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其缮造之功,以分给焉。

    刑部尚书一员, 正三品。隋初改都官尚书,又改为刑部。龙朔改为司刑太常伯, 光宅改为秋官尚书,神龙复也。 侍郎一员。 正四品下。龙朔为司刑少常伯。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刑法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刑部, 二曰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门。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 所属,咸质正焉。

    郎中二员, 从五品上。隋曰宪部郎,武德为刑部郎中,龙朔改为司刑大夫。 员外郎二员, 从六品上。 主事四人, 从九品上。 令史十九人,书令史 三十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贰尚书、侍郎,举其典宪, 而辨其轻重。凡文法之名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律,十有二 章:一名例,二禁卫,三职制,四户婚,五厩库,六擅兴,七贼盗,八斗讼,九诈 伪,十杂律,十一捕亡,十二断狱,而大凡五百条。令,二十有七篇,分为三十卷。 第一至第七曰官品职员,八祠,九户,十选举,十一考课,十二宫卫,十三军防, 十四衣服,十五仪制,十六卤簿,十七公式,十八田,十九赋役,二十仓库,二十 一厩牧,二十二关市,二十三医疾,二十四狱官,二十五营缮,二十六丧葬,二十 七杂令,而大凡一千五百四十六条。凡格,二十四篇。式,三十三篇。以尚书、御 史台、九寺、三监、诸军为目。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 正邪。式,以轨物程事。乃立刑名之制五焉:一笞,二杖,三徒,四流,五死。笞 刑五,杖刑五,徒刑五,流刑三,死刑二。而断狱之大典,有十恶、八议、五听、 六赃。赎配之典,具在刑法志。凡决死刑,皆于中书门下详覆。凡死罪,枷而 杻。妇人及流徒,枷而不杻。官品及勋散之阶第七已上,锁而不枷。在京诸司,则 徒已上送大理,杖已下当司断之。若金吾纠获,亦送大理。凡决大辟罪,在京者, 行决之司,皆五覆奏;在外者,刑部三覆奏。若犯恶逆已上,及部曲奴婢杀主者, 一覆奏。凡京城决囚之日,减膳彻乐。每岁立春后至秋分,不得决死刑。大祭祀及 致斋、朔望、上下弦、二十四气、雨未晴、夜未明、断屠月日及休假,亦如之。凡 犯流罪已下,应除免官。当未奏,身死者,免其追夺。流移之人,皆不得弃放妻妾, 及私遁还乡。至六载,然后听仕。即本犯不应流而特配流者,三载已后听仕。其应 徒则皆配居作。凡禁囚,五日一虑。凡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亲属仇嫌者,皆听更之。 凡在京诸司见禁囚,每月二十五已前,本司录其所犯及禁时月日,以报刑部,凡国 有赦宥之事,先集囚徒于阙下,命卫尉树金鸡,待宣制讫,乃释之。

    都官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改司仆大夫,咸亨复。 员外郎一员, 从 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发人,书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郎 中、员外郎之职,掌配役隶,簿隶俘囚以给衣粮药疗,以理诉竞雪冤。凡公私良贱, 必周知之。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一免为蕃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民, 皆因赦宥所及则免之。年六十及废疾,虽赦令不该,亦并免为蕃户,七十则免为良 人,任所乐处而编附之。凡初被没有伎艺者,各从其能,而配诸司。妇人工巧者, 入于掖庭。其余无能,咸隶司农。

    比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计大夫。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 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勾诸司百僚俸料、公廨、赃赎、调敛、徒役、课程、逋 悬数物,周知内外之经费,而总勾之。凡内外官料俸,以品第高下为差。外官以州 县府之上中下为差。凡税天下户钱,以充州县官月料,皆分公廨本钱之利。羁縻州 所补汉官,给以当土之物。关监之官,以品第为差。其给以年支轻货。镇军司马, 判官俸禄,同京官。镇戍之官,以镇戍上中下为差。凡京师有别借食本,每季一申 省,诸州岁终而申省,比部总勾覆之。凡仓库、出内、营造、佣市、丁匠、功程、 赃赎、赋敛、勋赏、赐与、军资、器仗、和籴、屯牧,亦勾覆之。

