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但他们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我们总会上去的,我们需要退路。
不止如此,后续的队伍还带来了大量的装备,不仅有无线通讯设备,还有至关重要的探照灯,这些都是洞穴探险的必要装备。
再下来的第一时间,考察队的众人,也被深渊空腔中间的悬浮失重现象所震惊了,特别是几位随队勘探专家,我想他们即便在专业的地质领域工作了一辈子,可能也都不会有机会目睹如此不可思议的场景。
但是不得不说,三零二研究所的人员素质是相当高的,谢秋刀他们那一组,就有曾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我们寻常人只觉得匪夷所思的现象,那位教授却能够从另一种角度给出了一些解释。
他告诉我们,失重其实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我们不必为此感到震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时候就能够体验“失重”的感觉,悬浮在空中。
这是因为宇航员搭乘的航天器,运动轨迹处在两个天体的引力平衡点上,比如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互相抵消,这时航天器就处在失重环境中,重力为零,自然就能飘起来了。
虽然普通物体和动物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不借助外力就无法克服地心引力,自由地飘浮在空中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恰恰相反,制造反重力设备在某种意义上是可行的。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早就提出“加速的质量可能有引力波存在”的预测,奠定了反重力这一技术成为现实的理论基础。
这位教授告诉我们,如果有物体被置于高速旋转的超导体上面,通过技术手段,那么就可能使物体失去部分的重量。
甚至于在某些科学家的论文中,提出他们可以制造出一种类重力场,能够利用高速旋转超导体排斥或吸引物体。
人类本身固然是一个非磁体,但是可以通过电磁石的磁场而变得有磁性,然后当我们被置于一套超导体悬浮设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悬浮起来。
除此之外,超导体也会因为“物体”对磁场的排斥力而自动浮起。
相同的原理也被用于研制磁悬浮列车,尽管使用的磁悬浮列车多用电磁场来实现,但它们得以实现的原理是一致的。
“而且,这也并不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首先,假定我们并不是处在强大的引力场中,我们也依然没有逃脱自身重力的作用的话,那么从力的平衡角度考虑,必定有一个来自外部的力量帮助我们克服了重力,最终实现飘浮。
那位学者扶了扶眼镜,继续说道,除了磁悬浮之外,还有另一种技术可以做到类似于失重的效果,严格来说它并不是反重力,而是抵消重力——这个技术,名叫“声悬浮”。
这位教授说,在理论上可以设计一种设备,上部的声发射端发出声波,声波抵达下端的声反射端后,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与继续向反射端传播的声波重叠,如此就形成了“驻波”。
“驻波”不会像声波一样向前运动,只是在原地上下振动,振幅最大处叫波腹,振幅最小的地方——就是看上去静止不动的地方,就叫做“波节”。
只要先调节好反射端到发射端之间的距离,波节位置就是固定的,这时如果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这个东西的“波节”处,那么我们看上去自然就是“静止不动”的了。
在原则上,“声悬浮”技术可以悬浮起一定体积的任何固体和液体!
这位学者强调道,虽然目前无论是磁悬浮技术还是声悬浮技术,关于反重力的研究大部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比如悬浮物体的重力限制、体积限制等等。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类似“失重”或者“悬浮”的现象,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悬浮在深渊半空的场景,不是冥冥中的“鬼神作祟”的话,那么我们的脚下,万丈深渊的某处,肯定有一套反重力设备!
而且我们整个考察队十几个人,再加上携带的装备和仪器,恐怕整体重量已经超过一吨了,能够支撑起如此大的质量,那么这个反重力磁场肯定是极为强大的,那套设备距离我们很可能并不远!
说到这里,这位学者建议我们最好观察一下四周的地形,很可能那套设备就藏在附近的山崖中。我们都觉得有道理,便将携带的探照灯拿了出来。
“啪嗒!”
探照灯的强光陡然迸射出来,一道光柱射入无边的黑暗中,光线散射下,四周的景象刹那间清晰了一些。
我们两侧的石壁,渐渐显现出锋利凸起的洞岩,如锉刀般的石壁面,好似扭曲人脸的板岩,从极高处垂下的纠结的植物藤蔓……
原始而蛮荒的地质构造,就这样以一种诡异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光柱沿着峭壁缓缓向下移动,
更深处的虚无黑暗被缓缓破开,
深渊的下方,
某种不知名的金属物体,
终于露出它神秘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