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活生生的依靠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互联网给我打开的是一扇智慧之门。
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互联网的定位也各不相同。不过,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应用,每个在世的人都将越来越绕不开一个话题——数字化的生存与发展。在过往时代,我们可能会以家中藏书的数量大体衡量一个人的涉猎程度,会以足迹踏过多少片土地衡量一个人的涉世深度,但这些指标自从互联网出现以后,就变得不再是唯一,或者不构成充要条件。
还记得大约五年前,国内媒体还做过关于网络化生存的节目,数人各自安排在一切可被窥视的玻璃房中pk互联网生存技巧,以此测试一根网线、一台电脑能否让一个人生存。如今看来,这样的节目已不存在悬念,互联网不仅能让人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好,甚至还衍生出数量可观群体——“宅一族”无论是电子商务的soho一族,还是奔波于公司无数文案或业务的白领,互联网应用的技巧,将决定生存质量与发展潜力。
我们都找到了心中所属的互联网形态了吗?是否得心应手,还是陷于信息汪洋不知所措?可以肯定的是,现今互联网人群,至少一半以上未能熟练掌握应有的、经过系统梳理的信息获取通路,更不用谈起应用各类在线或脱机软件对各类信息进行归类编整,我们称之为外部工具与大脑思考的接轨。就算是最为常用的ie收藏夹,恐怕也会是依性而建。
互联网如水,善用者得道。但正因为互联网的水性,一方面,让各类互联网运营商不断施也各类陷阱增加点击提升粘性,要知道,基于娱乐化方向的所谓消费者行为分析,所做的就是如何以更低门槛、更具诱惑力地让人们放下痛苦的价值提升,而“顺势”地激化短期快感的娱乐细胞。金错刀所指的腾迅之水,也是这方面吧。另一方面,对个体而言,要运用好“水”的力量,关键在自制力,因为力量的运用是依不同情境的定型过程,而定型势必需要施力抵消水压,水的价值,不在散漫的无形,而在痛苦的定形。
我对互联网应用的一些观点:
1、在互联网占据信息流通主要渠道的今天,用好了,事半功倍,用不好,事倍功半,讨论用不用的问题,那已经是非常古老的话题。
2、既然必须要用,如何有效应用,必然成为重要课题。把互联网应用当作工作质量的重要考评,这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3、你用互联网来做什么,基本上足以反映你的进取心,人生的不同既体现在终点,也体现在通往终点路上的每一个小动作。
4、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reader为何物,那注定你已经out了,因为你不仅享受不到信息推送带来的便利,并且要知道,打开一个门户主页,扑面而来的不一定是你想获得的信息,就算有,也是夹杂在大量的内容点击陷阱之中,你面对的是以强大消费者行为分析构建起来的网页陷阱,办公人员效率低下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想和他们一样吗?
另,以下是年初南方人物周刊的一篇同名文章: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洗脑,优质宅人蜗在互联网过冬。宅生活,在别处,管它泡沫还是萧条。
一般的宅人,就是你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宅男宅女,如不少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还包括那些寄生在父母家中的社会青年。他们喜欢躲在暗无天日的房间或肮脏嘈杂的网吧里,戴着厚厚的镜片或高度数的隐形眼镜,神经质般对着电脑,网游网聊电影电视动漫听歌,暴饮暴食,作息混乱这些都是长辈们眼中一代不如一代的证据。但优质宅人可不是这样,互联网是他们的飞行器。只要给他们一台联网的电脑,他们就能变身为生活在别处的飞人,他们将尽情地创造、交流和分享,他们是开放而高效的学习者,是清醒的消费者而非浪费者,是充满创意和热忱的生活家。更奇妙的是,他们不仅能于一宅之内独善其身,还能兼济天下。
从广义上讲,宅是一种生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