    司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曰司门大夫。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 郎之职,掌天下诸门及关出入往来之籍赋,而审其政。凡关二十有六,为上中下之 差。京城四面关有驿道者,为上关。余关有驿道及四面无驿道者,为中关。他皆为 下关。关所以限中外,隔华夷,设险作固,闲邪正禁者也。凡关呵而不征,司货贿 之出入,其犯禁者,举其货,罚其人。凡度关者,先经本部本司请过所,在京则省 给之,在外则州给之。而虽非所部,有来文者,所在亦给。

    工部尚书一员, 正三品。南朝谓之起部。有所营造,则置起部尚书,毕则省之。 隋初改置工部尚书。龙朔为司平太常伯,光宅改为冬官尚书,神龙复旧也。 侍 郎一员。 正四品下。龙朔为司平少常伯。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百工、屯田、 山泽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总其职务, 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咸质正焉。

    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平大夫也。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十二人,书令史二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 郎中、员外郎之职,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 咸经度之。凡京师、东都有营缮,则下少府、将作,以供其事。

    屯田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田大夫也。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二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 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 军储。其水陆腴瘠,播种地宜,功庸烦省,收率等级,咸取决焉。诸屯田役力,各 有程数。凡天下诸军州管屯,总九百九十有二。大者五十顷,小者二十顷。凡当屯 之中,地有良薄,岁有丰俭,各定为三等。凡屯皆有屯官、屯副。凡京文武职事官, 有职分田。京兆,河南府及京县官,亦准此。凡在京诸司,有公廨田,皆视其品命 而审其分给。

    虞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虞大夫。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 之职,掌京城街巷种植,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田猎之事。凡采捕渔猎,必以 其时。凡京兆、河南二都,其近为四郊,三百里皆不得弋猎采捕。殿中、太仆所管 闲厩马,两都皆五百里内供其刍藁。其关内、陇右、西使、南使诸牧监马牛驼羊, 皆贮藁及茭草。其柴炭木橦进内及供百官蕃客,并于农隙纳之。

    水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川大夫。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 之职,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楫溉灌之利,咸总而 举之。凡天下水泉,三亿二万三千五百五十九。其在遐荒绝域,迨不可得而知矣。 其江、河,自西极达于东溟,中国之大川者也。其余百三十五水,是为中川。其又 千二百五十二水,斯为小川也。若渭、洛、汾、济、漳、淇、淮、汉,皆互达方域, 通济舳舻,从有之无,利于生人者也。凡天下造舟之梁四, 河则蒲津、大阳、河阳, 洛则孝义也。 石柱之梁四, 洛则天津、永济、中桥,灞则灞桥。 木柱之梁 三, 皆渭川,便桥、中渭桥、东渭桥也。 巨梁十有一,皆国工修之。其余皆所 管州县随时营葺。其大津无梁,皆给船人,量其大小难易,以定其差。

    门下省

    秦、汉初,置侍中,曾无台省之名。自晋始置门下省,南、北朝皆因之。龙朔 改为东台,光宅改为鸾台,神龙复。

    侍中二员。 隋曰纳言,又名侍内。武德为纳言,又改为侍中。龙朔改东台左相, 光宅元年改为纳言,神龙复为侍中。开元元年改为黄门监,五年复为侍中。天宝二 年改为左相。至德二年复改为侍中。武德定令,侍中正三品,大历二年十一月九日, 升为正二品。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永淳二年七月,中书令裴 炎以中书执政事笔,遂移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 书门下,其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也。

