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可他的书卖了那么多年那么多本,却好像并没有改变什么——大约还是知易行难罢。
6。简洁至上
讲道理和写文章没什么区别,都要简洁、朴素、有效、准确、全面、生动才好。而这些基本风格中最重要的是简洁。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啰嗦。比如,很多孩子之所以“叛逆”其实倒不是他们喜欢叛逆,只不过是受不了父母没完没了地说车轱辘话而已。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到讲道理时简单明了,说穿了还是因为从未养成做事提前做功课的习惯。所以,一旦开始讲道理,随时都可能被自己当然会占到的那一次两次“上风”所勾引,产生“乘胜追击”幻觉和快感,而最终把自己变成讲话又臭又长的、终究被(所有)人鄙视的家伙。
7。不讲空话
无论什么道理,很难“放之四海皆准”有用的道理,通常必然存在一个“适用范围”更多的时候,说清楚那道理很可能并无必要,因为大伙都知道那显而易见的道理;真正能够帮助别人的是讲清楚那道理的适用范围。最令人生厌的大道理经常披着这样的外衣“应该”谁都知道什么事应该怎样(除了那些极端缺乏常识的人之外),人们需要的往往不是“什么”(what),而是“为什么”(why)和“怎么”(how)。只讲显而易见的,却无力说清楚原本必须讲明白才有效的,不仅偷懒,且不厚道,又莫名其妙。
8。摆明立场很重要
给人讲道理,是为了帮助对方。有时明明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却遭到了抵触,那往往是因为没提前让对方明白“我跟你是同一条战线上的”你原本想帮助对方,可是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把自己变成了对方的敌人,而此时对方的唯一最重要目标就是战胜你——这基本上相当于所谓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让对方明白你们之间应该是“合作关系”是“一伙”的,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白费。说服工作的基础永远是信任。而更多的时候,这件事儿也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功课才行。信任不是想出来的或者抢来的,是慢慢赢来的。
9。给对方足够的时间
知易行难。大多数人在犯错的时候确实“真的不是故意的”知书达理并不见得总是可以成功地转换为恰当的行为。你讲的道理就算正确,对方也很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需要更多的经历才能产生进一步认同;就算对方已经接受你的道理,他还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动用足够的意志才可能把那接受来的想法以恰当的方式转换为恰当的行为。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很多尝试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老师,终生都要面临这样的尴尬:这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反对刚刚教会他的老师。这也是绝大多数老师自动回避那些涉及到必须“深入思考”的领域的重要原因——然而,你愿意做个这样没原则的人么?
10。养成反思的习惯
人不仅可以进步,还可以不停地进步。前者猴子也能做到,后者只有人类才能做到——因为人类拥有强大的反思能力。尽管很多人的这种能力最终没有“用进”反而“废退”但至少每个人原本都拥有这个潜质。永远光荣伟大正确的道理都是扯淡,今天适用的明天可能不再适用,现在看起来无懈可击的,将来可能竟然被发现不值一驳。试错是人类进步的唯一方法,而反思是唯一使试错体现出价值的手段。反思不仅仅是一种应该养成的习惯,准确来讲,人无反思能力与蚁蜢无异。
footnotes:
李先生说,不说人话的人是在“放狗屁”——不过,这还算好,因为毕竟是人在放狗屁;比这更可恨的人是“狗放屁”——已经算不得人了;当然,最可恨的是“放屁狗”——不仅不是人,还整天放狗屁本文来自:李笑来——如何把道理讲清楚的同时又不令人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