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和亚历山大飞抵漂贝的第5军司令部感谢中**队在同古掩护英缅第1师安全撤退。对于中**队在同古城所作的艰苦战斗大概最高兴的就是这些英国人了。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低贱无知的中国人傻乎乎的为他们做了垫背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把自己的部队从前线撤下来做好向印度继续撤退的准备。对于所谓盟友英国人的态度并不比德国人好多少。德国第二帝国的铁血相俾斯麦曾经这样描述过德国的结盟策略:“所谓盟友的关系就象骑士和驴子的关系。德国要做的就是那个骑士而不是驴子。”如果能够通过一些花不了多少精力的好听话就能让盟友为了英国人的利益火中取栗那么英国人会毫不犹豫的那么做。
整个中日战争中一个胜负关键所在就是中国是否能及早打通遭到日本以及盟国苏俄切断的国际通路。由于同盟国反攻缅甸、打通西南对外通路的计划一再遭到英国反复的拖延中国就始终无法得到应有的援助以装备中**队成为可以在战场上主动攻击日军的劲旅。即使如此中国仍选择苦撑到底、牺牲一切也不屈服的继续抗战可是在得到最后胜利的同时也耗尽了国家一切的元气。中国在战后没有足够的实力争取到战胜国应有的权利与光荣因而遭到最可怕的出卖都与她在战时无法得到应有的援助有着直接而且重要的关系。
在武汉会战之后中日两国的作战陷进了战略僵持的局势双方既然无法在战场上分出输赢那么两国最后决定性胜负的关键就转移到战略资源运输通路的争夺上了。谁要是能先截断对方供应战略资源的通路谁就是战争最后的赢家。因此日本决定要尽一切的力量来切断中国的对外通路只有如此中国才有可能失去继续作战的能力。因此日本的战略目标一是深入中南半岛与印度洋切断中国西南方的对外通路;二是与苏俄(日本原来的世仇)完成了一个利益交换的协定让斯大林(所谓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一员)自动配合日本切断中国经新疆通中亚的西北通路。
在抗日战争的时期中国仍是一个全方位落后的弱国特别是在中国西南的抗战后方基地根本没有作战所必需的完整的工业结构与能源供应。因此中国需要从外国输入维持作战的必要资源最主要的是石油、军火原料与各种零件的进口这是支撑中国继续武力抗日的基本条件。若这个供应线一旦被完全的切断中国就无法继续抵抗日本了。
同样的日本本国的战争资源也非常有限其作战成败关键亦在于维持物资供应路线的通畅以输送石油、钢铁、橡胶与各种金属等战略物资回到本土。根据史料的分析当西方国家终于在一九四一年决定停止对日出售这些原料之后日本除了冒险动太平洋战争之外已别无选择。后来以中国为基地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开始有效的威胁到日本从南洋到本土间战略资源的海上通路之后日本只有再孤注一掷地动“一号作战计划”企图消灭中国华南的空军基地以确保日本通往南洋航道的安全。
其实在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岂只中、日如此德国、英国、苏俄也全都一样:作战国若无法维持战争资源进口路线的畅通战争就不可能持续下去了当德国被迫放弃所占领的东欧油田之后纳粹武力的失败就是必然之结果。英国与苏俄全是靠美国提供的作战资源才能打下去因此盟国维护大西洋与北冰洋航运畅通的防潜作战实际上是同盟国在欧洲作战胜负的关键所在。
日军陷广州之后就等于切断了中国最后一条主要对外的交通联络动脉因此造成了国际社会相当的震惊。各国普遍的认为广东一失守中国已经失去进口的直接通路因此未来很难得到其所需的作战资源了又因为中国大后方西南地区的工业非常落后虽然国民政府在战前开始了在西南的工业建设但是由于西南地区的复杂政治情况以及时间过于短暂根本无法生产足够的作战资源来支持对日作战因此中国将会很快的对日屈服。
广东的失陷对于中国抗日的社会人心以及国际社会的观影响也很大甚至影响到美国考虑暂停协商对华的桐油贷款。这时候德国与意大利因为与日本结盟**的关系已经先后停止出售军事装备给中国并且承认了满洲国、撤回军事顾问与终止外交关系。因此中国只能从国际军火市场中设法弄到一些武器与作战、民生必须的医药产品从越南的河内或是缅甸的仰光经云南进口到大西南。日本眼见攻占广东之后中国还能从海南岛、越南等地以分散作业方式进口支持其作战的必要物资因此日决心攻占海南岛甚至威胁越南。于是日军频繁出现在南中国海而开始直接威胁到美国在菲律宾、法国在中南半岛及英国在马来西亚的利益了。此时这些国家才开始认真考虑日本侵华战争的扩散已经严重破坏了亚洲的战略结构以及影响各国在亚洲之利益所以这些国家开始考虑是否要停止出售战略物资给日本。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日军完成武汉攻略与广东攻略之后中日的全面战争的态势就从中国采取战略防御的初期演变成为中、日战略僵持的局面。大体上双方的战线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没有重大的变动这种对峙的僵局直到一九四四年日军动一号作战计划时才被打破。