    侍中之职,掌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总典吏职,赞相礼仪,以和万邦,以弼庶 务,所谓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 行之,此其大较也。凡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 曰议,五曰表,六曰状;皆审署申覆而施行焉。凡法驾行幸,则负宝而从。大朝会、 大祭祀,则板奏中严外办,以为出入之节。舆驾还宫,则请解严,所以告礼成也。 凡大祭祀,皇帝致斋,既朝,则请就斋室。将奠,则奉玉及币以进。盥手,则取匜 以沃。洗爵,则酌罍水以奉。及赞酌泛齐,进福酒以成其礼焉。若享宗庙,则进瓚 而赞酌郁酒以稞。既稞,则赞酌醴齐。其余如飨神祇之礼。藉田,则奉耒以赞事。 凡诸侯王及四夷之君长朝见,则承诏而劳问之。临轩命使,册后及太子,则承诏以 命之。凡制敕慰问外方之臣及征召者,则监其封题。若发驿遣使,则给其传符,以 通天下之信。凡官爵废置,刑政损益,皆授之于记事之官。既书于策,则监其记注 焉。凡文武职事六品已下,所司进拟,则量其阶资,校其才用,以审定之。若拟职 不当,随其优屈,退而量焉。

    门下侍郎二员。 隋曰黄门侍郎。龙朔为东台侍郎,咸亨改为黄门侍郎,垂拱改 为鸾台侍郎,天宝二年改为门下侍郎,乾元元年改为黄门侍郎,大历二年四月复为 门下侍郎。武德定令,中书门下侍郎,同尚书侍郎,正四品上。大历二年九月敕升 为正三品也。 门下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参议焉。若 大祭祀,则从升坛以陪礼。皇帝盥手,则奉巾以进。既帨,则奠巾于篚,奉瓠爵以 赞献。凡元正、冬至天子视朝,则以天下祥瑞奏闻。

    给事中四员。 正五品上。隋曰给事郎,置四员,位次门下侍郎。武德定令,曰 给事中。龙朔改为东台舍人,咸亨复。 给事中掌陪侍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 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 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凡国之大狱,三司详决,若刑名不当, 轻重或失,则援法例退而裁之。凡发驿遣使,则审其事宜,与黄门侍郎给之;其缓 者给传,即不应给,罢之。凡文武六品已下授职官,所司奏拟,则校其仕历浅深, 功状殿最,访其德行,量其才艺;若官非其人,理失其事,则白侍中而退量焉。若 弘文馆图书之缮写、雠校,亦课而察之。凡天下冤滞未申及官吏刻害者,必听其讼, 与御史、中书舍人同计其事宜,而申理之。

    录事四人, 从七品上。 主事四人, 从八品下。 令史十一人,书令史 二十二人,甲库令史七人,传制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修补制敕匠五人。

    左散骑常侍二人。 从三品。魏、晋置散骑常侍、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共平 尚书奏事。其后用人或杂,江左不重此官,或省或置。隋初省散骑侍郎,置常侍四 人,从三品,掌陪从朝直。炀帝又省之。武德初,以为加官。贞观初,置常侍二人, 隶门下省。明庆二年,又置二员,隶中书省,始有左右之号,并金蝉珥貂。左常侍 与侍中左貂,右常侍与中书令右貂,谓之八貂。龙朔为左侍极,咸亨复。广德二年 五月,升为正三品,加置四员。兴元元年正月,左右各加一员。贞元四年正月敕, 依旧四员也。 常侍掌侍奉规讽,备顾问应对。 宝应二年敕,左右散骑常侍各置 参官两人,令自拣择闻奏,参典亦置两人,后省。

    谏议大夫四员。 秦、汉曰谏大夫,光武加议字。隋于门下省置谏议大夫七员, 从四品下。武德四年敕置四员,正五品上。龙朔改为正谏大夫,神龙复。大历四年 敕只四员,正五品上。龙朔七年三月敕,其谏议四员,内供奉不得为正员。至贞元 四年五月十五日敕,谏议分为左右,加置八员,四员隶门下为左,会昌二年十一月 中书奏:隋于门下省置谏议大夫七员,从四品下。今正五品上。自大历二年门下中 书侍郎升为正三品,两省遂阙四品官。其谏议大夫望升为正四品下,分为左右,以 备两省四品之阙。向后与丞郎出入迭用,以重其选。敕可之。 谏议大夫掌侍从 赞相,规谏讽谕。凡谏有五:一曰讽谏,二曰顺谏,三曰规谏,四曰致谏,五曰直 谏。

