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绝伤,活血、调经拓疽。”而民间早就流传各种各样的鸡肉补身食疗秘方。
鸡,殷实着农家的生活。那些年月,有了鸡鸣狗叫,就有欢乐。鸡成了农家的“小银行”手头紧了,用鸡蛋换点零花钱或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谁家生孩子“坐月子”送一篮鸡蛋“下奶”;谁家人生病了,杀一只老母鸡做成鲜鸡汤,补补虚弱的身体现在,生活好了,隔三差五,煎鸡蛋,小鸡炖蘑菇,已是家常菜。而几百万只的养鸡场更不显见,鸡已成了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
的确,鸡成了人们的美食。古语有“无鸡不成宴,无鸡不成欢”鸡鸭鱼肉,鸡居首位。鸡肉既无猪牛羊的骚膻,又无鱼肉的腥臭,鸡味之美,可想而知。它可煮、炸、炒、焖,无一不能,烹饪之法林林总总,鸡的菜谱不下几百种,什么烧鸡、烤鸡、香酥鸡、鱼香鸡球、香草炸鸡、咖喱鸡、栗子酥鸡、蜜汁鸡脑若为鸡专门写一本菜谱,真是洋洋大观。
鸡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关于鸡的成语也就很多。“鸡毛蒜皮”、“鸡飞蛋打”、“鸡犬升天”、“鸡犬相闻”、“鸡鸣旦戒”、“鸡犬不惊”、“杀鸡取卵”、“杀鸡焉用牛刀”、“呆若木鸡”、“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等等。从日常小事到社会大事,鸡的成语应有尽有。鸡与“吉”谐音,于是,鸡与吉相联。“吉日良辰”、“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大吉”、“逢凶化吉”等等关于吉的成语应运而生,用来表示吉祥、欢乐、美好、诸事遂心的祝福之意。
鸡,在诗人的笔下,更是妙笔生花,多姿多彩,形态各异。有的把鸡比为身披华采、真目含火的斗士:“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利爪探玉除,真目含火光。长翘掠风起,劲翮正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三国刘桢斗鸡)有的把鸡比作坚贞的先觉者:“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在暗常先觉,临晨即自鸣。”(唐李频府试风雨闻鸡)有的把鸡比作峨冠利爪的守信者:“守信催朝阳,能鸣送哓阴。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唐徐夤鸡)宋代苏东坡对鸡情有所锺,喜欢以鸡下酒,写有“黄鸡白酒云山约”、“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的诗句;明代的唐寅则把鸡比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勇士:“头上红冠不用戴,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明洪武十四年辛酉岁大年初一,朱元璋到翰林院文化堂与大学士们宴庆新岁。席间一翰林大学士提议:辛酉是鸡年,大家以“金鸡报晓”为题,各吟诗一首为庆。学士公推“万岁爷”开个头,朱元璋不好谦让,沉吟片刻,便款款吟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这粗俗平庸,毫无诗意,哪里是在作诗,众学士听了心中暗自好笑,又为他急了一身冷汗。谁知朱元璋却不慌不忙,继续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话音刚落,众学士无不拍案叫绝,一句回天,气象非凡。大老粗的皇帝也能吟出一句好诗。而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则石破天惊地宣告长夜漫漫赤县神州天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开始富裕起来了!
“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时逢鸡年,让我们站在鸡形的国土上,气宇轩昂地向着朝阳,向着世界,鸣唱充满活力、欢乐、祥和、幸福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