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院的根基也都在江宁城里,对李卓以及三万江宁守备军颇为依赖,也怕李卓率兵走后,刘安儿会对江宁方向用兵,顾悟尘这么一说,他们心里也打起退堂鼓,都说这事轻率不得。
林缚看到马维汉给王学善递了一张纸条,心知马维汉有建议提出,倒不知道他有什么良策。
王学善看过纸条之后,说道:“在这里争议久了也无良策,我看各家人马、钱粮由各家分摊,凑足一万兵马、二十万银饷,有人的多出人,有钱的多出钱,再选派一员老成持重的官员统领前往燕京勤王,你们看怎么样?”
林缚心想马维汉还真是老辣,他这招是要各家抽调些无关紧要的杂兵出来凑成勤王军,既不影响江东的部署,也不至于在政治上陷于不利。
事实上,晋中、山东、河口以及燕京禁中、燕山防线的勤王兵力充足。哪怕是从中州、西秦调兵,都比江东有利;但是江宁作为朝廷南都,不派勤王军太说不过去了;派出勤王军也只是在政治上表态。
王学善此策一提,大家都点头附和。眼下也只有如此,不然争吵拖延下去,也没有一个对策。
接下来首先就是领兵人选的问题,王学善直接说道:“天下知兵事罕有人能及李帅,李帅又为江东众臣之首,领兵之人,我看非李帅莫属。”
“便是天下知兵事者罕有人能及李帅,江东才需留李帅坐镇,”顾悟尘针锋相对的反驳道,甚至不给别人附和的机会,“李帅离开江宁后,刘贼南寇,谁能统领江宁守备军阻之?”
李卓脸沉如水,没有什么变化,站在他身后的高宗庭眼睛里却闪出一线愠怒之色。
林缚手摆弄着衣襟,他知道顾悟尘定然是不肯让李卓统兵的。
李卓不但是江东众臣之首,若是燕京被东虏围死,李卓就将是城外勤王军中品级最高、威望也最高的官员,他率军到燕京勤王后,很可能给推举或委为总领勤王事的重任。
一旦他率大军成功将东虏逐灭,威望将臻至巅峰,楚党将难以压制他执掌兵部大权,甚至当今圣上直接用他出任副相都有可能。
陈信伯虽然在相位上给架空,但毕竟还给当今圣上留在中枢,再让李卓进入中枢成为陈信伯的最大助力,楚党好不容易掌握的朝中大势将顿时失去近半。
“我的确不适合离开江宁,”李卓缓缓说道,“诸位还是另选他人吧。”
王学善的心思也很明显,想挑起顾悟尘与李卓之间的激烈冲突;林缚倒是听出李卓话里有丝凄凉,终不想因党争破坏了勤王大局。
派勤王军主要是在政治上表态,人选要从文官里挑,级别低了还不行,除了李卓外,林缚也想不出有什么合适人选。
马维汉双手抱胸站在王学善身后,眼睛瞥向顾悟尘,王学善心有神会的说道:“暨阳一战,按察使威名响誉江东,李帅不能离开江宁,那领兵之人就非按察使大人莫属了……”
“我对兵事一知半解,暨阳一战,则为本座麾下林缚、杨朴及诸将士的功劳,要我领兵,便如让王大人学种农活一般,无法让众人信服……”顾悟尘说道,“要说德高望重,非宣抚使王大人莫属。”
“我是万万不行的,顾大人莫要开我的玩笑……”宣抚使王添连忙摇头。
这是一个极凶险又充满机遇的位子。
统勤王军北上援京师,政治上出尽风头那是肯定的,燕京之危得解,统兵大臣、将领自然会得到赏拔。凶险就是万一东虏不好惹,勤王军又都是由杂兵组成,很有可能吃败仗,而且是吃大败仗,领兵者自然是身败名裂,战死沙场都有可能。
王添都这么大把年纪了,死拖着不致仕,就想在位上多捞些银钱,在仕途上已经没有什么追求,哪里会做这种凶险的事情?
顾悟尘来领兵,勤王军就要必然要以东阳乡勇为主力,顾悟尘这时候怎么敢将东阳乡勇从东阳调出?
顾悟尘能在江东站稳脚跟外,除了楚党势大之外,与东阳势力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林缚、张玉伯、陈/元亮、林庭立都是东阳地方势力的代表人物,林族撤到江宁来,但是张玉伯、陈/元亮甚至柳西林的老家都在东阳,东阳乡勇的根基也在东阳,顾悟尘怎么可能置东阳地方于不顾呢?
再说顾悟尘短期内地位已经升到巅峰,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抢这个勤王功劳有所不值。
ps:求红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