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铃兰一样
石头的笑脸
深入了我的内心
那些静止的思念
是一直跟着我走的
如同酒盏以外的火焰
友人的手
在一根树枝的断处
风姿绰约
天空与土地之间
碾过我亮丽的歌唱
这种日子
我们都为了友情活着
满怀祝福地
共度好时光
这首小诗是张晓萃同学的习作。我在电话里询问了她写这首诗歌的一些背景。她告诉我说,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与她很要好的一位中学同学,纯属友谊。张晓萃当时是“大一”的学生,刚升入大学时,由于环境的陌生,人际关系的生淡,没有很快地适应,便非常记念过去在友情的日子里的那段时光,非常想念中学同学,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解脱相思的苦闷,更是表达体会友谊的快乐。
“像铃兰一样石头的笑脸深入了我的内心”回忆起友谊,连“丑石”都有“铃兰”一样摇出声来的笑脸,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兰”是一种有着特定意象的花草,它象征着美丽、纯洁、坚贞、高雅的君子之间的友谊。“铃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呈白色,向下垂,形状像铃,故得名。结浆果,红色,球形,可以入药。“石头”象征坚硬、牢固、长久甚至永恒。拥有像“铃兰”一样美丽、洁白、可以医疗相思、孤独之伤的、像石头一样不管放到哪里都可以经得起考验、可以天长地久的友谊,又怎能不让丑石甚至顽石也绽开笑脸呢!回忆起这样一份友谊,谁的心情都会如此之灿烂,又怎能不“深入了我的内心”呢?这种喻意如此精确,得益于象征和意象的准确和高度吻合。诗歌中表现出的语言上的美,还得益于这种“铃兰”与“石头”形与质的对比,以及隐含的动与静的对比。“那些静止的思念是一直跟着我走的”“我”现在是高兴还是悲伤,这种动、静一经点出,对友情的内心体验精确的传达便无需附加任何解释。
诗的第二节里,诗者的状态涉入行为领域。“如同酒盏以外的火焰”是什么样的呢?借酒浇愁似乎是很经典的排遣惆怅的有效方式,美酒也是借以挥洒激情的选择。独酌或是聚众豪饮,饮多少酒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一种指定的情绪呢?酒可以燃,其焰也纯而幽兰。酒是热性的,可以引燃人的激情。有酒入诗,此时已是心意朦胧。有酒即使不饮,点燃,火焰在酒盏外缥缈,见友谊之树经别离之故折断处,却虚幻如友人的手臂在挥动着“风姿绰约”一种生命与另一种生命自然地对接在了一起。我想,一个大一的女生想到“酒”仅此而已。但是,我们读诗则是要把“酒”饮下去的,酒让我们可以呼唤友人的名字而忘乎所以,放开喉咙似旁若无人地唱一支难忘的老歌,或呼喊友人的名字告诉他:“我——想——你!”“天空与土地之间”巨大的静止的空间里毫无阻碍地“碾过我亮丽的歌唱”!“友谊之歌”即使是浅唱也有如惊雷在心中滚动。即使是虚拟设想的情景也足以慰藉期待友情的心。友谊的话题已经有过太多的诗来表达了,这种方式仍然让我们心动不已。
在友情的日子里写得很感性、很美。意象自然地切割、转换和象征恰如其分的运用是这首诗歌最成功的地方。诗歌理性也好感性也罢,甚或有的人很高超可以写出知性的诗歌来,比如穆旦。但是,作品不是因人而存在,作品一旦面世,它属于作者的就只流于形上而已。作品还是应该以作品本身的品质来生存的。一种情绪得到宣泄,心情才会归复平静,快意自然又产生并充溢于心间:“这种日子我们都为了友情活着满怀祝福地共度好时光”心理体验正常走过一个情感周期,可以增加心理意志品质的阀值。自我疗伤是现在的学生欠缺的功夫,一些大学生不能找到情感宣泄的合适方式,引发出了一些心理问题,不如写写诗歌吧。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排遣的方式是坐在上铺抽烟,被辅导员批评了一次,戒了。那会儿不兴上网什么的。我是写日记,当然也包括写诗歌。大学生,清纯而青春。他们的作品也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灿烂的感情。尤其是诗歌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尽管还带着一丝丝的稚气,然而正因这份稚气就显得更加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