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秋风吹着地上的尘土、落叶、鸡毛打个旋儿,又撞在柳木门扇上,弄出一阵吱吱嘎嘎的响声。
这天也凉得太快了,明明前两天还要摇扇子到半夜呢。程平拢一拢袍子,推开门,进了院子,便听到婶母赵氏正在“谆谆善诱”着。
“阿姜你还年轻,何苦在这里守着?你又不是阿平生母,他纵便真有一日为官做宰了,请封的也是我那短命的二嫂。你啊,还不如再嫁,做正头夫妻去!兴许还能再养个小郎君,从此便终身有靠了。我与你说过的那张郎,家里有……”
程平揉揉鼻子,这利害关系掰扯的……婶母不穿越到春秋战国当个纵横家,简直屈才了。
“咳,咳!”程平撩帘子进屋。
赵氏面上讪讪的,姜氏早已站起来,一边拿掸子给程平掸尘,一边笑问,“六郎考得可好?”
古今中外一理:出了考场,家里人第一个问题都是“考得好不好?”
姜氏又祭出经典家长第二问:“题目可都会吗?”
程平失笑,一边回答“还好”,一边又与赵氏叉手做礼。
赵氏略显尴尬,赔笑道:“阿平这回一定能——那什么——什么宫什么桂的。”
程平眯起笑眼,“那就借婶婶吉言了。”
过了刚才的尴尬劲儿,赵氏仔细打量程平。戴着崭新的幞头,身穿一袭桂布士子白袍,他本就生得白净,这么一打扮,越发显得出众了,全不似田舍汉家的小儿郎们。
想到这桂布的价钱,赵氏嘬起牙花子,嘴上却违心地称赞:“阿平这袍子穿得可真好。”
一听就知道赵氏心里的弯弯绕绕,姜氏笑道:“出门不比在家里,做套新袍服,免得出去被人看低了去。”
赵氏点头:“很是,很是。”
看这做派,必是还有什么话说。程平盘膝坐在榻上,端起碗,喝一口菊花饮子,微笑着等赵氏开口。
“阿平啊,你对自己的亲事可有个什么章程吗?”赵氏叹口气,“按说这种事不该跟你小郎君家说,可谁让二兄二嫂都去了呢?”
程平很配合地肃穆着脸,点点头。
吸取刚才被程平“偷听”的教训,赵氏看看窗户,压低嗓子,“这亲事上头,你可不能尽听你伯父伯母的。你伯父倒是一心为公,可也禁不住娘子唠叨。邱氏那点子想头儿谁不知道?”赵氏撇嘴,“她那娘家侄女,一个个五短身材,不比磨盘高多少,怎么配得上我们阿平这样十分的人才?”
程平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身板,嗯,十分的人才……
“我们老赵家就不同!小娘子们都跟花朵儿一样。你不是见过阿香阿圆吗?”
程平岂能评价亲戚家的小娘子,握拳在嘴边,轻咳一声。
赵氏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我们自家人,有什么不好说的?你就说你看上哪个表妹了?”
这是要立逼着定个人选、明天就订婚的节奏吗?
姜氏赶紧解围,“三娘莫要问六郎了,这事他又做不得主。”又有意识地祸水东引,“这事啊,还得看家主的。”
“阿平在大伯面前一向有脸面,若是他自家开口,大伯也要掂量一下。”
原来赵氏是这么个打算!程平本来觉得婶母适合当个纵横家,如今看来,对兵法也很擅长嘛,打得一手釜底抽薪、借刀杀人、以逸待劳的好牌。
把一壶菊花饮子都喝光,赵氏终于走了。程平与姜氏相视露出无奈的微笑。
姜氏轻叹,“事情到今天这步田地,终是怪我。当日若不是我撺掇娘子,用你替了小郎君……”
程平笑着安慰庶母,“这事怎么怪得阿姨?①再说我对现在的身份,喜欢得紧。”
十四年前,程平和她双胞胎弟弟才过一岁生日。其父程知之病重,为照顾他,搞得人困马乏,孩子就顾不大上,一个不小心,程平的弟弟——真正的六郎着了风寒,没救回来。
那壁厢躺着一个危重病人,这边儿子又没了,更兼外面大嫂、弟妇、族人虎视眈眈,盯着家里这点薄产,程平的母亲周氏忍不住便要放声,被姜氏一把捂住,“娘子,可不能说是小郎君去了!”
周氏只是软,不是傻,立刻反应过来,若是丈夫没了,儿子也没了,这家根本守不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