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被称为百花公主那个传说半真半假,巧妙设计是真,原本身份是假。 首发这个时空里的方百花并不是方腊的义妹,而是亲妹妹,她从小苞着哥哥方腊、方七佛等人长大,她学来的武艺也是跟着明教的几个护教法王如王寅’宝等人学到的。
不过在这个时空里虽然有道术,有武艺,但没有武功,明教的武艺中没有什么乾坤大挪移。细想一下就是了,明教从西域传来,而内功从经脉而走,西域那些蛮夷可能知道什么静脉动脉但那里知道什么经脉(内功中的经脉跟血脉截然不同),明教这些将领的武功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功夫,乃是世代祖传下来并被后辈渐渐发扬光大的。
明教上下觊这位“圣女”的男教徒比比皆是,奈何都达不到方百花心中的目标。方百花心中的夫婿最起码要比她有智慧、还要比她武功高,刨除根本不可能的方腊、方七佛、王寅等人,符合条件的男人在明教里是没有的,普天之下也是凤毛麟角。
本来方腊准备将方百花嫁给王庆或田虎去联盟,奈何王庆的正妻段氏极其善妒而田虎因长相粗糙被方百花嫌弃,故此就一拖再拖,方百花到了二十多岁还没嫁出,变成了老姑娘。
但是方百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依然秉持着智慧比她高、武功比她高的原则挑选夫婿,直到方腊败亡,方百花还是没有找到符合她标准的男人,她以为世上不可能会有这样的男人。直到投奔齐国来到山东,她才发现世上原来是有这样的男人,但这样的男人竟然是她从小到大都很讨厌的明教另一个“圣女”李师师的夫婿卢俊义。
一开始方百花对卢俊义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只是基于一种对少年对手的挑衅,她不断地献出笨招来诱惑卢俊义。卢俊义自是一眼就看穿了李师师和方百花的不对付,也从王寅等处了解到两个美女在十岁左右发生地一些不愉快,无非就是小姑娘们互相嫉妒而互相捉弄对方而引起地陈年旧怨。卢俊义自然不想成为两个美女恶性竞争的牺牲品,便乘势将方百花打发到江南收复苏浙地区明教旧地。
当江南战事平息之后,方百花回山东述职之时,卢俊义猛然发现方百花已经二十五岁了。按说这个时代女人到了这个岁数还没出嫁,应该是自己焦急家里也跟着焦急吗,怎么方百花像是没事人一样,她貌似还很享受单身生活,只不过在看到李师师和卢俊义一起如胶似漆时有些黯然神伤罢了,其他时候根本看不出有何失落之意。后来卢俊义才了解到,原来宋朝的婚嫁情况是迥然不同于其他封建朝代,在宋朝,老姑娘比比皆是。
本来古代流行“嫁得好不如嫁得早”是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手段等因素,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既然人生苦短,那么结婚就要趁早,所以这时人们结婚的年龄普遍偏低,多数在青春期还未结束时就迎来了婚期。由此形成了一个规则,女人结婚一般不超过二十,否则就是剩女,一旦成了剩女,想找个好人家比登月还难。曾经有一个女子,因为挑三拣四,直到三十岁时还未出嫁,结果就被别人起了个“老女”地绰号,最后虽然勉强嫁了出去,却并没有得到幸福,在凄凉中悄然死去。
但是,在宋朝时情况却截然相反,大龄未婚女遍地都是,而且三十岁、四十岁出嫁的人不在少数,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古代婚姻史上的一个另类。
宋朝女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主要出在宋朝的男人身上。宋朝从建国起,就奉行高薪养廉的国策,那时的官员几乎不用贪污受贿,靠工资就可以富甲一方了,正如宋真宗写的诗一样:“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总之一句话,读书就是致富路!宋朝的读书人只要通过了科考,便可平步青云,过上幸福像花儿一样的生活。而宋代所谓的“贤才”、“良婿”通常指地就是考上科举的进士。可以说只要中了进士,就有了事业、金钱和女人。
宋代是婚姻不问阀阅地时代。再加上朝廷所实行地政策。使得当时地达官显贵。富室豪商在选择女婿时“一不问家世。”“二不问人品。”“三不问婚否。”只要是考中了进士就是他们选择地对象。这种现象地出现使得考中进士地男人十分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