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要少读一点书。
古往今来很多人提过要少读一点书的重要。我比较了一下他们的说法,大概不出两大类。
第一大类,少阅读还是为了多阅读,有点休息为了走更远的路的味道:要少读,才会精通。
这一点,李光地说得最有意思:“如领兵十万,一样看待,便不得一兵之力;如交朋友,全无亲疏厚薄,便不得一友之助。领兵必有几百亲兵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气肝胆,便此外皆可得用。”朱光潜在这方面也说得很透:“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可是,我更喜欢的,倒是第二类理由:人生本来就不只有阅读。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论读书)
夏丏尊语:“读成文的书与读不成文的书,须兼程并进,相辅相助。学习的方法可有各式各样,有时需用实验的方法,有时需用观察的方法,有时需用演习的方法,并不一定都依靠书。”
少读书,甚至不会读书,也能有极大的智慧,也有例子,譬如慧能大师。一个幼年丧父,家贫而没有识字机会的小孩,只不过在一个送柴给客人的路上,听人家诵金刚经“心即开悟”不但由此开始他的求道之旅,并且成为禅宗六祖,由门人整理口述而成六祖坛经,流传至今。
除了这种特例,笛卡儿则从另一个面向,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放下阅读,而发现了更根本的事情。
笛卡儿自述早年进的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并且“以为读书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识,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
但是他毕业后却看法大变“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因此做了这样的决定:“除了那种可以在心里或者在世界这本大书里找到的学问之外,不再研究别的学问。于是趁年纪还轻的时候就去游历,”
然而,这一段考察各地风俗人情的经历(其间他甚至参与过一场战争),除了让他大开眼界之外,仍然无助于让他发现过去在书本所没有发现的真理。于是他下定决心:“同时也研究我自己,集中精力来选择我应当遵循的道路。这样做,我觉得取得的成就比不出家门、不离书本大多了。”
而后,他就把自己的心得整理为谈谈方法。(以上摘文出自北京商务印书馆译本。)
谈谈方法的原书名是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由于太长,所以简称为谈谈方法。
笛卡儿的原意,认为他谈的方法是可以为每一个人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