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十慢慢地抽回扇骨,干巴巴地笑了两声,“钜子好眼力。”
余欢听不清他说什么自然也听不到他话语里的嘲弄,不过他没有写字,就说明他说得不是什么好话,余欢笑了笑,“今日请先生来此,是想问一问先生,出关数年,在关外住得可习惯?”
闻十脸色臭臭的,做山贼能习惯吗?自五年前墨离失踪,他们一行通缉犯追踪墨离至此,墨客们就算彻底地失去了一展长才的舞台,他们这些个墨客写写时论要策、贬低贬低朝堂政事还挺拿手,做别的?生活能自理就不错了!原先他们也想卖个字画什么的不给组织拖后腿,可关北这边的文化氛围远不如江南,十多天卖出去一张画还得让人品头论足,当时几个没在衙门口挂大头相下山卖画的墨客就火了,把人围殴一顿,后来才知道那人是县令的小舅子,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几个的大头相也被挂在了衙门口的公示板上。
呜呼唉栽!人生寂寞如雪啊!
“先生可为墨客想过出路?”
闻十还是不答,闷闷地想,怎么没想过?卖字画失利后他们痛定思痛,觉得墨客们眼里揉不得沙子,肯定是不能和这些俗人再有交集了,不过墨客是什么?就是墨者的大脑啊!他们这些人的脑子可不是白给的!凑在一起一合计,再次向墨几递交了智囊团申请。为什么是再次,就得墨客们进山后第一次出谋献策开始,那时墨者们打走了山贼、占领了他们原先住的那个小寨子,也很是吃饱喝足了一番,可架不住坐吃山空,他们就出了个招儿,衙门不是正悬赏他们么,看哪个赏金最高就把那人送到衙门去换钱,然后再救出来就是了!此计一出,人人拍手称道,墨武们连夜去了趟关北城把公示板上带悬赏的通缉令全撕下来了,回来挨个人比对,发现悬赏额最高的不是墨者,而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江洋大盗,当时墨武的首领、也是越无桑的师傅一拍大腿,就他了!几个墨客就给他化了化妆,脸上粘了黑猪毛扭送到官府,顺利地换取了悬赏,让墨者们很是吃了一段时间的大白馒头。就是后来的逃脱工作做得不好,那江洋大盗太有名儿,县令报给了当时的关北巡抚李昌盛,李昌盛连夜让人打造了个大铁笼子装人将其递送入京三堂会审,可怜那墨武撞破了头也没能从那巴掌宽的缝隙中挤出来,山上的墨者们吃了几天白馒头再下山采购的时候才知道了这信儿,想追,早追不上了,于是他们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战友,这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
因为有先例预警,所以说墨几很委婉地拒绝了墨客们的申请,说得也好听,什么智囊团啊?墨客本来就是墨者们的核心领军人物嘛!墨客们听得是很舒心,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有几个有心的对月感叹,觉得对不起那位墨武兄弟,如果当初让他去打工卖艺扛大包,积少成多下来,赚的未必比悬赏那些钱财少。
闻十就是墨客里比较走心的,想起当年的小伙伴心里忍不住地内疚,正嗟叹着,听余欢问:“古有郦食其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先生以为如何?”
闻十终于不再沉默,写道:以已身之力减免杀戮无数,吾敬服也。
余欢笑道:“既然如此,墨客的唯一出路已在眼前,先生为何视而不见?”
闻十愣了愣:你想让我去说服各方将领投奔成王?
余欢道:“将来王爷大业有成,先生与墨客们的游说之功谁也夺不走,只是王爷现在身单势薄,贸然去游说各路将军惟恐先生遭受危险,不如先生先在这寨子里牛刀小试一番,说服寨众加入我墨家,合力辅佐王爷如何?”
闻十一听说服山贼,顿时一点兴趣都没有,又不动弹了。
“先生可是认为这些山寨众不堪大用?”余欢契而不舍,“先生可曾想过,如今天下墨者不过三十余人,因王爷蒙难才得以跟随,可据我所知,王爷另有心腹支持,一旦王爷与之碰面,我们这三十几人的墨家,岂会还被王爷看在眼中?我们要成为王爷身为不可获缺的一股力量,而不仅仅起到一个承接的作用,三十几人他不看在眼中,那数百人呢?上千人呢?只要我们足够强大,到时辅佐王爷成就大业,论功行赏、为墨家正名!听闻彼时墨家子弟遍布华夏,与儒家丝毫不让!难道先生不想重现墨家盛景,做中兴墨家的第一功臣么!”
这番话让闻十抖了抖身子,手臂上泛起细细密密的一层粟米!他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