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天回到青岛已经一个多月了,这里经过德国当局数年苦心经营,已经成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和重要的海防战略要地。青岛港于1908年7月开始开始接纳油轮;同年9月德胶澳总督公布《码头并栈房规条》和《装卸存储货物章程》,设管理码头局,负责管理无税区码头、仓栈事宜;10月,中德合办的青岛特别高等学堂(又称德华大学)开学,这是青岛最早的大学,学校设预科和高等科,高等科设政法、医、理工和工程4科,有学生400余人。
辰天第一次来到青岛的时候,德军刚刚开始规划青岛的要塞防御体系,现在这个体系已大体完工:
永久性海防炮台包括团岛炮台、台西镇炮台、衙门炮台和汇泉角炮台。团岛炮台位于团岛半岛前端的团岛濞,孤悬前伸于胶州湾口海峡,形势险要,原为清军炮台,未竣工而被德军侵占。德军在原炮台基础上扩建增筑建成现炮台,配置有3门口径为88毫米的加农炮。台西镇炮台位于团岛后方西岭高地,原为清军修筑的西岭炮台,未竣工而被德军侵占。德军将其扩建增筑,建成现炮台,改名为台西镇炮台。配置有4门口径为210毫米的加农炮。衙门炮台位于清军总兵衙门前方,因炮台近邻青岛口,故名青岛炮台,是章高元驻兵胶澳时完成的惟一一处炮台。德军侵占胶澳后,改称衙门炮台,其火炮仍为章高元时安置的克虏伯台炮,共有3门口径为150毫米的加农炮。俾斯麦南炮台。位于俾斯麦山(青岛山)南坡,1899年始建,1905年建成,设置有1904年式280毫米榴弹炮4门。在炮台北侧山坡构筑有规模庞大的地下隐蔽指挥部,设置有发电机、望塔、探照灯等,有大小42处房间,总面积为1600平方米,并有地道与南坡的俾斯麦兵营连通。该炮台是德国在青岛所修筑的炮台中规模最大、火炮口径最大、地位最重要的炮台。汇泉角炮台。位于前海汇泉南角前端,1902年建成,是德国在青岛自建的第一座炮台,配置有两门240毫米加农炮、两门150毫米加农炮。火炮为炮塔式旋转火炮,原系清政府从德国克虏伯厂购进后安置在大沽口炮台,1900年德军参加八国联军,从大沽口炮台将火炮掠往青岛,配置于汇泉角炮台。炮台区构筑有大规模地下掩蔽部,并有地道连接伊尔奇斯兵营等地。以上各炮台均位于青岛前海要地,构成了青岛前海防务体系。
永久性陆防炮台包括俾斯麦北炮台、伊尔奇斯北炮台、伊尔奇斯东炮台和仲家洼炮台。俾斯麦北炮台位于俾斯麦山北坡,建有数百平方米的地下掩蔽部和两大炮位,配置有两门150毫米的加农炮。伊尔奇斯北炮台。位于伊尔奇斯山(太平山)北部山头处,构筑有大规模地下掩蔽部,配置有6门120毫米的加农炮,是德军陆防炮台中最庞大、最重要的炮阵地。伊尔奇斯东炮台。位于伊尔奇斯山东部山头上,构筑有地下掩蔽部,配置有两门150毫米加农炮。4.仲家洼炮台。位于仲家洼北侧高地,规模甚大,共筑有8个炮位,但未配置火炮。上述陆防炮台同海防炮台的构筑风格、防备状况相同,均筑有大小不一的掩蔽部、了望塔、胸墙、铁丝网和壕沟等,是陆地步兵堡垒防线的主要炮火支援阵地和防线。
步兵堡垒,即步兵陆地防御堡垒群。德军沿海泊河西岸南起小湛山,北抵海泊河口建起了大型步兵堡垒群,即小湛山、小湛山北、中央、台东镇、台东镇北、海岸6座堡垒。因台东镇北堡垒体积较小,所以与台东镇堡垒合称为台东镇堡垒。堡垒一般由1个大型掩蔽部和1~2个小掩蔽部组成,用以贮存弹药、给养和住兵等。堡垒线绝大部分沿海泊河河道向北延伸,堡垒距河道百米左右,在河床与堡垒之间开挖一条深约5米、宽约6米的壕沟,沟底布满通电的铁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