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会抱怨:跟孩子说话孩子就当耳旁风,我说我的,他/她做他/她的,就像没听着。父母通常都会认为孩子太不听话。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对父母的话听而不闻?
我们先来一起看一个场景:
妈妈带两岁多的孩子出去玩,孩子走在妈妈旁边,孩子看见地上有个塑料纸突然蹲下用手抓想要捡起来,妈妈赶紧说:“别捡,脏。”孩子没理会,妈妈拽起孩子说:“走吧,到前面玩,别玩这个。”孩子被拽起来后往前走,看到过来一辆汽车,站在路边兴奋地喊:“汽车,大众汽车”妈妈说:“走吧,这都是尾气,我们去公园里玩。”孩子没听,继续看开过来的另一辆汽车,并且问道:“这是什么车?”妈妈说:“别克,快走吧。”孩子没动,妈妈拽着孩子的手往前走,好容易走到了公园里。孩子看见地面有一滩水,跑过去就要踩,妈妈赶紧抓住孩子说:“别踩,鞋会湿了。”孩子又没“得逞”跑到滑滑梯那准备往上爬,妈妈跟在后面说:“慢点”孩子爬上去之后要过一个很矮的栏杆,妈妈说:“看着点,别碰头”孩子滑下来后发现地上有几只小蚂蚁,立刻趴在地上看,妈妈说:“你脏不脏?快起来看!”孩子继续观察,妈妈碰到一个熟人开始聊天,没再理会继续观察蚂蚁的孩子,十分钟后,妈妈聊完天发现孩子还在地上趴着,走到跟前说:“你怎么还没起来?别看了,快起来去滑滑梯。”
这种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孩子身边的这个人可能是妈妈,可能是爸爸,也可能会是老人或保姆。每个成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的喜好、自己对于环境的判断、自己期待的状态来要求孩子,这些要求通过各种各样否定的语言一直萦绕在孩子耳边,形成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背景音乐”孩子已经习惯了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遭到提醒、反对、或生硬的阻止,怎么还能对成人说的话认真去听。试想一下,如果你长期处在一种背景音乐下工作或生活,你会认真地去听音乐是什么内容吗?如果你一直处在很安静的环境下,这时给你放一首动听的音乐,你一定会仔细去听,并用心欣赏。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父母就应当知道如何能让孩子认真对待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了。
1。不要成为絮絮叨叨的父母。孩子的行为有他/她与生俱来的天性,孩子喜欢探索、喜欢观察、喜欢重复、喜欢尝试,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很多成人都不具备的,成人对于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而孩子却能看到另外一番精彩。欣赏而不要阻止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做到这点十分困难,但要努力去做,因为这个过程对于父母来说可能很无聊、可能很脏、也可能很危险,但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如果剥夺了这个过程也就剥夺了孩子大脑发育的机会。
2。立刻阻止十分危险的行为。孩子的确不懂得危险,他/她会用自己所有的感官来体验任何事物,因此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处处会有危险。作为父母需要在内心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哪些动作和行为是绝对危险的,发生这些动作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制止并且制止之后跟孩子讲明原因,尽量用最简化的语言来解释危险的存在,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很多次,也可以设计相对安全的方式让孩子体验这种危险的存在,效果可能比较好,比如用比较热的水代替开水让孩子接触,明白什么是烫。
3。引导相对不安全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不会立刻产生危险,但长远对孩子不好。比如孩子不懂得环境污染的问题,也不懂得尾气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这个时候,父母需要用尽量简化的语言来让孩子明白呼吸进了尾气可能对他造成的伤害,同时尊重孩子的兴趣,可以建议孩子站在远一点的地方看汽车而不是强行阻止。
4。不要怕脏不要怕湿。在博文为什么要让孩子玩“脏”游戏中已经说明了脏游戏对于孩子大脑发育的好处以及孩子对脏游戏的热爱。因此父母应当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既然出去玩,一身泥、一身土的回家非常正常,这才是孩子。只有成人才会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地站在那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父母省去一些唠唠叨叨的话而多洗几次衣服会让孩子受益很多。
5。设定规矩很重要。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设定规矩,孩子在这些十分必要的规矩内可以自由地活动,这些规矩除了对于危险的规避之外还包括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父母想明白自己需要设定的规矩之后就要以各种方式保证这些规矩的有效性,这些规矩坚决不能动摇,除此之外的行为不要再做多余的干涉和提醒,这样孩子会逐渐知道父母是言出必行的。在这样一个有规矩的自由环境下,孩子会感到安全和放松,因为孩子耳边不再会有背景音乐,而孩子又十分清楚自己的行为界限在哪里。gerber女士曾经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规矩可以带给孩子安全感:假设你开车行驶在一个吊桥上,吊桥两边都有锁链,可能你永远都不会碰到那些锁链,但那些锁链的存在让你感到很安全,假设你开车行驶在去除了锁链的吊桥上会是什么心情?虽然你明确知道不会掉下去,但内心还是会觉得恐惧。因此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讨厌规矩,孩子只是不喜欢到处都是规矩,父母所需要的规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路途两边的锁链而不是横在路中间的护栏。有了这些规矩,孩子的成长会更加自由、轻松而又安全。
总而言之,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对自己说的话能听的进去,先要做到减少过多的废话,再要做到设立规矩的前后一致性,然后用尊重孩子的方法实现这些规矩的执行。
来源:educ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