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之后的血腥场景令人触目惊心,一直延绵不断的尸体,加上仓皇撤离的德军,战场上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硝烟味道。德国军队是彻底的被打怕了,尤其是法国人的秘密武器,跟他们比较原始的手摇式机枪相比,这种武器简直就是死神的收割机!
被打得灰头土脸的德军进行了重新整顿,准备再次的向法国军队发动攻击。意识到这场战争不是靠人数取胜了,法国人的步枪比他们先进,机枪比他们先进,甚至连火炮的射速也更加优越,他们处于防御阵线上完全不害怕敌人发起了进攻,有德国军官甚至宣称法国人是在有条不紊的收割他们的脑袋!
毕典菲尔特也同样感到非常苦恼,因为上一场战争的优秀表现,他接替了俾斯麦战场总指挥的职务。然而现在的情况却让人非常尴尬,原本他们应该势如破竹的切入法国国境,却被人拦在了边境线的附近,进退不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法国人这些年到底做了什么?”
俾斯麦的心里引起了一个疑问,他原本以为这场战争还会像之前一样,然而一夜之间好像都变了。
局势突然脱离了他的掌控,让俾斯麦不知所措,好像在宣判之前那个软弱的法国政府变成了雄狮。他甚至开始怀疑这一切都是巴黎的阴谋,甚至是法国人引诱他们故意发动战争,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但是俾斯麦已经不可能退回去了,他也已经无路可退。从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现在的局面。
“俾斯麦宰相,我希望你能够认清楚接下来的事态。”
战争大臣罗恩确定走廊上没有人之后,关上了办公室的门。房间里就只剩下他与俾斯麦两人,商议秘密的事项。
他表现出一副非常严肃的态度,一字一句的说道,“因为你接下来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德国的战局。正如你所见,这场战争并不是如我们想象中顺利,法国人的反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激烈。我们拿着七年前的经验去预估法国军队,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罗恩忍住了接下来要说的话,他甚至有可能说搞不好还会被反推回去。
俾斯麦点点头,“我知道,因为我的失误导致了现在的局面。但是你也知道,我们现在除了胜利之外没有任何的退路了。一旦后退,你我都知道结局是什么。除了死亡之外,别无选择。”
俾斯麦的说法是他只有以死谢罪才能够承担战争失败的悲剧和后果,罗恩也同样深吸了一口气,他和毛主席都是俾斯麦的支持者,一旦对方倒台,牵扯到的人就不止宰相一个。包括一连串的政治势力都会重新洗牌,除非威廉国王顶住了来自外界的压力。
“战争已经开始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继续打下去。这关乎到的不仅仅是德意志的颜面,更是我们的未来。”
原本德国人以为能够像切菜一样的把法国打的落花流水,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法国军队在边境线的反抗超乎他们的想象。
德国军队完全没有了七年前那场战争大放光彩的模样,反而是灰头土脸的模样。他们组织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向法军发动冲锋,然而得到的结局却是被狠狠的压制。他们根本无法突破防线,甚至根本没有办法突破法兰西的铜墙铁壁。
这一次法军的作战计划被称为此路不通,正如俾斯麦预想的那样,他们根本没有办法通过。
边境线又再一次的被火海点燃,无穷无尽的火海连接着真正的残酷战场,德意志的士兵被不断的输送到前线,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地狱一样的景象。
到处都是前线退下来的伤兵,法国人给的所有的德军高层都上了一节课,什么叫做未来五十年之后的战争。马克沁重型机枪除了制造尸体之外,还有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伤员,他们需要其他人的救护,造成了德军严重的非战争性减员。
然而更可怕的是,法国军队全面更新了武器,德国人的黑火药步枪还有克虏伯火炮的射速完全不是法国人的对手,甚至有德军的下层军官向他们的上级抱怨,每一次的冲锋都是无意义的送死,他们把我们压制的无法动弹,再这样下去的话,德国军队将会被拖死在法国的边境上。
反观法兰西军队这边却是情绪高昂,被鼓动的士兵甚至迫不及待的想要发动冲锋,将德国人赶回去,新式型号的夏塞波步枪给了他们所有人自信,甚至连法军高层参谋部都没有想到,这些新式的武器居然会扭转战争的格局,处于防守劣势的法国人反而掌控了战争的主动权。虽然许多将领主动请缨要求放弃防守向德国人进攻,但是都被拿破仑一一驳回。
很多东西不能光看表面,拿破仑需要的是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夺回战场主动权,而不是贸然的发动进攻像俾斯麦一样将之前累积的优势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在阿尔萨斯的边境线上,巴黎又一支内务军队抵达了战场。
在战争爆发之后,法国人的军队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甚至连俾斯麦都没有意识到为何会在一夜之间出现众多的部队。他们的生意完全没有在德国情报上,好像是一支凭空出现的影子部队。
这群影子部队的战斗情绪,却比任何人都更加的高昂。
他们就是为保卫国土战争而存在的队伍。
所有人的刺刀都指向了边境线,这是他们作战之前的一场仪式,象征着法国对无耻侵略者的抵抗!
75毫米射速炮的爆炸声掩盖了一切,唯独无法掩盖士兵在在宣誓时的那一句忠诚。
迎着漫天的炮火,还有弥漫硝烟气息的土地,背负着新式夏塞波步枪的他们喊出了那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
“打到侵略者!”
“法兰西第三帝国万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