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市委书记胥忖朱因为坚持违反中组部有关规定,要将本应排列在后的吕筱仁排列在前,以为这样排列就可以确保吕筱仁被推荐出来。但由于考察推荐组和宁秀市委组织部部长文十化的坚持,致使确认进入第二轮推荐的市委常委会拖得太长,使得参加会议的不少人员产生了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以至于使不少干部反其道而行之,不推荐已经传出风声的吕筱仁是这次推荐对象的吕筱仁,而是推荐了另一个同志李聿民。在这一事件中,除胥忖朱外,其他人都没有任何责任,包括两个当事人吕筱仁和李聿民,都没有明显的私下里拉票的行为,特别是李聿民,事前不知道有这次推荐,知道后离开会时间已经非常近了,不可能有时间活动或者是搞非组织活动。从他知道要推荐干部到正式开会推荐的这段时间里,李聿民连电话都没有向外打过。而李聿民之所以能够被推荐出来,与李聿民到宁秀后的突出工作表现有很大关系。李聿民到宁秀后,能够积极主动大胆地工作,作为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在积极协助市长工作的同时,立足于宁秀的实际,将其在原来所在县工作的好经验、好作风带到宁秀,不仅扎扎实实在破解了一直困扰宁秀的拆迁难问题,而且从发展产业入手,利用自己原来在省城及所属县工作过的优势,引进了好几家规模均在十亿元以上的企业到宁秀,助推了宁秀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赢得了宁秀干部群众的好评。只是因为其在宁秀工作的时间太短,宁秀的干部群众觉得从慎重用人的角度考虑,在第一轮的推荐中,其得票才低于吕筱仁。在第二轮推荐时,由于市委常委会的拖延,使得不少参加会议的干部在内心里产生了逆反和抵触,也就把第一轮推荐吕筱仁的票投给了李聿民,从而出现了最后的推荐结果。
应该说,调查组的调查是客观的,得出的这个结论也是客观、公正的。调查组回去把报告提交给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葛洪涛看了报告后,也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对这件事不了了之。
但虽然表面上不了了之,在内心时在,葛洪涛一直对此事和田兴烈的事耿耿于心,总觉得宁秀有让他难以安宁的事发生,并且从此以后就直接把宁秀的干部划成了两砣,一砣是胥忖朱和吕筱仁,另一砣是祁一生和李聿民。
不仅是葛洪涛从此在心里把宁秀的干部划分成了两砣。通过这次推荐,事实上也无法回避地把宁秀党政班子分出了界限分明的两个阵营,一个是以胥忖朱、吕筱仁为代表的市委阵营,一个是以祁一征、李聿民为代表的市政府阵营。市委阵营是主动方,市政府阵营是被动方。两个阵营由此开始了宁秀前所未有的官场争斗,也使之前一直处于时明时暗的市委、市政府班子之间的争斗明朗化了。宁秀的干部,特别有一定职级的干部,被迫做出选择,是站在胥忖朱、吕筱仁这一边,还是站在祁一征、李聿民这一边。
明争暗斗是一种斗争,明争明斗就更是一种斗争,两种斗争都可以说是对组织的伤害,是对人民的犯罪。
在当下的这种体制下,党政班子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弊病,但国体和政体又决定了这种体制必须存在,也因此,这种体制性的矛盾就一直无法解决。面对这种体制,如果上面是比较有经验、也比较成熟老道的组织部长或上级党委主要领导,他们就会在班子配备上动脑筋,努力克服这种体制所带来的不协调甚至不团结问题。古人说“一山难容二虎”,在搭班子时,就尽量避开强强搭配的局面。如果书记比较强,那么就配一个比较弱的市长;如果市长比较强,就配一个比较弱的书记,这样,强弱搭配,就可以减少一些因为强强相配产生矛盾时所造成的那种巨大影响。但就是这样,也难免产生矛盾。
在宁秀形成的这两个阵营,可以明确地说,一个是正义的,一个是非正义的。以祁一征、李聿民为一方的阵营,是正义的一方,他们的特点是主要心思是用在工作上,是在谋事,是在想办法为宁秀的发展想办法,出实招;而以胥忖朱、吕筱仁为一方的阵营,则是非正义的一方,他们的心思主要用在如何谋取个人好处,如何更好地用权谋利,如何对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形成威胁。如此是非完全不同的两个阵营,真可以说是水火不相容,在现实中斗得热火朝天也是不可避免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