    起居郎二员, 从六品上。古无其名,隋始置起居舍人二员。贞观二年省起居舍 人,移其职于门下,置起居郎二员。明庆中又置起居舍人,始与起居郎分在左右。 龙朔二年改为左史,咸亨复。天授元年又改为左史,神龙复也。

    楷书手三人。起居郎掌起居注,录天子之言动法度,以修记事之史。凡记事之 制,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必书其朔日甲乙,以纪历数,典 礼文物,以考制度,迁拜旌赏以劝善,诛伐黜免以惩恶。季终则授之国史焉。 自汉 献帝后,历代帝王有起居注,著作编之,每季为卷,送史馆也。

    左补阙二员, 从七品上。 左拾遣二员。 从八品上。古无此官名。天后垂 拱元年二月二十九日敕:“记言书事,每切于旁求;补阙拾遣,未弘于注选。瞻言 共理,必藉众才,寄以登贤,期之进善。宜置左右补阙各二员,从七品上,左右拾 遣各二员,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行立次左右史之下。仍附于令。”天授二年二 月,加置三员,通前五员。大历四年,补阙、拾遣,各置内供奉两员。七年五月十 一日敕,补阙、拾遣,宜各置两员也。 补阙、拾遣之职,掌供奉讷谏,扈从乘 舆。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 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条其事状而荐言之。

    典仪二员。 从九品。南齐有典仪录事一员,梁有典仪之官,后省。皇朝又置典 仪二人,隶门下省。初用人皆轻,贞观末,李义府为之,自是用士人为之。 赞 者十二人。 隋太常、鸿胪二寺,皆有赞者,皇朝因置之,隶门下省,掌赞唱,为行 事之节。分番上下,谓之番官。 典仪掌殿上赞唱之节,及殿廷版位之次。凡国 有大礼,侍中行事,及进中严外办之版,皆赞相焉。

    城门郎四员。 从六品上。汉有城门校尉,掌京城诸门启闭之节。隋改校尉为城 门郎,置四员,从六品,皇朝因之也。 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门仆八百人。 门仆,晋代有之。皇朝隶城门局,分番上下,掌送管钥。城门郎掌京城皇城宫殿诸 门启闭之节,奉出纳管钥。开则先外而后内,合则先内而后外,所以重中禁,尊皇 居也。候其晨昏击鼓之节而启闭之。凡皇城宫城合门之钥,先酉而出,后戌而入; 开门之钥,后丑而出,夜尽而入。京城合门之钥,后申而出,先子而入;开门之钥, 后子而出,先卯而入。若非其时而有命启闭,则诣阁覆奏。

    符宝郎四员。 从六品上。周有典瑞之职,秦有符玺令,汉曰符玺郎。两汉得秦 六玺及传国玺,后代传之。隋置符玺郎二员,从六品。天后恶玺字,改为宝。其受 命传国等八玺文。并改雕宝字。神龙初,复为符玺郎。开元初,又改为符宝,从玺 文也。 令史二人,书令史三人,主宝六人,主符三十人,主节十八人。符宝郎 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辨其所用。有事则请于内,既事则奉而藏之。八宝:一曰 神宝,所以承百王,镇万国。二曰受命宝,所以修封禅,礼神祇。三曰皇帝行宝, 答疏于王公则用之;四曰皇帝之宝,劳来勋贤则用之。五曰皇帝信宝,征召臣下则 用之。六曰天子行宝,答四夷书则用之。七曰天子之宝,慰抚蛮夷则用之;八曰天 子信宝,发番国兵则用之。凡大朝会,则捧宝以进于御座。车驾行幸,则奉宝以从 于黄钺之内。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 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二曰传符,所以给邮驿,通制命。 三曰随身鱼符,所以明贵贱,应征召。四曰木契,所以重镇守,慎出纳。五曰旌节, 所以委良能,假赏罚。鱼符之制,王畿之内,左三右一;王畿之外,左五右一。 左 者在内,右者在外。行用之日,从第一为首,后事须用,以次发之,周而复始。 大事兼敕书,小事但降符,函封遣使,合而行之。传符之制,太子监国曰双龙之 符,左右各十。京都留守曰麟符,左二十,其右一十有九。东方曰青龙之符,西方 曰驺虞之符,南方曰硃雀之符,北方曰玄武之符,左四右三。 左者进内,右者付外。

