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目前的爵制里,除刘姓以外的人臣到了县侯一级也就没有了,再增加只能增食邑数,按说以曹操的资历和实力,增加食邑是正常的。
献帝下诏,在曹操原有武平县1万户食邑的基础上增加阳夏县、柘县和苦县三个县各1万户作为曹操的食邑,使曹操的总食邑数达到了4万户。
新增的这三个县也都属于陈国,与武平县相邻,地理位置大体在如今的豫东地区,介于太康、柘城、鹿邑等几个县之间,其中苦县是老子李耳的故乡,与曹操的老家谯县相距仅几十里。
食邑上了万户就是所谓的万户侯,在汉代这基本上是人臣的极致,4万户的食邑规模在本朝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但这项殊荣曹操却不打算接受,这说明献帝此次下诏增封纯属自己的想法,事先没有与曹操沟通过。
曹操是个看中实际的人,对这种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反倒容易被人抓住把柄的事当然不会做,曹操让人拟一份上表进行推辞。
这不是什么难事,田畴为让封刚刚上过好几道表,拿来抄抄也就行了,如果觉得不够严肃,有陈琳等大笔杆子在,这份例行公事的上表一定会一挥而就。
但曹操对这道上表很重视,秘书们拿着拟好的草稿请他审阅,他看了直摇头,上面写的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大话,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决定换个写法。
论写诗,在那时很少有人能超过曹操。
诗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诗言志,诗更是一种情怀,是见识和气度,在这些方面再有才气的文人也难以超越曹操。
在写文章方面曹操也不逊色,很多军令、书信都由他亲自动笔,所以这一次他干脆自己写了。
曹操重新写了一道辞封的奏表,奏表发出后,他觉得还不够,又根据奏表的内容发布了一道军令,这就是《让县自明本志令》,在曹操现存的文章里这篇算最长的了,但读起来一点儿都不觉得枯燥,如果耐心地去读、去品味,可以走进曹操的内心。
在这篇文章里,曹操回顾了自己奋斗的历史,边叙边议,有点像口述自传,把参加工作、当国相、参军、起兵反董卓、消灭袁绍等群雄这些事一一道来,曹操想利用让封这件事向外部表达自己对权力的看法。
这个“外部”
既包括献帝及其拥护者,也包括本阵营的将士、文臣,还有孙权、刘备这些对手以及天下所有百姓,也就是说,曹操这篇文章的倾诉对象是天下所有人。
曹操想对所有人说,他自己并不贪慕权贵,但他又不能让权,因为情不由己。
放弃了兵权自己和家人都会受到谋害,国家也将有被颠覆的危险,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曹操没有说一堆大话,而是用常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把道理阐述清楚。
这篇文章打消了一部分人对曹操的疑虑,对那些成见已深的政治对手,也是一次有力的回击。
鲁迅评价说曹操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认为曹操写文章胆子很大,文章很通脱,做文章时没有顾忌,想写便写出来,只可惜流传下来的太少。
当然,也不全是头疼的事。
建安十五年(210)冬天,铜雀台竣工了,这是一座高台式建筑,位于邺县城内,与城墙连为一体,在重修邺县城时大概已经做了专门规划,在其西南角借着城墙修了一座单独的高台,仅台基就高出了城墙很多,有10丈,加上台上的5层楼阁,整个高度达到了27丈,约合今天的63米。
邺县即今河北省临漳县,属邯郸市,虽然不算特别知名的大县,但要找一座20层高的大楼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在1800年前,3层以上的建筑都很少见到,20层是一个让人震撼和恐怖的高度。
关于铜雀台名称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说曹操有一次梦见一道金光,飞向某处就不见了,曹操醒来即命人在该处挖掘,结果发现了一只铜雀,曹操不知何兆,荀攸认为昔日舜的母亲梦见玉雀入怀而生下了舜,今得铜雀是吉祥之兆。
曹操很高兴,于是修建了这座铜雀台,但这个传说在史书中并无记载。
还有的认为铜雀台修成后,屋宇之上有一只1.5丈高的铜雀展翅欲飞,神态逼真,故命名为铜雀台。
但据史料记载,铜雀台初成时并无铜雀,曹操以丞相的身份筑高台已有违制嫌疑,而弄一个只有天子才能拥有的铜雀,更容易引起议论。
乐天想自杀却救了一个只剩一口气的男人,没想到这个男人给了乐天一个让他无法想象的未来...
斩落星辰已完本,请喜欢仙侠的朋友移步冰凌晨的新书巫本是道,两相对比,你们会发现,第二本仙侠比第一本成熟多了。...
一滴泪,可融化千年玄冰。一份情,可掀起八方云动。一双瞳,可破灭日月星辰。我愿冰封这天地五百年,只为等你轮回...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强大的修仙者,陆寒身兼两职,凭借修仙记忆,逍遥都市,纵横人间。身具神奇术法,惊天医术,平凡学生强势崛起,杀伐决断。所有阴谋诡计通通打爆!...
她居然有老公了,而她最后一个才知道。请问这是肿么回事?帅帅老公赶不跑也就算了。可动不动逼她一起洗洗睡,这就不能忍了。她诚心建议大叔咱俩离婚好不?离了婚谁帮你撑腰?他微微一笑,乖乖喊声老公,老公让你翻身做主人。她明明要把他踹飞银行系,结果猛眨星星眼老公,真的?当然是真的。他似笑非笑,记着,生一个,送宝马生两个,送宝岛那她眼巴巴地瞅着他,生三个呢?...
退伍兵刘小山穿越到崆务星,醒来发现自带了军火商系统,凭借手里无限多的军火,从此走上人生巅峰(PS本文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