一九三八年年底日本全国共有三十四个师团其中只有近卫师团留守日本本土一个师团驻守朝鲜半岛其余的部队全都在中国战场其中有(一九四〇年日军利用法国在欧战的惨败乘机进军越南切断了中国经越南北部的对外通路这就成为后来美、日两国交涉的重所在。)八个师团属于关东军战略任务是防苏其余的二十四个师团则在中国的关内进行作战任务这种兵力极端不平衡的配置严重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与战力。日本将自己陷在泥沼之中迟迟无法结束中国事变但又要面对美、苏的压力这自然迫使日本迟早会设法作出更大的军事冒险。
日本动员了所有可用的兵力深入中国进行武汉作战仅勉强地达到了下列的结果:日本封锁了中国的海岸线同时也控制了中国主要的大都会与工业地带但是日军在广大的中国领土之中只能控制与线以及少数的带状地区日军在补给路沿线必须配置之部队(以维持运输线之安全)的总数甚至接近日军在前线作战兵力的数目。华军最为特别的战略是在中、日的战线之后仍然留置了大量的兵力对日军的补给线以及汉奸政府都造成重大的威胁。在日军战线后方的游击战中国gcd部队的展比国民政府更为灵活且有弹性日军为了清剿这些中国游击队的活动经常是劳师动众、颇有伤亡但是收效却非常的有限。由于中国的海岸线此时已被日本完全封锁于是打开后方国际通路的努力就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后期的成败关键所在。日本固然是要设法全力切断中国的对外通路以逼迫中国屈服但是令人感到寒心的是英、苏两个盟国一刻也没有放过中国在打通中国对外通路的计划上大玩其政略阴谋使得援助中国的通路迟迟不通中国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作战资源最后甚至连保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实力都不存在了。
虽然在中日战争初期国际社会中曾经比较公开支持中国抗日的是苏俄它甚至多次传出将与中国并肩作战的讯息而在中国整个抗日战争中苏俄在前后三年内总共提供中国两亿五千万美元的军火信用贷款(当然是中国要连本金带利息来偿还的)、售与中国可以装备三十个6军师的武器装备以及一千架的战机都是从新疆经甘肃进口;另外苏俄派有军事顾问与飞机志愿大队到达中国参战目的是收集日军作战的战术与装备的情报。而当时中国最为希望的是苏俄能够与日本正式作战以减轻中国所受到的压力但是苏俄则设法不断拖延与欺哄中国所谓俄国将对日作战的计划从头到尾都是空话。
因为斯大林支持中国抗日的战略目标是绝对不希望全力武装中国以致于打败日本的侵略苏联只是希望中国能够拖住日本让中、日的国力都受到大量的消耗这样苏联才能轻易地从中日战争中获得最高的利益一方面日本的战力被中国严重的消耗而无力威胁苏联一方面中国受到日军严重的打击使得中国民穷财尽、再起内战苏联可以轻易地继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要知道几百年来对中国最有侵略野心与部署的就是俄国继承帝俄的苏联怎会让中国展强大又怎能放过对中国进一步的侵略?斯大林先利用中国抗日以消耗日军的战略然后再回手介入分裂与弱化中国的手法真可以算是及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策略精华之大成更是标准的一石二鸟的谋略。对于俄国人一直以来对中国保持的不良企图其实是主张联合苏俄的孙中山先生也早已察觉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在病榻之上仍然对跟随自己在北京的身边工作人员直白的苏俄是红色帝国主义希望大家能够对他们保持应有的警惕。
精明强悍的丘吉尔他认为自己对英国的历史使命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要全力使不列颠仍维持一个“日不落帝国”的规模特别是必须保留它在亚洲的殖民地并且要继续操控英方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基于这个大政略的前提实力已大不如前的英国不但要设法阻止中国在战后的复兴与强大更要加中国内部的政治分裂与内战以防止中国将来成为亚洲各民族国家抗拒西方殖民主义的领袖。邱吉尔当然非常注意苏俄对中国的一举一动因此他很快地就活学到了斯大林侵略中国的诀窍并以青出于蓝的手法加以翻新应用。