全军覆没。
谁也没有想到,毛仲随后呼喊一声,不过是招集部下反击北线清军,却迅速走红,成为明军官兵最熟悉最给力的一句话。
“为了大明,杀!”
明军六百多骑兵,迅速从各处赶来,汇集在毛仲的周围,向着北边面反击。
其实,已经有部分明军和清军追逐部队接触战斗,战场,一开始就在混乱中进行了。
“将军,将军,那是清军主将的大旗!”有人发现了奥妙。立刻向毛仲汇报。
果然,就在前面五六百米的地方,有一片军旗,应该是清军主将的位置。因为,铁甲骑兵的人数特别密集。形势根本不对。
两军战斗在一起,难分难解。就算看见了清军主将位置,毛仲心急如焚,也没有资本突击敌人的要害,毕竟,子弹打光了,*也扔完了,完全凭借着冷兵器作战,靠的人力优势。
清军骑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