    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刻姓 名者,去官而纳焉;不刻者,传而佩之。木契之制,太子监国,则王畿之内,左右 各三;王畿之外,左右各五;庶官镇守,则左右各十。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 于四方,则请而佩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周礼之制,山国用虎节,土国用 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又云,道路用旌节,即汉使所持者是也。

    弘文馆: 后汉有东观,魏有崇文馆,宋有玄、史二馆,南齐有总明馆,梁有士 林馆,北齐有文林馆,后周有崇文馆,皆著撰文史,鸠聚学徒之所也。武德初置修 文馆,后改为弘文馆。后避太子讳,改曰昭文馆。开元七年,复为弘文馆,隶门下 省。 学士。学士无员数,自武德已来,皆妙简贤良为学士。故事,五品已上称 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学士,不定员数。馆中有四部书及图籍, 自垂拱已后,皆宰相兼领,号为馆主,常令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学生三十人,校书 郎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二人,楷书手三十人,典书二人,拓书手三人,笔匠 三人,熟纸装潢匠九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 凡朝廷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得参议焉。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其学生 教授考试,如国子学之制焉。

    中书省 秦始置中书谒者,汉元帝去“谒者”二字。历代但云中书。后周谓之内 史省,隋因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炀帝改为内书省。武德复为内史省, 三年改为中书省。龙朔改为西台,光宅改为凤阁,神龙复为中书省。开元元年改为 紫微省,五年复旧。

    中书令二员。 汉、魏品卑而付重。魏置监、令各一员,历南朝不改。隋省监, 置令二人,正三品。隋文帝废三公府僚,令中书令与侍中知政事,遂为宰相之职。 隋曰内书令。武德日内史令,寻改为中书令。龙朔为西台右相,咸亨复为中书令。 光宅为凤阁令。开元元年改为紫微令,五年复为中书令。天宝改为右相,至德二年 复为中书令。本正三品,大历二年十一月九日,与侍中同升正二品,自后不改也。

    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奉之,以 厘万邦,以度百揆,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二曰制书, 三曰慰劳制书,四曰发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皆宣署申覆而施 行之。凡大祭祀群神,则从升坛以相礼。享宗庙,则从升阼阶。亲征篡严,戒敕百 僚,册命亲贤,临轩则使读册。若命之于朝,则宣而授之。凡册太子,则授玺。凡 制诏宣传,文章献纳,皆授之于记事之官。 武德、贞观故事,以尚书省左右仆射各 一人及侍中、中书令各二人,为知政事官。其时以他官预议国政者,云与宰相参议 朝政,或云平章国计,或云专典机密,或参议政事。贞观十七年,李勣为太子詹事, 特诏同知政事,始谓同中书门下三品。自是,仆射常带此称。自余非两省长官预知 政事者,亦皆以此为名。永淳中,始诏郭正一、郭待举、魏玄同等,与中书门下同 承受进旨平章事。自天后已后,两省长官及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平章事,为宰相。其 仆射不带同中书门下三品者,但厘尚书省而已。总章二年,东台侍郎张文瓘,西台 侍郎戴至德等,始以同中书门下三品著之入衔。自是相承至今。永淳二年,黄门侍 郎刘齐贤知政事,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后两省长官,及他官执政未至侍中书令 者,皆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

    中书侍郎二员。 汉置中书,掌密诏,有令、仆、丞、郎四官。魏曰中书郎,晋 加“侍”字。隋置内书省,改为内书侍郎,正四品。武德初为内史侍郎,三年改为 中书侍郎。龙朔、光宅、开元,随曹易号。至德复为中书侍郎。武德定令,与尚书 侍郎俱第四品。大历二年九月,与门下侍郎共升为正三品也。 中书侍郎掌贰令 之职。凡邦国之庶务,朝廷之大政,皆参议焉。凡临轩册命大臣,令为之使,则持 册书以授之。凡四夷来朝,监轩则受其表疏,升于西阶而奏。若献贽币,则受之以 授于所司。

