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宽容,一种是非常的狭隘。宽容着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既然至尊至贵,也就犯不着去排斥什么了。这就像汪洋大海,惟其大,则无所不可包容。狭隘者的逻辑则是这样的:既然我是唯一的高贵,其余的也就不是东西。这就像雪山冰峰,惟其高,什么也容不下。
7。没有谁会有“忍”的性格,忍都是逼出来的。有两种忍。一种是在强权强暴面前不得不忍气吞声。这与其说是忍耐,不如说是无奈。打又打不赢,拼命又没有本钱,不忍,又能怎么样呢?这就不能算是忍了。真正的忍,是在想做而又可做可不做的前提下忍住不做。(省去略干字)真正的忍,是自己战胜自己,是自己对自己下手。忍,心字头上一把刀,是拿刀戳自己的心啊!一个对自己都能下手的人,对付别人的时候大约也不会手软。所以,能忍的人都心狠。
8。显然,当初可杀之时尚且不杀,现在就更没道理也更没有理由去杀了。如果当时不杀而现在杀,岂非恰好证明当时并不敢杀,证明自己当时确实怯懦了,这才从那小子裤裆下爬过去?无疑,只有此时不杀,才能证明当时不怯。韩信是聪明的。实际上,杀了那小子,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当韩信受那胯下之辱时,他们双方都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人,是平等的。如果韩信奋起一搏,无论胜败,都会获得同情。现在不同了,韩信封王拜相,位极人臣,那小子依然如故我,还是个市井无赖,双方的地位已极为悬殊。这时来杀他,固然易如反掌,却半点意思都没有,反倒给以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德感觉,很是不上算。但是以德报怨,却显得宽宏大量,颇能得到舆论好评。那个死里逃生的家伙,当然也会感恩戴德,到处说韩信的豪华,又能收买一批人心。再说“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是中国文化的通则,韩信报之以恩,岂非证明当年所受并不是辱?这就是等于给自己平凡昭雪,洗刷了耻辱,当然核算了。
9。双方的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全在于人君手上有足够用于封赏的官爵,而人臣的智力又总是不够用,或总是有用武之地。如果某个人臣的智力和功勋都已大得赏无可赏,这个买卖就做不下去了。
10。实际上,韩信的错误,正在于狐疑,即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1。从他一进咸阳宫就发呆不想走来看,刘邦原来也不是很有野心的人。如果当时项羽给刘邦一块肥肉,没准后来的事情就是另一个样子。至少是,谁要鼓动刘邦反楚,总不太容易,而已然回乡的士兵也很难再让他们重返战场。(张良就看到了这一点:“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
12。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逐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时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我实在太tmd激动了我发现我尤爱“项”氏啊我也是因为项少龙才视古天乐为爱人的!
13。这就是审美的态度了。这其实也是那个英雄时代的风尚。我总认为,先秦至汉初是我们民族最大气的时代,是我们民族古代历史上不可企及的一个英雄时代,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古代希腊是高不可及和永不复返的历史阶段一样。对于英雄气质和英雄气概的审美欣赏,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精神。——握手!英雄所见略同啊!都快流泪了百家争鸣也是我最最喜欢的时代之一
14。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15。的确,刘邦是实用主义者,项羽则是性情中人。项羽是个“个人英雄主义者”刘邦却能运用集体的智慧。所以刘邦虽然一无所能,却又无所不能。
——终于!安寝!
扩展阅读——马下治天下:项羽之败与鸿门宴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