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第二天就带着妻儿和几个护卫低调地到城中闲逛。
他就是要摆出不慌不忙的姿态,让暗中的人疑神疑鬼。
说到江南,北地人第一反应是鱼米之乡。
七郎看到城中有座两层高的食肆热火朝天,知道这家店菜品一定不错。
然而这家店没有水晶白切狗,是卖鱼鲜的。
“鱼脍、蒸鱼、鱼丸都有!全是一早从海州运来的,客人想吃什么?”肩上披着布巾的店小乙热情地招呼。
海州就是后世的连云港,河海相连、水产丰富。
七郎问了问有哪些鱼,报了一桌的菜名……他是出过海的人,对吃鱼最在行。
小乙见他们人不多,其中三个还是小娃娃,善意劝道:“我们的菜分量足,郎君点得多了,吃不完会浪费。”
七郎笑道:“无妨,说不定有客人来。”
他掐指一算,今日会有收获~~
小乙恍然,原来是约了客人啊!
三个垂髫小儿乖巧地坐在桌子边,大眼睛顾盼生辉。
他们汇集了董月明和七郎的优点,长得俊俏可爱,让附近的人不由得多看两眼。
不一会儿,小乙上菜了。
最先上的却不是最有名的鱼脍,而是雪白的鱼丸。
十二枚一份,整整三份。丸子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的,表皮皱皱的,用筷子戳一戳,坚实而有弹性。
七郎夹了一颗喂正儿,豪气地说:“跟着爹爹走遍南北、吃遍南北!”
小孩子们高兴地拍着小手:“吃遍南北!”
他们不知道“南北”是什么,但只要跟在爹娘身边,在哪里都是幸福的。
鱼丸只是开头,接下来陆续上鱼脍、蒸鱼、鱼肠煎蛋、鲜鱼面……
唐人喜时鱼脍,杜甫《丽人行》“水精之盘行素鳞”,描写晶莹剔透的生鱼片盛在水晶盆中,相得益彰。
如今食肆里盛鱼脍的是白瓷碟,每一片鱼片都能透光,可见厨子的刀工。
“脍,春用葱,秋用芥。”,鱼碟旁还放着捣碎的葱姜调料碟。
董月明知道七郎最不爱吃生鱼片,说是有看不见的虫子。
如今看他点了几样鱼脍,也在猜测会不会有客人来。
七郎这神棍,这一回算得准吗?
他们先吃蒸鱼,没过一会儿,真有两个商人模样的人进来,一脸惊喜地说:“赵大人,果然是你!昨日听人说您到了扬州,我们还不敢相信!”
七郎筷子一顿……上赶着喊“爹”?
这两个人也有意思,说话时故意带着辽东口音,大声说:“我们从辽东来,居然在这里见到大人!还请大人赏脸,这一顿让我们请!”
话中热情,眼神却是急切和恳求。
七郎认出其中一人是常跟着李敬业的随从,微笑:“是你们!真是巧了,坐吧!”
两人在下首坐下,斜签着身子,只坐半边屁股,态度很是恭敬。
周围的人听了两句,知道是“他乡遇故知”,也不在意。
如今每年都有辽东大海船来往江东,不稀奇。
那位赵大人,难道就是赵大使?
果然不愧是圆真大师的师弟,长得好相貌。
店小乙见又有客人到了,把剩下的菜一一端上来,摆满了一张大桌。
七郎笑着招呼:“你们这些日子辛苦了吧?先吃饭。”
李家仆从把自家郎君弄丢了,又不敢大张旗鼓地寻找……怕家里得到消息会怪责。
跑路又不敢,像他们这种世仆,都有家人在长安。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