    中书舍人六员。 正五品上。曹魏于中书置通事一人,掌呈奏按章。高贵乡公于 通事下加“舍人”二字。晋于中书置舍人、通事各一人。自魏、晋、齐、梁,诏诰 皆出于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通事舍人但掌呈奏而已。或通事有文字者,别敕知 诏诰。至梁武,制诰专令舍人掌之,兼去“通事”二字,但云中书舍人。隋曰内史 舍人,置八员,掌制诰,品第六。寻升五品上。炀帝改内书舍人,置四员。武德初 为内史舍人,三年,改为中书舍人。龙朔、光宅、开元,随曹改易。

    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既下,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所以 重王命也。制敕既行,有误则奏而正之。凡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而奏之。 国有大事,若大克捷及大祥瑞,百僚表贺,亦如之。凡册命大臣于朝,则使持节读 册命之。凡将帅有功及有大宾客,皆使劳问之。凡察天下冤滞,与给事中及御史三 司鞫其事。凡百司奏议,文武考课,皆预裁焉。

    主书四人, 从七品上。 主事四人, 从八品下。 令史二十五人,书令 史五十人,传制十人,亭长十八人,修补敕匠五十人。

    右散骑常侍二员, 从三品。 右补阙二员, 从七品上。 右拾遣二员, 从八品上。 起居舍人二员。 从六品上。 右常侍、补阙、拾遣。掌事同左 省。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录天子之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以记时政损益。 季终,则授之于国史。

    通事舍人十六人。 从六品上。通事舍人,奏谒者之官也。掌宾赞、赞受事,隶 光禄勋。晋置舍人、通事各一人,隶中书。东晋曰通事舍人。隋因晋制,置十六人, 从六品上,又为通事谒者。武德初,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隶四方馆, 属中书省也。 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及辞谢者,于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 就列,引以进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凡四方通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凡 军旅之出,则命受慰劳而遣之。既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以视其疾苦。凯旋, 则郊迓之,皆复命。凡致仕之臣,与邦之耋老,时巡问亦如之。

    令史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

    集贤殿书院: 开元十三年置。汉、魏已来,职在秘书。梁于文德殿内藏聚群书。 北齐有文林馆学士,后周有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隋平陈之后,写群书正副二本, 藏于宫中,其余以实秘书外阁。炀帝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贮书。自汉延熹至隋,皆 秘书掌国籍,而禁中之书,时或有焉。及太宗在籓府时,有秦府学士十八人。其后 弘文、崇文二馆皆有。玄宗即位,大校群书。开元五年,于乾元殿东廊下写四部书, 以充内库,置校定官四人。七年,驾在东都,于丽正殿置修书使。十二年,驾在东 都,十三年与学士张说等宴于集仙殿,因改名集贤,改修书使为集贤书院学士。其 大明宫所置书院,本命妇院,屋宇宏敞。永泰元年三月,诏仆射裴冕等十三人,每 日于集贤书院待诏。

    集贤学士。 初定制以五品已上官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每宰相为学士者, 为知院事。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 学士知院事一人, 开元初,以褚无量、马 怀素、元行冲相次知乾元殿写书,及在丽正,乃有使名。张说代元行冲,改院为集 贤,以说为大学士,知院事,说恳让大字,诏许之。自是,每以宰相一人知院事。

    副知院事一人, 初,宰相张说知院事,以左常侍徐坚为副知院事,因为故事。

    判院一人, 初在乾元殿,刊正官一人判事,其后因之。 押院中使一人。 自乾元殿写书,则置掌出入,宣进奏,兼颂中官,监守院门,掌同宫禁。 侍讲 学士, 开元初,褚无量、马怀素侍讲禁中,名为侍读。其后康子元为侍讲学士。 修撰官,校理官, 并无常员,以官人兼之。 待制官, 古之待诏金马门是。 留院官,检讨官。 皆以学士别敕留之。 孔目官一人,专知御书典四人, 并开元五年置。 知 书官八人, 开元五年置,掌分四库书。 书直、写御书一百人,拓书六人,书直 八人,装书直十四人,造笔直四人。 并开元六年置。 集贤学士之职,掌刊缉古 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 其有筹策之可施于时,著述之可行于代者,较其才艺而考其学术,而申表之。凡承 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