英国在战争期间一再对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美国只能给与中国战区最低限度的支持与援助目标就是让中国还能有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以将日军陷在中国的战略泥沼之中但却绝对不能给与中国充裕的援助以免中国能击败日本的主力而于战后得到复兴;在美援华的同时还要设法制造中国内部的矛盾并培养中国内部的分裂势力这样纵使中国可以战胜日本但是分裂的中国仍然无法成为亚洲的强国。一九四二年初英国先是轻率地放弃了对其缅甸殖民地的防守中国的西南对外信道因而被切断。随后这个中国的“盟友”又想尽所有千奇百怪、反复无常的借口在盟国反攻缅甸、打通滇缅公路的行动计划中一再的玩弄策略以离间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英国的亚洲战略就是设法让中国在精疲力竭的边缘中挣扎而不肯真正出力帮助中国(但却要求中国尽力帮助它来防守缅甸)早日打通滇缅公路。因而中国在抗战最艰苦的关键时段里一直无法从对外通路中获得充裕的作战资源供应中国的国力因而加倍的消耗殆尽自然就“确定”了战后的中国不可能强大复兴起来于是英国就可以放心继续在亚洲维持其殖民主义的利益。因此苏俄与英国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立场一直是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战略手法当中国面临危机的时候他们会给中国一最低的援助以防止中国放弃抗日的意志;但是一旦中国要有所振作他们就会立刻卡住中国的命脉。故此中国当时真正要面对的历史挑战不只是日本正面的侵略而已同时在背后还要面对英苏这两个各怀鬼胎、继续进行侵略中国阴谋的“盟友”。
美国的立场则是处在“夹缝”之中一方面美国是希望每个受到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侵略的国家都能在国际社会正义的支持下有力反抗侵略者的迫害。不过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极看重其在亚洲的商业与战略利益。在中国艰苦抗战的初期美国仍然依照美日通商条约大量的供应日本生产军备与弹药的原料以及提供日军飞机、坦克在中国战场上所不可或缺的燃料与石油。结果使得日本的战争机器能够在中国领土全运作当然日本的军国主义最后也把美国当成其攻击的目标。
中国抗日战争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最高战略指导原则就是以中国人民与国土的损失换取等待国际社会加入并肩对日作战的时间。这个战略的着眼是中国一旦获得世界其它国家参与共同对抗法西斯的战争之后她就可以结束孤军抗日的不利状况并可获得盟国的作战资源协助而将中**队战力彻底地提升以有效地全面打击日军成为盟国当中的主力部队。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由于中国对外的通路被日本与苏俄所分别切断盟国又一再地玩弄打通国际通路的策略迟迟没有将作战资源运到中**队的手上结果虽然是中国与盟国共同参加反法西斯作战但是她一直没有办法得到盟国所应许要供应的援助因此中**队也就无法展现应有的作战能力。
日本虽然切断了中国通往海岸的所有通路但是由苏俄经中国西北进入关中与四川的通路仍足以输入中国抗日所需的物资但是此时斯大林已经看出中国民族的坚忍毅力因此他已知道中国绝对会不屈不挠地与日本奋战到底。一九四o年德国在欧洲动闪电作战成功之后斯大林估计纳粹德国随时可能会对苏动攻击所以开始担心日本是否会利用机会与德国合作联手东西夹攻苏俄。斯大林于是与日本进行交涉愿意以停止援助中国抗日为条件换取日本与苏俄签订中立友好条约。一九四一年六月日、苏两国就以一纸“日苏中立条约”完全切断了中国西北经苏的外援通路。于是中国能够获得外来石油与军火原料支持的唯一孔道就只剩下由云南通缅甸的公路而已了。
当然站在苏俄自己的国家利益而言它为了避免遭到德国与日本的两面夹攻以停止援助中国来换取减轻日本的军事威胁是可以勉强理解的做法。但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年底日本动太平洋战争后日军事实已经没有多余的战力可以对苏俄进行作战。中国战区可以是面临了弹尽援绝的生死关头。此时的苏俄实际已经没有日本威胁的后顾之忧但是这个“盟国”却坐视中国面临作战力量全面耗竭之危机不但自己不肯援助中国更不准盟国借道苏俄援华来支持六百万抗日部队的需要苏俄存心要置中国于死地的企图就非常明显了。斯大林的作法很简单只要中国失去力量那么就非常方便苏俄在战争以后对华的继续侵略。日本有了苏俄这个红色帝国主义的侵略帮凶当然就可以是得到的帮助太大了。
苏俄切断盟国援助中国的主要交通路线对于中国整个作战能力的影响甚至过了日军对华军在所有会战中之打击。因为就算是中国遭到原子弹的轰炸其历史的结局也不会比苏俄切断中国对外交通路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