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完——————

    哈,是应该有怀疑求真的态度,因为丁肇中引用的是个不完整的王阳明,如果老师亦不明真相,那么学生们估计要恨死王老先生了,认为现在大家没有探究精神都是他害的!囧

    还是陆游教子有方,他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可做学问研究的典范。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介绍〕丁肇中,美籍中国物理学家。山东日照人。他在美国出生,但在中国长大。1956年移居美国,就读于密歇根大学。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年在日内瓦欧洲原子核研究委员会供职。1964年返回美国。1969年被麻省理工学院委任为物理学教授。1974年在长岛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新的亚原粒子,即j粒子。由于这项工作,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7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丁肇中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附:丁肇中,大家的采访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