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在英国全境上映了。
对于这部带着贝翠卡电影节最佳电影光环的作品来说,它有着一个还算不错的开画票房成绩。
《泰晤士报》电影板块的记者詹姆斯按照惯例, 需要把每周上映的具有潜力的电影都观看一遍, 然后才能有料可写。
他在首映周的周末走进了电影院打算观看《月球》, 说实话, 《月球》的开画成绩算是符合它的定位了。
在全英国境内900多家院线上映, 开画成绩达到300万,并且单馆破万, 这样的成绩都是亮眼的。
接下来,就要看它的这一周票房总数了,看看位于英国票房排行榜的第几位。
目前近期在电影院播放的其他电影有口碑不同凡响的《恐怖游轮》, 老一辈会很感兴趣的《年轻的维多利亚》,还有《道林格雷》等, 以上都是英国本土的电影, 还有好莱坞进口大片《守法公民》以及《变形金刚2》, 这些电影都正在热映。
与《月球》一前一后上映的分别是《守法公民》以及《恐怖游轮》, 前一周刚刚首映的有《变形金刚2》, 很显然,《月球》基本是在各类好莱坞大片以及本土片的夹击下艰难上映的。
不过《月球》的开画成绩不错,应该不至于被夹击得太惨烈。
詹姆斯走进了一家电影院, 虽然周二是传统院线的打折日,但是他只有周末才有空去看电影。
电影院门口, 排队买票的人还不少, 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冲着《变形金刚2》、《守法公民》这样的好莱坞大片去看的, 当然也不乏来看《恐怖游轮》这样的cult片爱好者。
詹姆斯买了一张《月球》的票子, 在选座位的时候,明显和《变形金刚2》这样连座位都只能选择边边角角的大热门电影不同,《月球》的座位还是很宽松的。
显然,再好的口碑,在好莱坞大片的碾压下,也是需要让道的,这结结实实地证明了,在好莱坞模式的世界电影市场下,暂时还没有可以与好莱坞电影工业抗衡的。
詹姆斯没多想什么,而是走进了电影院。
在宽松的座位上,他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看着大荧幕,电影已经开场了。
开头,导演用一个交错的蒙太奇镜头花了5分钟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介绍了男主角的工作流程,又花了5分钟讲解基地的作用,10分钟后,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另詹姆斯感到神奇的是,导演一开始就用画面将观众的感情代入进去了。
影片讲述了男主角山姆在月球快3年了,还有两星期就可以回地球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了。
谁知紧接着他开车就出了事故。
他醒来时已经躺在医务室,电脑和他说着循规蹈矩的话。他自己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的不对劲。地球要求他必须休养身体且禁止他外出。越是禁止就越能勾起叛逆的兴趣。于是山姆用了些伎俩后还是去到外面。
于是,他发现了自己出事故的那辆车。于是,他在车里发现了受伤的自己……然后把那个受伤的另一个自己给顺便救了回去。
在基地里,两个山姆都觉得不自在,觉得存在两个自己这件事情不太能接受。不过理性的山姆还是逐渐猜测自己是克-隆人。
于是两人分头行动,最终发现了密室,里面躺着数量非常大的“自己”。
在破解了通讯信号的封锁后,受伤的山姆给地球的“家”打了一个电话,发现昨天看见的才几个月大的女儿,其实已经15岁,而那个孩子有自己的父亲,自己的记忆全是被植入的。
并且山姆发现了基地里很多被锁起来的视频,原来每一个“山姆”的使用周期就是三年,每次临近三年他们以为他们会回到地球见到老婆孩子,其实他们只是被焚毁了,然后新的“山姆”出来,继续循环。
于是两人开始讨论逃离月球的事情。最终寿命将近的山姆留在了毁坏的矿车里,把逃跑的机会给了新激活的健康的山姆。
在整个90分钟的视觉冲击力下,詹姆斯感觉到的是无尽的孤独和绝望、悲伤。
他心里的想法是:“这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可以啊,完全不像电影处女作。”
导演渲染氛围、情绪以及讲故事的能力堪称优秀,把一个悲伤的故事用悬疑的手法讲得方方正正、圆圆满满。
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他倒没有像别的观众那样表现得那么低落,但是他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个漂亮的票房成绩。
或者是以他的眼光,他认为这部电影的票房不会差。
因为这部科幻片具备了成为科幻经典的所有要素:沉重的精神内核、探讨的人伦问题、经得起推敲的设定、优秀的演技。
回到编辑部,他花了很多笔墨写了一大篇讨论这篇文章的影评,打算之后发在《泰晤士报》的电影板块里。
然后,他将影评交上去给主编审核,谁知道三两下就被主编给退了回来。
主编把詹姆斯喊了过去,质问道:“你发什么神经,你写那么长的影评,是打算花多少篇幅放在《月球》身上?”
詹姆斯如实回答:“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幻片,我有太多的话要说,所以就写了长一点。”
主编二话不说,“把它给缩短到四分之一,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篇幅给《月球》。”
詹姆斯愣了愣,似乎有些不甘心,怎么着自己也花了心思写了那么多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