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凯旋而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然不想沾上这么一个惹祸精,推说不在家而拒绝了。

    马大海当时留下了一句话:“家主人想到曾大人可能会公出未返,所以也嘱告了一句话,他要在两个时辰后才会来访,请府上务必将曾大人找回来。”

    他这儿求见得切,曾应龙自然更要躲了,而且这次是真正的躲出了门,所以梅玉和姚秀姑再次大张旗鼓地前来时,把门上吓坏了。

    尤其是那张飞笺交到门上,一等汝南侯梅玉及钦赐诰命一品夫人姚秀姑的附帖送到门上时,把门房吓得直抖,结结巴巴地道:“家家主人不在家”

    马大江冷冷地道:“不在家,真不在家吗?”

    “是真的,两个时辰前,有一位差爷已经来过。”

    “那是我弟弟马大海,我们哥儿两个都是锦衣卫指挥使郑大人摩下二等带刀护卫,被拨在梅侯爷门下当差。”

    门上更为惶恐了。

    他们自然知道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衙门在京师的权力有多大,尤其是带刀护卫,那就是宫门的值殿官,一二品的大员见了他们都要客客气气的,曾应龙官拜侍郎,为一部之次长,官秩不过三品。

    马大江冷冷地道:“舍弟已经交代过,侯爷在两个时辰内要来的,有这两个时辰应该找得到曾侍郎了。”

    “是,是,不过家主人下朝后并未回府,不知道上哪儿去了,是以无法通知。”

    马大江冷笑道:“好,这算你解释过去了,但是你们家夫人呢?不会出去了吧!咱们家侯爷夫人已经具帖来拜,你们家夫人也没当回事。”

    梅玉骑着马,姚秀姑乘着轿子,加上一大批的扈从,把整条巷子都挤满了。

    梅玉在马上冷冷地道:“马大江回来吧,曾应龙不把我这个一等候放在眼里,那是他兵部侍郎的官儿大,有资格瞧不起人,好在京师封侯的不止我一个人,我会去向他们请教一下,要求见兵部侍郎该是怎么个手续?走吧!”

    马大江哼了一声,回头就走,门上吓呆了,等大批的人一退,连忙着人出去禀告了。

    曾应龙其实就在不远处的陈大其右侍郎府中下棋,兵部尚书下有左右侍郎两员副长,都是从三品的缺。

    两个人正在下棋,听得门人来一报,曾应龙就呆了,他没想到梅玉会如此隆重其事,公开前来拜访。

    梅玉虽然因为沾上建文帝的关系,使很多人对他敬而远之,

    惟恐沾上惹麻烦,可是汝南侯一直没开缺,而且不久前还将汝南侯由他承袭了,这小子在皇帝心中,不知道是怎么个地位呢?

    不管怎么说,曾侍郎这次一躲却是麻烦大了。

    梅玉的头上顶着麻烦虽是事实,可是他此刻毕竟是钦定的世袭一等候,再上一步就是国公了。以爵位而言,比他这个侍郎可大得多,那不可以不论,人家公开持帖拜访,来个托而不见,是存心怠慢了。国家赐封勋爵,原是一种荣宠和奖励,身为大员,故意轻慢侯爵,这可以构成不敬之罪,若有御史奏上一本,多少总要挨点处分的。

    这倒还是小事,最怕的是被其他的勋爵知道了,他们为了面子,联合著起来闹一闹,那就吃不完兜着走了。

    曾应龙在这儿惶然无计,右侍郎陈大其叹道:“曾兄这次可做得太过分了,我们虽在宦海,以少惹是非为原则,但也不能太谨慎了,尤其是对他们梅家,更不可以常情度之,逊皇帝身旁多少旧臣都倒了,惟独他们这一家侯爵仍然维持,最近更颁下由世子入替的旨意,表示他们家还很罩得住”

    曾应龙脸色很难看,还没有说话,门外却连闯进了两个不速之客,却是马大江和马大海,他们这次是锦衣衙差官的身份前来,所以不准门上通报,也不待主人允许,一脚就进来了。

    他们来到书房门口,也只是让门人先打个招呼,直接就进来了,朝陈大其打个躬道:“陈大人,在下马大江,这是舍弟马大海,敝兄弟都在锦衣卫郑老总治下当差,今天来得鲁莽,乃是有件事想向侍郎大人查证一下。”

    锦衣卫的差官经常用这种方式向人调查,被问到的人无不心头捏着一把冷汗,惟恐会招鬼上身。

    陈太其一听来人姓马,那一定是尚衣监郑三宝的本家子侄,郑和本姓马,是有名的马回之家,那是个大家族,郑和入宫担任了密探头子后,尤其是永乐登位,郑和的地位更为提高,锦衣卫中姓马的差宫更为受人瞩目,他们是密探中的密探,连一二品的大员也惹不起他们的。

    郑和律下颇严,马姓子弟当差的不准在外招摇,倚势压人。

    但他们为公事找上谁,却是天大的麻烦上身。

    所以陈大其战战兢兢地道:“是,是,不知二位有何见教?”

