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是人人羡慕的职业,既风光,又风采,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经常在众人面前露一小脸,因此也就成了公众人物,不论走到哪里,就象众星捧月似的,前呼后拥, 好不威风。不管有没有成就,主持的好坏,总是拿的明星架子,让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
我说的“主持人”是一个没有人愿意干的职业,既没有电视节目主持人风光,也没有婚礼主持人潇洒,更不需舞台节目主持人的风度。在过去充其量也就是混碗饭吃的人。大部分这样的主持人都是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家境贫穷,万般无奈之下才干这一行。
从前农村死了人,出丧这一天,就离不了这样的人。但那时候比较简单,按程序谁干啥就干啥,作为葬礼主持人按丧家提前准备好的程序单子进行完就算完事,然后可以获得丧家提供数额不等的报酬,多者20元,少则10元。剩下的就是死人穿过的衣服或者盖过的被褥,拿回去洗洗自己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火花已成为丧葬的最好办法。但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火花还停留宣传阶段,还没有真正的实行,仍然是过去那种土葬办法,方式比以前进步了好多。首先,葬礼主持人不再是以上提到的那一类人,而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能从事该行业;其次,丧葬的习俗也改进了不少,比以前复杂了许多,也麻烦了许多。因此,要求葬礼主持人也就比较严格,不仅花样翻新,且名目繁多,相对报酬也提高了许多。
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参加朋友父亲的葬礼,见证了现在的葬礼主持人的全部经过。
头一天下午,就把提前联系好的葬礼主持人请到了家里。主持人大家都称呼刘三,年纪在五十上下,相貌端正,脸色红润,一身流行的夹克衫,举止文雅,谈吐不凡,灵牙利舌,倒像是来参加歌舞晚会的主持人。据说,刘三高中毕业,当过民办教师,写一手好毛笔字,文章写的也不错。进门稍事休息,刘三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我们那里,出殡前的头天下午,天傍黑的时候要祭风,祈求第二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祭风前,要移灵,就是把油漆好的棺材从死者居住的房子里移到搭建好的灵棚里,主持人组织所有的孝子在灵棚下跪迎先人到灵棚就位,烧香,化纸。然后孝子排成长队,八音会在前吹打,最小辈的端着先人的相片,先人的长子换上黑孝袍, 戴上带飘带的黑孝帽,由主持人搀扶着走在最前面,一般到村子东边的十字路口, 堆一堆土用来烧香,把带来的酒倒入三个杯中,一杯敬天,一杯敬地,一杯敬祖宗,主持人面朝东祷告完后,然后全部人马照原路返回。
晚上是葬礼的重头戏。先是吹棚,由娘家开始,然后是所有亲戚挨住吹,吹一次二十元,八音会十元,主持人十元,一次5到10分钟。吹完棚就该大型文艺表演,一般来说,请的文艺团体都是民间组织,顾的专业剧团的演员表演。有歌舞、有折子戏、还有音乐吹奏等等。好像不是葬礼,是一场喜庆表演。演出完后,孝子烧了纸,当晚全部活动就结束了。
到第二天上午,是整个丧葬过程的最关键时候,就全凭主持人了。开始是迎祭,迎的是先人的娘家祭奠,一般娘家的祭祀比较隆重,必须到村外面迎,有的距离较近,有的就需要走好几里地,有整猪整羊,还有十大盘,十大碗和应时的水果,摆满两个桌子。 需要主持人把两个桌子用头顶到灵棚下面,既不能偏,又不能斜,要安然无恙的顶到,要的是真功夫。其他亲戚没有这么隆重,但也必须一趟一趟的顶完,大约用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如果逝去的人生前有点名望,单位或者村里开追悼会,主持人则例行的主持一下,不开追悼会的就由主持人负责开。悼词也由主持人写,那一天,听了主持人的悼词,全场人都赞不绝口。记下几句,顺便抄录如下;“xx老先生革命几十年,为党为人民作出了特殊贡献。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病中子女轮流守候在病床,端屎端尿,日以继夜,(声泪俱下)、不辞辛劳;众乡亲有口皆碑,我代表主丧人,感谢大家,感谢所有帮忙的人。和煤捣碳、烧火做饭、擀面切菜、锅边圪转,担水挑案、电工师傅、账房先生、帮忙撺掇
按规矩,中午一点起丧,主持人要拖着孝子从灵棚到主房按编好的顺序依次叫亲戚到灵前烧纸,烧完纸起丧,把棺材抬到灵轿上,主持人开始打扫灵棚卫生,然后扛上柳栽,提上依饭砵送往坟里,再下墓坑里摆好棺木,把提前做好的童男童女的腿歪断,以防跑掉,放入墓道两边,再把长命灯点上,帮助盖好元被,清理干净墓室,等把墓口封好,孝子烧了最后一道纸,就完成了全部葬礼任务。
现在办两天的事,可以拿到300多元钱。据我后来了解,刘三每月的收入都在四五千元。有时候遇上好一点的人家给的就更多,基本上每天都有事情,不仅附近村庄叫他,有时还到临近的周边地区和外县去,生意红火时还要雇人帮忙。目前他已为丧葬不可缺的重要角色,可以说,在我们家乡没有人不知道刘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