    史馆: 历代史官,隶秘书省著作局,皆著作郎掌修国史。武德因隋旧制。贞观 三年闰十二月,始移史馆于禁中,在门下省北,宰相监修国史,自是著作郎始罢史 职。及大明宫初成,置史馆于门下省之南。馆门下东西有枣树七十四株,无杂树。 开元二十五年三月,右相李林甫以中书地切枢密,记事者官宜附近,史官尹愔奏移 史馆于中书省北,以旧尚药院充馆也。 史官。 古者天子诸侯,皆有史官,以纪 言动、历数之事。到后汉明帝,如当时名士入东观,撰光武纪,而史官因以他 官兼之。魏明帝始置著作郎,专掌国史,隶中书。晋改隶秘书省,因而不改。贞观 年修五代史,移史馆于禁中。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 毕日停。 监修国史。 贞观已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 修撰直 馆。 天宝已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也。元和六年,宰相 裴垍奏:“登朝官领史职者,并为修撰,未登朝官入馆者,并为直馆。修撰中以一 人官高者判馆事,其余名目,并请不置。”从之。 楷书手二十五人,典书四人, 亭长二人,掌固六人,装满直一人,熟纸匠六人。史官掌修国史,不虚美,不隐恶, 直书其事。凡天地日月之祥,山川封域之分,昭穆继代之序,礼乐师旅之事,诛赏 废兴之政,皆本于起居注、时政记,以为实录,然后立编年之体,为褒贬焉。既终 藏之于府。

    知匭使。 天后垂拱二年,置匭以达冤滞。其制,一房四面,各以方色,东曰延 恩,西曰申冤,南曰招谏,北曰通玄。所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盖古善 旌、诽谤木之意也。天宝九年,改匭为献纳。乾元元年,复名曰匭。垂拱已来,常 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遣一人充使,受纳诉状。每日暮进内,而晨出之也。

    翰林院。 天子在大明宫,其院在右银台门内。在兴庆宫,院在金明门内。若在 西内,院在显福门。若在东都、华清宫,皆有待诏之所。其待诏者,有词学、经术、 合炼、僧道、卜祝、术艺、书奕,各别院以禀之,日晚而退。其所重者词学。武德、 贞观时,有温大雅、魏徵、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褚遂良。永徽后,有许敬宗、 上官仪,皆召入禁中驱使,未有名目。乾封中,刘懿之刘祎之兄弟、周思茂、元万 顷、范履冰,皆以文词召入待诏,常于北门候进止,时号北门学士。天后时,苏味 道、韦承庆,皆待诏禁中。中宗时,上官昭容独当书诏之任。睿宗时、薛稷、贾膺 福、崔湜,又代其任。玄宗即位,张说,陆坚、张九龄、徐安贞、张垍等,召入禁 中,谓之翰林待诏。王者尊极,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诏从中出。 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故尝简当代士人,以备顾问。至德已后,天下 用兵,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尤择名士,翰林学士得充选者,文士为荣。 亦如中书舍人例置学士六人,内择年深德重者一人为承旨,所以独承密命故也。德 宗好文,尤难其选。贞元已后,为学士承旨者,多至宰相焉。

    内教坊。 武德已来,置于禁中,以按习雅乐,以中官人充使。则天改为云韶府, 神龙复为教坊。

    习艺馆。 本名内文学馆,选宫人有儒学者一人为学士,教习宫人。则天改为习 艺馆,又改为翰林内教坊,以事在禁中故也。

    秘书省。 隶中书之下。汉代藏书之所,有延阁、广内、石渠之藏。又御史中丞, 在殿内,掌兰台秘书图籍。后汉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属太常寺,掌禁中图 书秘文,后并入中书。至晋惠帝,别置秘书寺,掌中外二阁图书。梁武改寺为省。 龙朔改为兰台,光宅改为麟台,神龙复为秘书省。