    马大江道:“事情很简单,敝兄弟是来求证一下,左侍郎曾大人是什么时候来到府上的?”

    曾应龙因为听说有锦衣卫来到,避到内间去了,陈大其却感到十分为难,不知该如何回答。

    马大海立刻冷冷地道:“陈大人,锦衣卫做事一向很有把握,曾侍郎现在还在府上没有离开,要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到,本是很简单的事,敝兄弟因为心敬大人,所以才想听听大人一句话,曾侍郎这次的事情可大可小,但陈大人却犯不上替他去提什么干系,大人的回答很可能会呈到主上那儿去,若与事实不符,就是欺君之罪了。”

    陈大其哪里还敢为曾应龙掩饰,战战兢兢兢地道:“是,是,曾兄是两个时辰前来的,在舍间下了两盘棋”

    马大海冷笑道:“原来只是下棋,居然连公事都不顾了,这位侍郎公逍遥得很”

    “什么?梅侯爷是为公事而去的。”

    “自然是为了公事,否则何须冠带整齐地登门拜访。”

    “这要谈公事,该到衙门里去才是。”

    “侯爷新拜了西洋经略使,节略西洋和西南夷,其中有些秘密公务是要跟左侍郎秘密商讨的,所以才造府拜访,否则以侯爷之尊,还要去屈驾拜会他不成,想不到曾侍郎倒会摆架子,现在侯爷已经到林御史公馆去拜晤,请他具本弹劾了,曾侍郎到大人府上的时间是个很重要的证据,大人只要具实作证,就不会有问题的,打扰了,告辞!”

    两个人说了就走了。

    曾应龙从内间出来,却吓白了脸。

    陈大其苦笑道:“锦衣卫行事无孔不入,梅侯是跟郑三宝一起征西洋回来的,他们那个圈子咱们实在惹不起,小弟也无法为曾兄遮掩什么,为今之计,曾兄还是赶快到林玉堂府上去,找到梅侯,自承错失,道歉了事。”

    曾应龙道:“算起来我还是他长辈,要我去跟他道歉,这不是太丢脸了吗?”

    陈大其叹了口气道:“曾先生要是受不得这些小委屈,就只有等候参劾了,否则那些世爵公侯,联合起来跟你过不去,你的日子就很难过了,这种事皇帝也不便为你撑腰,朝廷正在拢络他们之际,曾兄实在不该去得罪他们的。”

    曾应龙没有办法,只有满怀委屈地一脚赶去。左都御史林玉堂是刚起来的,跟郑和很好,也是郑和的死党之一。

    郑和要整谁的时候,他手下的密探自会搜齐证据,交给林御史,具本参奏,十有十中,因为郑和搜的证据十分齐全,使人无法脱逃的,因此也造就了林御史铁面之名,他的奏本提到谁,谁就遭殃。

    到达林公馆的时候,汝南侯的车驾仪从还在门口等着,曾应龙头皮又是一麻,明知这一进去,霉是倒定了,一场闲气也是受定了,但是也庆幸来得及时,如果等明天早朝后,林玉堂的状子在朝房挂了号,撤都撤不回来了。

    满怀希望地递上了名帖,里面倒是没有挡驾,而且连声催请,曾应龙到了客厅中,但见梅玉身着侯爵服,大马金刀地坐在正中间,林玉堂在一侧相陪。

    按照廷律,他的官阶比林玉堂还低,既是这种正式的场合,他只有依礼晋见了。先向梅玉请了安,又向林玉堂见了礼。

    梅玉冷冷地道:“曾侍郎来得正好,本爵出任新职,要用几个人,本来是造府先作商量的,哪知侍郎公不在,本爵只有先到林御史这儿来报备了。现在大致已有了结果,名单在林御史这儿,侍郎公跟林大人商量一下好了,本爵事忙,要先走一步”

    他说走就走,站起来淡淡点个头,就这么走了。

    林玉堂恭送如仪,曾应龙少不得也只有陪着站起送,梅玉也不客气让他们一直送到大门口,才吩咐仪仗起行,扬长而去。

    林玉堂和曾应龙一直弯腰相送,等他走远了,才直起腰来,曾应龙的脸都气得雪白。

    林玉堂看见曾应龙的脸色,知道他心中的感受,笑了一笑道:“曾大人,这倒怪不得梅侯爷摆架子的,他初次投帖造府,是依子侄之礼前去的,可是曾大人志行清高,不讲世谊,他只好动用公事了。”

    曾应龙道:“公事该上衙门去谈。”

    林玉堂道:“话说得不错,但汝南侯在京未设行寓,他那个部门刚成立,也没有办事处,故而暂借舍间一个院子治公,正要将大人召来”

    曾应龙愤然道:“彼此不相隶属,这个召字欠妥。”

    林玉堂冷笑道:“他是上宪,他以侯爵兼西洋都护使,职叙一品,若以公事相商,只有一个召字。”

