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件事演变到今天,不是他们一时兴致所至,而是早就预测到了今日这种局面,历朝历代都要经历从开国百业待兴到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再由鼎盛时期发展到千疮百孔的衰落,往返更替,便会被另外一个朝代所替代,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与其说是一种交替往返的规律,不如说是人为的推动,而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免那一天的到来,不管子孙后代如何作为,最起码他们还活着一天,就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哪怕只是有一个苗头也不行。可是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他们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们自然也有一个章程,总不能因为这件事情,让举国上下的大小官员都人人自危,甚至让百姓们对朝廷和官员失去信心。说白了,这次的事情,也是给一些已经起了心****心思的官员一个警示,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官途中多为民办事,知道什么事情是他们该做的,什么事情不是他们该做的就成了。
因为有了御史的强硬参与,康帝也不好再袒护翰王,毕竟若是对敢于谏言的御史使用皇权,失去的不仅是人心,更会影响到国家日后的发展,失了人心,日后谁还敢说真话呢?这是一个成功的上位者最失败的地方。显然,康帝不是昏君,在国家社稷与皇子之间,他自然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太子也曾在军中行走,又有六部协查相助,一旦有了决断,行事自是比普通的官员更为老练和迅猛,待他查清所有来弄去脉后,当即就将涉案官员全部看押起来,交由六部重新审核其在任期间的政绩和风评,若是看得过去也就算了,给予适当的口头警告以观后效,若是政绩和风评实在看不过眼,或是降职,或是从富庶之地调往贫瘠之地,给予重头再来的机会也不算是冤枉,由此一来,任谁都不会说朝廷此番举措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了,至于那些政绩和风评良好的,早就在述职之后给予了奖赏,至于翰王这出敞开大门任你自由出入的行为,可谓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若是有心走一遭也不能怨旁人陷害了你,你若是不屑一顾,压根就没有参与的心思,反倒在这时候脱颖而出,说不定就能捡个大便宜。
比如说象州知州周越,虽然与翰王有着连襟的关系,此次趁着年节也到翰王府递了拜帖,但因为林倾华的关系,林倾宸并没有对其与众不同,周越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妻子和妻姐之间的关系,虽然后来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到底不比普通的姐妹关系来的亲厚,他又有几分傲骨,秉着为朝廷效力的心态,反倒散了与翰王私交的念头,就是走妻姐这条线路他也没有多想,不过这次述职之后倒是得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就是在象州的任期满了之后,他会调到博州,虽然只是平级调动,但是博州可是比象州要繁华许多,更何况还在京城的管辖圈内,倒是让不少上蹿下跳的官员看着眼红的很。
周越虽然觉得自己的政绩可圈可点,倒也不认为能好到得如此大的馅儿饼,可这毕竟不是他走歪门邪道得来了,倒是很坦然的接受了,不过在临走之前还是到翰王府递了帖子,至于人家见不见那又另当别论,只要自己礼数到了就成。没想到这次倒是得了翰王的亲自接见,虽然谈话不多,但是从翰王不怒而威的眼神中和几句肯定的赞扬中,周越似乎有些了解之前自己在翰王府受到了冷遇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些人不相交,未必就是与自己无益。
若说康帝二十年前的布局是构造框架,之后的所作所为是填充血肉之躯,那今天他的儿子们布局的这场官员肃清行动就是注入新鲜的血液,将那些已经化脓或是有了淡淡斑点的隐疾连根拔除,让原本就已经有了生机的新王朝更加向一个光明的方向发展。
至于翰王在此次事件中所受到了牵扯,官员们和百姓自然有不同的说法,一时间京城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倒是比年节还热闹了几分。
不过翰王也不是吃素的,在官员肃清事件正在风头之时,他协助太子殿下提出了一条关乎国计民生的措施,立刻就将众人的视线吸引了过去,之后在全国上下自然也就引出了一场新的热潮。(。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