    秘书监一员, 从三品。监之名,后汉桓帝置,魏、晋不改。后周谓之外史下大 夫。隋复为秘书监,从第三品。炀帝改为秘书令,武德复为监。龙朔改为兰台太史, 天授改为麟台监,神龙复为秘书监也。 少监二员, 从四品上。少监,隋炀帝置。 龙朔改为兰台侍郎,天授为麟台少监,神龙复为秘书少监。比置一员,太极初增置 一员也。 丞一员。 从五品上。魏武帝置,丞二人。隋置一人,正第五品也。 秘书监之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有二局:一曰著作,二曰太史,皆率其属而 修其职。少监为之贰,丞掌判省事。

    秘书郎四员。 从六品上。 校书郎八人, 正九品上。 正字四人, 正九 品下。 主事一人, 从九品上。 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典书八人,楷书手 八十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秘书郎掌甲乙丙丁四部之图籍,谓之四库。经库类 十,史库类十三,子库类十四,集库类三。 事在经籍志。

    著作局: 龙朔为司文局。 著作郎二人,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文郎中,咸 亨复也。 佐郎四人, 从六品上。 校书郎二人, 正九品上。 正字二人, 正九品下。 楷书手五人,掌固四人。著作郎、佐郎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 与佐郎分判局事也。

    司天台: 旧太史局,隶秘书监。龙朔二年改为秘阁局,久视元年改为浑仪监。 景云元年改为太史监,复为太史局,隶秘书。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敕,改太史监为 司天台,改置官属,旧置于子城内秘书省西,今在永宁坊东南角也。 监一人, 从三品。本太史局令,从五品下。乾元元年改为监,升从三品,一如殿中秘书品秩 也。 少监二人。 本曰太史丞,从七品下。乾元升为少监,与诸司少监卿同品也。

    太史令掌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 候之。 其属有司历二人,掌造历。保章正一人,掌教。历生四十一人。监候五人, 掌候天文。观生九十人,掌昼夜司候天文气色。 灵台郎二人, 掌教习天文气色。 天文生六十人。 挈壶正二人。 掌知漏刻。司辰七十人,漏刻典事二十二人,漏刻博士九人,漏刻 生三百六十人,典钟一百一十二人,典鼓八十八人,楷书手二人,亭长、掌固各四 人。自乾元元年别置司天台。改置官吏,不同太史局旧数,今据司天职掌书之也。

    凡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苟非其任,不得预焉。每季录所见灾祥,送门下中书 省,入起居注。岁终总录,封送史馆。每年预造来年历,颁于天下。五官正五员, 正五品。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丞二员, 正七 品。 主簿二员, 正七品。 定额直五人,五官灵台郎五员, 正七品。旧灵 台郎,正八品下,掌观天文之变而占候之。凡二十八宿,分为十二次,事具天文 志也。 五官保章正五员, 正七品。 五官司历五员, 正八品。旧司历二人,从九品上,掌国之历法,造 历以颁四方。其历有戊寅历、麟德历、神龙历、大衍历。天下之 测量之处,分至表准,其详可载,故参考星度,稽验晷影,各有典章。 五官监 候五员, 正八品。 五官挈壶正五员, 正九品。 五官司辰十五员。 正九品。 旧挈壶正二员,从八品下。司辰十七人,正九品下。皆掌知漏刻。孔壶为漏,浮箭 为刻,以告中星昏明之候也。 五官礼生十五人,五官楷书手五人,令史五人, 漏刻博士二十人, 漏刻之法,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其箭四十有八,昼夜共百刻。 冬夏之间,有长短。冬至之日,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六十刻夜漏 四十刻。春分秋分之时,昼夜各五十刻。秋分之后,减昼益夜,凡九日加一刻。春 分已后,减夜益昼,九日减一刻。二至前后,加减迟,用日多。二分之间,加减速, 用日少。候夜以为更点之节。每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更以击鼓为节,点以 击钟为节也。 典钟、典鼓三百五十人,天文观生九十人,天文生五十人,历生 五十五人,漏生四十人,视品十人。 已上官吏,皆乾元元年随监司新置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