    曾应龙愤然道:“他的官再大,管不到我兵部来。”

    “原来是管不到,可是他要征召的那些人,都在曾大人治下。所以恰好与大人有关。”

    “什么?他要从兵部征召人员过去。”

    “是的,都护西洋,半文半武,从兵部调人最方便。”

    “那要跟吏部去行文,与下官无关。”

    林玉堂笑道:“梅侯爷这次征调的人员,都是一些书吏案首等类文员,大部分是兵部自行聘任的,而且这都是大人治下的业务,所以非找大人不可。”

    他说着递过一张纸条,道:“名单在此,请过目。”

    曾应龙一看,不禁凉了半截,名单是有一批名字,也的确是由兵部聘雇令文吏阁而录用的。

    这些人办文书档案工作,那也不算什么机密性,调出去也没什么了不起。

    但其中又有不足为外人道及之处,那是每一个主官于例可以吃几个空缺,而且有一些则是主官的人情,弄几个亲戚在衙门中生领一份干薪,这些人除了关俸的时间外,平素是不上衙门的。

    所以这一个部门,通常只有一半不到的人在真正处理公事,那是由曾应龙主管的,他可以装迷糊,自然也没有人彻查。

    但是梅玉却偏偏要调用这批人,而且名单上所列的人,九成是与他身上有关,不是他身上吃的空缺,就是他的亲戚

    六部首长,若非一清如水,多少是有点虚头的,在本部自行聘雇的文员上吃几个空缺,也是例行公事,每一部都有的,不过那只是暗中心照不宣而已,要是认真办起来,那还是犯法由。

    曾应龙一看名单,分明是冲着自己而来的,而且名单上是由林玉堂提出的,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林玉堂不怀好意地笑笑道:“侍郎公,侯爷要这些人一两天内到舍间都护府报到,你回去通知一声。”

    名单上的人一半是空的,一半是虽有其人却连大字不识得几个的,这要如何报到才好呢!

    曾应龙将心一硬道:“这些人是兵部聘雇,任用之权在本部,本部可以拒绝调用的。”

    林玉堂冷笑道:“曾大人,你还是接受的好,名单是由征西特使郑和郑内相提供的,他开口要的人,谁也不敢打个回票,下官只是受郑内相指示经手而已,但一旦变成了下官的公事,牵连就大了。”

    这是明摆着威胁了,曾应龙再笨也明白了,长叹一声道:“下官明天就上表乞辞,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调人的事,下官不管了,请向右侍郎陈大人接洽吧!”

    他惶惶然地回到家里,当夜就递了辞呈,理由是体弱多病,不胜所任

    这份辞表递得很不甘心,因为他的身体还很好,才五十多岁,正值壮年,最少还可以干个十年的。

    可是永乐帝居然批准了他的辞表,只不过给了点面子,派个太监赏了两枝高丽进贡的老山人参给他补一补,慰问他生平为国宣劳。

    这很明显的是被梅玉整下去的,而永乐帝的表现,更是捧梅玉的场。

    这件事在朝房中引起很大的震荡,有几位阁老的衔书房中也谈及这件事,他们虽不敢直接批评永乐帝蔑视重臣,却也旁敲侧击地说曾应龙在兵部已经十年,又没有重大缺失,而且还年富力强,应该是个人才

    永乐帝却微微而笑道:“孤用人的原则是先器识,而后才是才干,曾员在兵部十年,虽无大错,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已经算不得是个人才了。”

    那位大老还不服气:“他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永乐帝愠然道:“兵部左侍郎上辅尚书,下领群僚,主理全国军政,责任何等重大,岂是尽点苦劳就可以交代的,而且孤说过了,孤用人以器识第一,器者,胸怀度量也,识者,见事识人之明也。曾应龙于此二者都欠缺,何以当此重任。”

    这意思很明显,真正对曾应龙不满意的是永乐帝自己,否则梅玉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整不掉他的。

    永乐帝笑笑又道:“现在满朝文武,都是朕的患难之交,朕是个最重感情的人,当朕未显之时,帮助朕的人朕不会忘记,朕也是个最重义气的人,像梅玉他始终没有表示对联臣服过,现在接受了继承汝南侯,也是万分的不得已,但肤却对他十分尊敬,肤最看不起的就是墙头之草,风随势倒,这曾应龙就是其中之一

    皇帝的意思总算明白了,他老早就是燕王了,既富且贵,所谓未显之时,是指他还没当皇帝之前,那时已有很多人跟他来往,暗助他成事,这些人在他登基之后,都得到了重用,表示他是个不忘恩的人。

    有些人是建文帝时的旧臣,永乐帝初登大宝,政事未熟,还用得着这些人,所以仍予留用,现在已经过了四年,他所提拔的新人也可以接替了,是该请那些人卷铺盖的时候了。皇帝作了表示,大家自然也明白了,先后两个月内上表乞辞的人有几十个之多。

    除了一两个皇帝特旨慰留外,其余一律照准,朝廷上换了一大批新面孔。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最好的写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