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头脑的感知和抽象能力不协调。很多人认为奥数能培养人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其实不然。这不过是拔苗助长的做法。
对大多数人而言,未来所需的大部分高级的逻辑和推理方法,不是从数学习得的,而应该是从语言教育中习得的。
中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读书,读书的范围应该扩大。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需要的不是19世纪的文学教育。一个生活在充满技术、经济偶像,人类文明极大发展的21世纪的人,他需要从各个层面吸取营养。
语文课可以和数学史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和技术教育联系在一起。跟各种文学、艺术、科技领域连接在一起等等。
中学生可以做一些科目的综合练习,而语文作为重要的工具,贯穿其间。学生们将学会观察、提问,如何组织材料,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写出符合标准结构的报告。
老师对语言教育的评价在于:学生是否养成了一系列使用语言的正确习惯,是否自如地应用语言作为一生重要的基础工具。
只要合理地培养,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在进入社会前,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好的语言素养。
(四)
儿子上中学后,语文课学不好。我一点都不担心。
大概每1-2周,我都会从自己的网站上摘编5-7篇文章,打印出来,让他在空闲时间读一下。
文章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哈利波特作者的演讲,到美国的次贷危机的通俗解读,看看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gobackschool。还有莫里教授的你如何实现儿时的梦想;
我们看变形金刚,从影片的花絮中,了解一部电影是如何构思的,特技是如何创意出来的,了解为何电影中会有那么多隐藏的广告;
我们分析一部电影的结构。分镜头是如何传达出恐惧和紧张的气氛的。影像会怎么做,文字又会怎么做。
儿子做三维动画设计。我们一起听各种音乐。在声音中寻找可以匹配的感觉。或者把音乐中展现在头脑中的场景,写下来。
保持相信自我的判断的习惯,保持想象、保持兴趣。其他的,随之而来。
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眼界和正确的习惯。内容是不受限制的,生活中遍是学习的材料。重要的是要让人习惯自觉发现它。
我认为学习语言的价值,就在于运用: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语言都成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成为支持人一生的基础。你在任何时间和场合,都能自如地应用。如果是这样,语言的教育就是卓有成效的。
(五)
对我来说:文理分科是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好事。我希望好事发生,但是,不指望它什么。
当希望遥远到够不着的时候,我相信:生活仍然要继续,总会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存在已久的问题。
说实话,现在,我唯一希望的是:学校能多空出一些时间,让孩子们多读书。
而对于儿子来说,时不时还在为自己语文不好,感觉心情不爽。我跟他说:
没关系。我小时候也跟你完全一样。我上中学,也是个怕写作文的孩子,同时,还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孩子。
现在,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我答应儿子,09年会写一些东西,帮助他克服写作文的“恐惧”我想教给他一些简单的方法,轻轻地跃过那些不足挂齿的焦虑。
我想跟他说:
一个人不擅长的东西,不一定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一个人不擅长的东西,不一定会永远不擅长。
相信自己,走以往不同的路,条条道路通罗马。
来源: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