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禁军军制,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都是闲职,备位而已,除非有权管勾宣威军的特旨,即代理指挥使。徐平可不想延续这种传统,他要用这些官员把这支军队的组织和指挥体系建立起来,这才是调两位进士出身的武将来的用意。
喜欢用文臣出身的将领,是赵祯跟真宗和太宗不同的地方。真宗的时候,不但不喜欢文臣将领,就连武将读书他也是反对的。一旦有武将上奏章用语文雅了一点,他会专门告诫不要这样做,武将就是要粗俗,不要跟文臣搅和到一起。说到底,还是对军队定位的不同,真宗太宗会故意挑起文武争端,异论相搅,利于皇帝控制。
看完军营,到了帅帐,众人分宾主落座。
徐平吩咐了取了纸笔来,铺在桌子上,对张亢和景泰道:“我们在地方为官,有幕曹官辅佐。所谓幕曹,本来是军中所设,本朝收藩镇之兵,幕曹留在了地方,禁军却从此没了僚佐官员。从大的来说,汉太祖与项羽争雄天下,萧何保证足粮足兵,他便是汉太祖军中的僚佐之长,所以功臣排第一。小的来说,蜀汉照烈帝荆州奋起,以诸葛武侯为军师中郎将,同样是幕僚之长。一军征战,主将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皆管,僚佐官员至关重要。”
张亢性格豪放不羁,听了笑道:“谏议是要我们做军中僚佐,而不是统兵官?那这副都指挥和都虞侯的官位便就不伦不类了,岂不让人非议?”
“军中设僚佐官员,军制远追秦汉,便自宣威军起。一切初创,不要去计较官位的名字,等到立下军功,扬威异域,自然会名正言顺。现在宣威军中的僚佐官员,便只有你们两个人,这几个月里,要想好到底需要哪些职位,要多少人。等到来年武举开科,便用武进士来补这些官位。还不足的,便从落第进士中招人。”
用武举进士和文科进士中的落第举人做僚佐,而不是从军中直接选人,徐平是经过仔细考虑的。现在的文武之争,实际上背后有胡汉之争的影子,这也是真宗为什么特别在意武将的文化水平,让他们不要读诗书的原因。历史上范仲淹看重狄青,让他读《春秋》,背后其实有同样的用意。立国以来,禁军内部近亲繁殖得厉害,世兵世将,实际上很多人有沙陀族的背景,京城中沙陀族的祭神等等设施是一直存在的。除非是像狄青等人那种身世背景,不然从军中选出来的人,很可能因为文化观念等原因让徐平的措施推行不下去。
秦汉的时候,传统上对武将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文化,比如孙武,比如吴起,更不要说郭嘉、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同样是政治上的好手。就是军事统帅,不管是曹操和刘备这样的帝王,还是关羽、张辽、陆逊这样的大将,文化水平都不低。军事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能带兵打仗,一般也能治理地方。认为武将粗鄙无文,甚至可以不识字,是从晚唐五代兴起的风气,并不是汉族对军事将领的传统认识。
不过这种观念在军中由来以久,在禁军待得久了的人,多多少少都要受到影响。从军中挑人出来,他们对僚佐官员从心里就认为不重要,很难依靠他们变更军制。
徐平提起笔来,边说边写:“我先提几件僚佐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