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时,我离开家去南方读书。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头有些昏沉,却也夹杂几许新鲜与兴奋。同是来自济南的红梅比我早到一天,她的舅舅居住在这所城市,她要去拜访他们一家。
最初几天的新鲜与兴奋过后,从未离开过父母的我开始漫无边际地想家。红梅说着济南话安慰我。那时,我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都讲普通话,唯独与红梅,我们可以使用亲切的别无二致的乡音。这多多少少缓释了我浓烈的思家之情。
红梅长我一岁,在家排行老大。独立性很强的她把照顾我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拆洗了被罩,她帮我一针一线地缝好;夏天到了,她会帮我一起挂起蚊帐;我的放在行李架上的皮箱,由于位置高份量重,也是红梅帮忙挪下来的——她象姐姐一样细心、周到、热情。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也是红梅。
第一个学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久未收到家书的我忽然接到了父亲写来的信。信里说,奶奶去世已经一个多月了,为了不影响我的功课没有及时告诉。我先是惊讶,不相信,然后便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我趴在宿舍的床上,任泪水横流。中午,红梅给我打来了饭,坐在床边说一些劝解的话。我说,红梅,我们出去走走吧。我和红梅走出校园,我的泪眼迷蒙,看街上的一切都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我向红梅说着奶奶对我的疼爱,说着奶奶一生的艰辛,红梅边听边陪着我落泪。我们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红梅很少说话,只是默默分担着我的悲痛。
放寒、暑假的时候,我和红梅都是一块儿坐车回家,再约好同一天返回。回家时车比较顺,一路直达。返校时就不行了,中途还要在郑州中转一次,坐的往往是过路车。那时的火车是极不好上的,人们都跟疯了似的往上冲。我和红梅一人背一个大包,红梅手里还提着一大桶送给她舅舅的小磨香油。红梅在前,我紧跟其后,挤在人群里摇晃着、极其艰难地登上车。有一回红梅的表被挤丢了,我的背包带子断了,焦急之中又多了一层狼狈。在车上,我们往往要站五六个小时,方才等到座位。火车到站,人多得致使我们无法从车门下,都是红梅先从打开的车窗跳下,接过我们的行李,然后我再跳下去。每次都跟历险一般。
红梅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成绩好得没法说。毕业分配时,济南市只要一人,理所当然地红梅回到了家乡,我被分到了外地。我的心情很平静,对于红梅我只有祝福。三年后,我调回了济南。如今,我和红梅都已是为人母的人了。由于工作忙很少见面,但电话却是经常打的。有时忙起来我忘了给她打,红梅就会把电话挂过来,问一句:“近来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