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不太关注电影的人,电影院里的满场欢呼和涕泪横飞对我来说极其陌生。即便是在恋爱的日子里,为了烘托气氛,或是顺应潮流,也只半敷衍性质地进过一回电影院。结果是,她哭得稀里哗拉,我睡得迷迷糊糊。也许,这并不是因为我太不懂情调,只是他们演得太糟。
就这样,与电影固执地保持着距离,偶尔会在周末的晚上,懒散地看一下电影频道,但大多会倒了胃口。一些知名的导演们,盲目地跟风,大把大把地烧钱,换来所谓的票房,纯粹商业性质的操作使得电影自身对生活的记录和传达,对生命的解析和对社会的责任丧失殆尽,只留下一堆光艳的影子,填充那些因过度饥渴而萎缩的胃囊。在媒体大肆的炒作之下,许多人失去了分辨力,扔出大把的钱,换来的却是所谓的“审美疲劳”所幸,我还是个能保持理智的人,当然,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某种程度上,理智也等同于冷漠,会使生活失去许多的意趣。然而,即使是我这样麻木的人,也会不经意间被电影感动,就在昨晚,央视6套的佳片有约,播出了俄罗斯电影婚礼,使我夜不能寐,至今仍在反复回味。
影片以俄罗斯经济复苏时期为背景,在一群贫穷的矿工之间展开,围绕婚礼这个主题,糅和进极为复杂的矛盾关系,将一场简单、热闹、贫寒却唯美的婚礼升华至人性的高度,与此同时保留了生活的原色和质朴。
影片讲述了一个贫穷矿工(新郎)与一位美丽的模特儿(新娘)之间的爱情,以及这唯美的爱情与现实生活的极度冲突。模特儿在矿主的帮助下成名,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与此同时,他们相爱了,并生了一个漂亮的男孩儿。然而,现实却给他们制造了极大的障碍——矿主依靠其岳父成就事业,他无法舍弃这一切,岳父能够理解他不爱自己的妻子这一事实,却不能容忍他抛弃自己的女儿。而作为一个女人,她强烈地渴望婚姻,来作为爱情的承载。这就形成了矛盾。在这个无法化解的矛盾中,模特儿遇上了年轻英俊的矿工,他们相爱了,并迎来了这场婚礼。矿工贫穷到连买一束鲜花给未婚妻的钱都没有,工友凑的钱被另一个贪杯的穷朋友拿去喝酒花掉了,而结婚礼物却是必须的,为此,另一个足以改变婚礼的矛盾产生了——二人在寻钱无门的情况下,喝醉了酒,穷朋友抢劫了来参加婚礼的新娘姨妈的耳环,而这副耳环戴在了新娘的耳朵上。婚礼如期举行,穷朋友都来道喜,带着简单却饱含了真诚祝愿的礼物,穿上了最好的衣服。而就在此时,新郎被警察带走了。警长,这个可怜的小人物登场了,他为了实现去莫斯科工作的愿望,不惜违背原则和良心,对新郎实行诱供,以此来讨好矿主,希望与其达成一个完美的交易。新郎背负着即将入狱的沉重,面带微笑地出席了婚礼,而婚礼在欢快的手风琴声中热闹地进行下去。这是个狂欢的夜晚,可黎明就要来到,新郎会否被警察带走?
整个影片采用的都是明朗的色调,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极其饱满,他们都面临着生活的重压,却无一表露出悲伤叹息,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向新人送上祝福。影片采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对每一个小人物都进行了极为巧妙的诠释,借此来宣扬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得影片充满了传统的俄罗斯喜剧特色和昂扬的精神,从而昭示了人性最质朴的善良和对生活的憧憬,以及面对贫穷时乐观的精神状态,对观众产生无穷的感召力,其人性苏醒的主旨点点滴滴渗透在细节里。如果分场景来进行解析,也许会使这一切看得更清晰些:
场景一:新郎爬出矿井时,父亲正等在外面,向他索要工钱,以置办婚礼。父亲是个老矿工,胸前佩带着许多奖章,这无疑是一种喜剧元素,他贫穷,他高傲,他为了使婚礼上的客人都能吃好喝好,倾其所有。而儿子与父亲产生了冲突——他要留下买礼物的钱,但在父亲眼里,花儿不重要,让客人满意才重要。代沟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一览无余。新郎悲愤地掏出所有的钱后,在沐浴室里,努力地洗去满脸的煤污时,那急流而下的水,不知是否混着他的泪。然而,转过脸来,他的眼睛依然清亮,充满喜悦。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