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增辉
1,twitter很火,非常火,而且还会继续火下去,按尼尔森统计,全球用户数4月已经接近2000万了。twitter从一个最基本的联络工具,到一个信息分享和获取工具,到一个人际关系平台,再扩展到一个实时信息搜索平台。足够伟大,足够有破坏性。
2,对于国内的类twitter模仿者,我上次说过,不看好。现在依然是这个态度。不好发展,原因不多说了。目前来看,发展已经几年的“饭否”和“叽歪”均未从twitter如此火爆的情况下借到势,依然是不温不火。新近出道的“嘀咕”除了让人反感的“广告贴”外,也没见有什么建树。这是实际。
3,twitter国外能发展到如此境地,跟国外互联网产业及应用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第三方应用开发群体、高品质信息内容的分散性、缺乏大一统的信即时沟通工具、互联网的工具特征明显、人们更倾向于分享的习惯等等。在sns上同样体现了这一点。
4,国内的产业环境和网络应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twitter类的服务即便在国内能兴起,距离国外twitter那么强大的平台效应也很远。
5,延伸下上次的思考。一个多月前,一个朋友约出来说他要做twitter类的服务。我说我能想到的可能是基于blog平台的延伸更靠谱点,其他都很难。不管是从单独的分享,还是从联络信息上入手都比较难。当天晚上我写了“类twitter国内很难”当然,招来了很多嘘声。
6,继续说下基于blog的延伸。当年讨论sns要干掉blog的时候,怎么着?现在blog们活得还不错,反倒是,sns除了披着“网页游戏”外衣的kaixin001外,其他社交网站没几个有多大长进的。为什么?因为blog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大众服务了,是一个入口,要想干掉一个入口是不容易的。
7,反倒是基于入口来延伸服务更有潜力些。类似twitter这种新的服务形态必须有强大用户规模的平台才能推起来,本身缺乏爆炸式的吸引力,几个新生网站很难做起来,说白了,要大网站推动才行。在我看来,弄不好,又步了专业博客网站的后尘。
8,twitter尽管现今已经远远超出了blog的形态。不过本质上twitter的“微博客”属性是存在的,基于个人信息的开放式传播。博客用户存在发几句话的需求。讲一个我同事的例子,它自己有个博客,经常看到好的文章观点没地儿放,就发到博客的留言系统里,以备查看,我当时嘲笑他太原始了。可见,这种需求是存在的:记录或分享点内容,发几句感叹。这还不用说就一个大众服务而言,简短更能突显博客的本质。
9,据说“嘀咕”是从明星入手的,不过它忘了明星的资源可都在bsp。明星确实是张牌,twitter后期的成长也有这个因素。3g推动下,人们对手机使用的提升应该也是个刺激点,印度光靠手机就支撑起了一个本土版“twitter”
最后,这种基于blog延伸的twitter尝试能走多大都不好说,依然面临我之前提出的疑问,还要看平台的扩展性和用户关系的建立。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旦有大突破,将改变用户即时沟通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会是一场大革命。
左岸ps:我还会坚持我的blog,对twitter的尝试我会在digu上进行一下但我的主阵地一定是在我的左岸读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