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人物,后来的人大都喜刘邦而鄙项羽,这也是人们对成王败寇就最好解释吧!难道项羽就没有他的可爱之处吗?如果不把他当王来看,也许可以看到他的另一面,缎蓓珊女士算得上一位爱项羽之人吧(爱读书的女人最美)!
-------正文引用--------
前几日于当当网购书二十余册,费近千金。其中易中天读史一套做工精美,为鄙人第一套线装本读物,自是喜不自胜。无奈约定出行,无暇详阅。于是草观其目录,分八卷而书。
深夜归家,梳洗完毕于榻上思及易先生书中第一卷项羽之败竟夜不能寐。遂立即挑灯夜读,以了残念。
项羽素来为鄙人最喜爱之历史人物之一。虽然其未能一统天下,但竟也未妨碍鄙人喜爱之分毫。当然,其中很重要之原因之一,也是源于“霸王别姬”一出了。英雄爱美人,美人自然也爱英雄之专一浪漫之举了。此之美人,非指虞氏是也。
然,读易先生此卷竟乃生平少有之酣畅。综合此卷书之人物实为鄙人之所喜,复易先生之诸多观点实令鄙人于此夜深人静之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之由,鄙人决定摘录此卷中最钟爱之笔于此与众分享之。(实则为鄙人不舍记号于精装册之故-。-)
1。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后来成了个人物,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即便是缺点也无妨看做优点。刘邦、项羽的不爱读书学习,自然都成了“胸有大志”的表现。的确,学术学术,学问只是术,不是道。道不适可以学得来的。治学者学问再多,也只能为人臣。得道者学问再少,也可以为人君。就拿陈胜来说,学问不多吧?却有“鸿鹄之志”这才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历史上哪个学问家喊出这样的话呢?没有。学问多的人都不敢造反。敢造反的,即便有点文墨,也充其量是个“不第秀才”“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话说得并不错。所以刘邦、项羽这两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便都有和陈胜一样的念头。秦始皇游会稽山时,项梁带了项羽去看热闹。谁知项羽一看,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刘邦因为替政府办差,去过咸阳,看到秦始皇的排场,也曾巍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现在想来,那时候的人思想也真是“解放”这样该杀头的话也敢讲出来。当然,项羽是脱口而出,刘邦则多半是私下里嘀咕(此亦为刘邦不如项羽英雄的证明),但敢想,就不易。——后有具体颇析这三句话的段落,就不抄录了。
2。萨孟武先生说过,在中国历史上,夺帝位者不外两种人。一种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是。一种是流氓,如刘邦、朱元璋是。
3。文人为什么当不了造反皇帝呢?因为造反起义,争夺地位,说穿了,是一场豪赌,非有天大的胆子不可。这个胆子,又与本钱有关。本钱特大的敢赌,一无所有的也敢赌。豪族敢赌,是因为本钱大,输得起。流氓敢赌,则是因为没本钱,输不怕。
4。而吴用之辈之所以“下海”则又因为他们的本钱之一是知识学问。知识学问是要用的。不用,就等于没有。怎么用呢?一是卖给皇帝,去当国师;二是卖给强盗,去当军师。淡然最好是卖给皇帝。如果卖不了,就卖给强盗,反正不能闲着。何况“成者王败者寇”过去的强盗也可能变成皇帝。旬如此,岂非开国之勋?这便是起义军中又总有文人参合的原因。总之,文人总是要“仕”的。治世,则仕于朝;乱世,则仕于野。挑头造反,则不可能。——拍案啊拍案!
5。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冲突性格矛盾的人。说穿了,他其实是一个不幸被推向了战场和屠场的孩子气十足的行为艺术家。——这总结我认为不错,尤其是“行为艺术家”这个。后有详述,欲了解请购书。(本来我想从网上复制想摘抄的内容,结果居然没有!全靠自己打才行!果然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6。事实上,贵族由于高贵,可能会有两种性格两种心胸。一种是非常的宽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